鲁迅为什么喜欢给别人起外号?

鲁迅的好友许寿裳曾说:“鲁迅对人,多喜欢给予绰号。”笔者看了一些,发现鲁迅真的是颇喜欢给人起绰号。

鲁迅的祖父因贿考入狱后,家境便开始每况愈下了。一次,鲁迅三兄弟用压岁钱买了一本画谱,三弟周建人将这事对父亲说了。父亲看过书虽未说什么,却让鲁迅挺不高兴,于是,便给三弟起了绰号叫“谗人”。

鲁迅为什么喜欢给别人起外号?

鲁迅在教育部时,有位同乡去拜访他,为了表示自己的恭敬,自称“小辈”。鲁迅颇讨厌近于谄媚的自谦,以后便称这位同乡为“小辈”了。鲁迅对商务印书馆一类的大印书馆,颇无好感,觉得它们因为大而过于傲慢。当时,该馆的总经理王云五以刊行四角号码字典出名,鲁迅便戏称他为“四角号码公”。

不过鲁迅起绰号,更多是出于朋友间的幽默和调侃。

在日本时,有在北海道留学的同乡邵明之,因其头颅硕大,且面部多须,被鲁迅戏称为“熊”。鲁迅招待刚到日本的朋友吴一斋,吴拿出一块火腿让公寓的女佣替他蒸一下。哪知女佣却将火腿切片煮了一锅汤。吴一斋差点没背过气去,逢人便提这桩倒霉事,颇类祥林嫂。鲁迅便笑呼他为“火腿”。那时候房东老太太有位兄弟是消防队瞭望台值夜的老头。老头每次到他们这来,老太太总会问他今天哪里有火烛。鲁迅最初不解其意,便给老头起了个绰号,叫“放火的老头儿”。同乡蒋抑卮是位银行家,他到日本看病时,鲁迅一直为他做翻译。鲁迅和周作人翻译的《域外小说集》,还是他垫付的印刷费。蒋遇事喜欢说“拨伊铜钿”,绍兴话意为“给他钱”。鲁迅便称他“拨伊铜钿”。周作人不喜应酬,又比较沉默。蒋抑卮曾认为他像鹤一样高傲。鲁迅也给这位二弟起了诨名“都路”,为日语“鹤”。后来,周作人曾用过“鹤生”的笔名,典故由此。

鲁迅为什么喜欢给别人起外号?

物理学家钱三强的父亲钱玄同在日本时,曾与同乡鲁迅同列章太炎门下。当时,国家昏聩,同窗好友时常一起讨论自己关心的各种问题。钱玄同不但说话滔滔不绝,而且喜欢在席上爬来爬去,鲁迅便调侃地称他为“爬来爬去”。多年后,鲁迅在给周作人的信中,还不时戏称钱氏为“爬翁”。后来,憎恨新文化运动的林琴南在小说中,以“金心异”(对应钱玄同三个字)这个人物来影射、污蔑钱玄同。鲁迅便在给钱氏的信中以“心异兄”谑称了。

鲁迅为什么喜欢给别人起外号?

鲁迅曾称章廷谦为“一撮毛哥哥”,只因这位年轻帅气的小老乡当时留了一个很时尚的发型。虽是诙谐,但鲁迅对这位晚辈的慈爱之情却也包含其中。鲁迅当年住在北京砖塔胡同时,同院住的是小同乡俞芬姐妹,鲁迅也分别以她们的属相给她们起了绰号叫:“野猪”、“野牛”。想来可能是这对10岁左右的小姐妹,远离父母,少了约束,便顽皮起来。不过姐妹俩也以鲁迅的属相回敬了鲁迅一个绰号,叫“野蛇”。仅此已见小姐妹的“放肆”了。当年一群“野生动物”同居一院,欢快的场景,想是不会少了。

鲁迅送许广平的绰号是“害马”,这源于女师大风潮中,女校长杨荫榆污蔑包括许广平在内的学生代表为“害群之马”。于是,鲁迅将其简略为“害马”。当他们确定了恋爱关系后,“害马”便成了鲁迅对许广平的昵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