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此词,其中三句仅十六字,却重复了八字,构思精巧,令人叹服

虽然写词有诸多的忌讳讲究,但真正的作词大家,往往能打破俗套,出奇制胜。苏轼所写的一首词,便突破了写词的重复禁忌,词中有三句,仅十六个字,重复了八个字,占了一半,却成为了无人能出其右的名篇,构思之精巧,令人叹服。

蝶恋花·春景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此词,其中三句仅十六字,却重复了八字,构思精巧,令人叹服

苏轼虽然被归为豪放派词人,但是写起婉约词来,丝毫不比婉约派词人柳永逊色。“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诗人都是多愁善感的,伤春悲秋,是历来诗词的永恒主题,苏轼这首词所写的就是一派花褪残红的暮春景象。“天涯何处无芳草”是这首词中最为出名的一句话,也可以说是全词的词旨所在。

苏轼此词,其中三句仅十六字,却重复了八字,构思精巧,令人叹服

“天涯何处无芳草”一句,出自屈原《离骚》中的“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屈原品行高洁、一心报国,却遭小人嫉妒、怀才不遇,因此悲愤而做离骚,卜者灵氛劝屈原说,在这个世界上,哪里没有芳草鲜花,你为什么一定要眷恋自己的家园故国呢?诗人此时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矛盾的,他既为浑浊的世道而愤懑,又无法舍弃自己的祖国和君王。

苏轼此词,其中三句仅十六字,却重复了八字,构思精巧,令人叹服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芳草,就是香草,《离骚》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香草不仅是指草,而是所有香草鲜花的统称。苏轼的“天涯何处无芳草”借用了《离骚》中的意象,在表面的爱情故事背后,也寄托了词人壮志难酬、落寞他乡的苦闷。

苏轼此词,其中三句仅十六字,却重复了八字,构思精巧,令人叹服

“天涯何处无芳草”如今是一句被引用非常广泛的话,最多是用在爱情观的表达上面,在男女之爱上,如果对方不爱你,或者不值得你爱,那就不要太过于执着,因为世界上值得爱的人非常多,不用将自己的心捆绑一个人身上;在为人处世上,大千世界机遇很多,如果在一件事情上不如意,就应该及早变通,换个方向说不定就会豁然开朗。

苏轼此词,其中三句仅十六字,却重复了八字,构思精巧,令人叹服

相比于上阙中的提炼名句,词的下阕是以构思出奇制胜。“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这三句词,总共才十六个字,“墙里”、“墙外”两个词分别重复,就占去了一半的篇幅。但是,读起来却丝毫不觉得有重复累赘之感,反而显得格外错落有致、令人回味无穷,可见其精巧构思。

苏轼此词,其中三句仅十六字,却重复了八字,构思精巧,令人叹服

“墙里墙外”这三句词的好处,不只是在词语重复的精巧构思上,更在于它给人留下了非常大的想象空间。正所谓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听到声音就会勾起人想见到人的欲望,更何况是青春少女在荡秋千时发出来的那一阵阵清脆悦耳的笑声,它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充满了简单的快乐,充满了天真的无暇,对于行走在墙外的憔悴行人有着难以抵抗的魔力。然而,这个少女的面容却始终藏在墙内,行人所能见的只有那高高架起来的秋千架而已,一切的美好都只有通过行人和读者的想象去补充了。

苏轼此词,其中三句仅十六字,却重复了八字,构思精巧,令人叹服

这个天真烂漫的秋千少女形象,在藏与露之间,给人留下了无限的回味,无限的遐想。墙外的行人,心中有忧愁,是多情的,墙内的少女,心中无烦恼,是无情的。一墙之隔,就好像是“喜”与“忧”的两个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