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Anhui University)

安徽大学(Anhui University)


安徽大学(Anhui University)

安徽大学(Anhui University),简称安大,坐落于安徽省会合肥 ,学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华文教育基地”、“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和“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由教育部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

学校部分科系最早可以追溯到1928年4月在安庆创办的、安徽省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国立安徽大学,现安徽大学于1958年以合肥大学、原国立安徽大学部分科系为基础建立,同年9月毛泽东主席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沿用至今。

2018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四个校区和一个大学科技产业园,占地面积3200余亩,馆藏纸质图书350余万册;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教职工26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约28000余人:其中研究生6000余人,本、专科生21500余人。

安徽大学(Anhui University)

文化传统

校徽

安徽大学校徽原制定于80年代后期。校徽总体上为圆形,中心图案系学校教学主楼的变形、“1928”系学校创建年份,象征学校的历史;“安徽大学”中英文文字分别呈弧状围绕中心图案上下。

2003年9月,安徽大学启用了由艺术系教师设计的新的校徽图案。本着连续、稳重、现代和简洁的原则,新校徽保持了原校徽的圆形构图(取“通达”、“圆通”之意),保留了原校徽使用的毛泽东手书校名,校名的英文译名及建校时间,还保留了学校重建后教学主楼这一标志性建筑作为构图主体,并作适当变形,使其既保持原有的纵深、重叠、延展等基本特点,又与新建磬苑校区的主体建筑群由东向西眺望之景观相似,以示新老校区文化一脉相承,楼的外形像书、像皇冠,楼前加上一组半圆形树冠,更显高大、深远而生机盎然。

安徽大学(Anhui University)

校训:至诚至坚博学笃行

此8字中,有6字出自《礼记·中庸》。“至诚”是传统儒家的最高道德境界;“博学”“笃行”则被注为“诚之目”,是达到“至诚”境界的行为指南。“至坚”2字提炼自学校乃至时代对人的品格要求,同是达到“至诚”境界不可或缺的意志力因素。就今天来说,“至诚至坚”是指以诚实、诚信和坚毅、坚定为目标的人生修养过程,可视为对人“德”的要求;“博学笃行”是指以渊博、深厚和笃实、诚笃为指标的学行态度,可视为对人“才”的要求。“至诚至坚,博学笃行”8字联系起来解读,虽不外乎“德才兼备”的意思,但通过对“诚”“坚”“博”“笃”的强调,突出了对学习目的实践和对人成才的道德要求。

安徽大学校训制定于1996年底。1998年,学校在筹办建校7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邀请中国当代佛学家、社会活动家、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了校训。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5个省级重点学科。

博士后流动站: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

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

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

中国史博士后流动站;

化学博士后流动站;

材料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

哲学博士后流动站;

考古学博士后流动站;

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

法学博士后流动站;

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

数学博士后流动站;

生态学博士后流动站。

教学建设

截至2013年,学校有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法学、英语、考古学、生物科学、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新闻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物理、电工电子、新闻传播、基础化学、基础生物、会计。

办学历史

1928年,于当时省会安庆市创建安徽大学。

抗战期间,因日军入侵,学校被迫西迁并曾一度停办。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安徽大学于安庆市复校,定名国立安徽大学。著名学者姚永朴、刘文典、王星拱、程演生、陶因、陈望道、丁绪贤、郁达夫、周予同、吕思勉、章益、周建人等均曾在安徽大学执教或主持校政。

1949年12月迁至芜湖市,与安徽学院合并,恢复校名安徽大学。

1952年,思想改造运动以后,安徽省委决定,将安徽大学搬到省会城市合肥。为此,学校成立了基建领导小组,并迅速派出以徐连成、朱世雄为正、副科长的基建工作班子,到合肥从事新校基本建设工作。

1954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安徽大学部分系科调往华东地区有关院校,同时调入一些系科,设师范、农学两个学院,并于1954年2月分别独立组建专门性的安徽农学院(现安徽农业大学)和安徽师范学院(现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建制取消。

1958年由原安徽大学派出的基建班子,在合肥西门外建设的新校已经落成。省委原拟将安徽师范学院迁往合肥新址办学,但是由于形势发展的变化和需求,省委决定师范学院仍留芜湖,在合肥新校另建“合肥大学”,曾希圣兼校长。并决定将安徽师范学院的主力系科物理系成建制的迁入合肥大学,只留少数教师继续在芜湖筹备新的物理系。其他系科包括中文、外语、历史、地理、数学、生物、化学等系只抽出少数骨干教师加上学校部分管理干部到合肥大学。

1958年7月5日,国务院第七次会议决定曾希圣兼任合肥大学校长,张行言、孙陶林任副校长。7月21日,省委决定成立合肥大学党委,由张行言任书记,原解放军南京军区师范学校政委方志明任第一副书记。同年9月16日,毛主席来到合肥视察,并为安徽大学题名。安徽大学是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校名的为数不多的大学之一。

1993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在国家计委和教育部的具体组织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决定重点支持安徽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

1996年,安徽大学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

1997年12月学校正式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也是安徽省继中国科技大学以后的第二所“211工程”重点高校。

1998年经省政府批准实施“211工程”建设项目,同年李鹏、乔石等同志亲笔题词祝贺学校建校70周年。

1999年获准作为“211工程”项目院校在国家正式立项建设。

2000年,原安徽银行学校和安徽财政学校并入安徽大学。

2001年6月,在如期完成“九五”“211工程”建设任务的基础上,顺利通过了国家整体项目验收。同年,温家宝同志亲切接见了“全国十大扶贫状元”该校教师何家庆同志。

2002年11月7日和2003年9月17日学校《“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仪器设备购置计划》分别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的立项审核和国家计委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组的考察评估。

2002年12月28日,占地2000余亩的磬苑校区举行了开工典礼,并于2004年开始进驻。

2004年6月,学校《“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正式在国家立项建设。

2006年6月顺利通过国家“十五”、“211工程”整体项目验收。

2007年11月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13年8月,教育部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安徽大学协议会签文件已正式颁发。按照共建协议,教育部将安徽大学发展建设纳入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整体规划,给予直属高校同等待遇。

2017年9月,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2017年11月,学校被评为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