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交通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位于江西省省会南昌,是一所以工为主,经、管、文、理、法、教育、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以交通为特色、轨道为核心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省属重点大学。学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中国铁路总公司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江西省“2011计划”,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全国高校创新创业50强,是国家招收和选拔培养后备军官签约高校、国家级知识产权培训基地、“中俄交通大学联盟”成员、“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联盟”成员。

1971年,国家决定将上海交通大学机车车辆系以及同济大学铁道工程专业并入上海铁道学院,更名为华东交通大学,迁往江西;1978年,中央同意原上海铁道学院不再搬迁,华东交通大学继续在南昌建校,由原铁道部和江西省双重领导,以原铁道部为主;2000年,学校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

截至2016年10月,学校占地面积近3000亩,建筑面积7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3.5亿元;图书馆有纸质藏书203万册、电子文献233万册,为中国学术期刊文献检索一级咨询站;学校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院士工作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在校学生23000余人,其中研究生2800余人;有教职工17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530余人;学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60个本科专业。

华东交通大学

校园文化

校训:日新其德,止于至善

校训释义:

“日新其德”出自《易经·大畜卦》,“止于至善”出自《礼记·大学》。《易经·大畜卦》讲全面繁荣的“大畜”局面要靠“日新其德”的贤才去开创和维护,《礼记·大学》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二篇均有一个“大”字,同大学之道正合。

“日新其德”的“德”有两层含义:第一,内在的精神追求。“德者,本也。”德是体,是“内圣”。水有源,木有本,源远自然流长,本固自然枝繁。诗曰:“聿修厥德”,修德是华东交大念兹在兹的根本任务;第二,外在的实践与结果。“德者,得也。”德是用,是行动,是“外王”。学好专业知识,提升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达到“薄施广济”的事功,都属于德的外在范畴。内以外显,外因内成,内外一致。校训中明确点出这个“德”字,体现了学校的价值取向与社会担当。

汤之盤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有永不停息、生生不息、与时俱进之意,是一种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时而变的状态。“日新其德”包含了希圣希贤的道德追求、自强不息的生命追求、上下求索的科学追求、勇于创新的技术追求。

“至善”就是最高、最好的善,超越对待的善,是中国传统的最高人格理想和社会理想,此处理所当然地赋予了时代内涵。“止于至善”是指决意到达最高的善而不改变、不迁移,是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日新其德、止于至善”二句是因果关系,是递进关系。“日新其德”是因、是途径,“止于至善”是果、是目标。“日新其德”让人知进,“止于至善”让人知止,合起来便是“知进退存亡”。“至善”就是至正。《易经·乾卦·文言》说“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日新其德、止于至善”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符合科学发展观,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准确体现,是党的教育事业的高尚追求。

华东交通大学

学科建设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工、经、管、文、理、法、教育、艺术等8大学科门类。截至2015年6月,学校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下含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有1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下含7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9个单独的二级学科硕士点,共8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院士工作站;具有工程硕士(含12个领域)、工商管理硕士、应用统计硕士、会计硕士、体育硕士和翻译硕士等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类别,为硕士学位研究生“推免”工作单位。有省级重点学科13个,江西省“十二五”高水平学科2个、江西省“十二五”重点学科一级学科4个、江西省“十二五”示范性硕士点2个。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5年6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江西省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17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学校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江西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有省级精品课程10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1门,全国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1门,该课程是江西省唯一一门就业指导类省级精品课程,唯一一门就业指导类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有“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书目4本。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环境保护培训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指挥类国防生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华东交通大学-南昌海立电器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工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通信工程。

教育部综合改革项目专业(1个):土木工程。

江西省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4个):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法学。

江西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工程力学实验中心、机电工程训练中心、载运工具设计制造及应用实验教学中心、给水排水工程实验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应用实验中心、化学实验中心。

全国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1门):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历史沿革

197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将上海交通大学机车车辆系(包括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铁道车辆3个专业)以及同济大学铁道工程专业调入上海铁道学院,并将上海铁道学院更名为华东交通大学。同年9月22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将学校迁往江西,校址选在南昌双港。

1973年,上海铁道学院与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有关合并专业的招生任务以“华东交通大学”校名下达,录取的新生到原上海铁道学院报到,这是以“华东交通大学”名义进行的第一次招生。

1975年,华东交通大学申请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列入正式招生计划,这是学校在南昌筹建当中的第一次招生。

1978年,中央同意原上海铁道学院不再搬迁,华东交通大学继续在南昌建校,由原铁道部和江西省双重领导,以原铁道部为主。华东交通大学自在江西建校以来,从未变更过校名。当时国内400多所高校经“撤、并、改”仅剩下300余所,唯独华东交通大学是少数几所增设的高校之一,其目的是要建成一所产、学、研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型大学”的样板。学校第一期工程被列入国家大中型建设项目。

1979年至1984年,学校先后建立了建筑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和基础课部等,办学层次从本科教育进入到硕士研究生教育领域。

2000年,学校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为江西省重点加强建设的五所高等院校之一。

2001年至2003年,学校周边的江西省煤炭工业干部学校、南昌铁路机械学校等教育资源相继并入。

2011年,学校成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3年,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为江西省首批通过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验收的工科院校。

2015年,学校率先在全省高校开始实施完全学分制。

2016年,学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2017年3月,中国铁路总公司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华东交通大学,并将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华东交通大学更多的倾斜和支持。

2018年2月,入选江西省首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