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慢着点,才是教养

说话慢着点,才是教养

孔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讷言,即忍而少言,谨慎慢言,说话前要三思,切勿口无遮拦,信口开河。

所谓“开口慢半拍”,就是把要出口的话,在舌尖上打个转,问一问自己,这话说出去,合适吗?

说话慢着点,才是教养

说话慢半拍,说前想想,这事我能说吗?

口乃心之门,守口不密,泄尽真机;

意乃心之足,防意不严,走尽邪蹊。

——《菜根谭》

曹操害怕有人暗自谋害自己,常吩咐侍卫们说:“我梦中好杀人,凡是我睡着的时候,你们切勿靠近我!”

有一个晚上曹操在帐中睡觉,被子落到了地上,近侍慌忙取被为他覆盖。曹操立即跳起来拔剑把他杀了,然后继续上床睡觉。

半夜起来的时候,假装吃惊的问:“是谁杀了我的侍卫?”大家都以实相告。曹操痛哭,命人厚葬近侍。

人们都以为曹操果真是在梦中杀人,惟有杨修知道了他的意图,下葬时叹惜的说:“不是丞相在梦中,是你在梦中呀!”

曹操听到后十分厌恶杨修,终于在“鸡肋事件”中以扰乱军心为由,杀了杨修。

说话慢着点,才是教养

《周易》里讲:

“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有吉德之人,自知为善不足,非不得已不讲话;急躁之人,急于自售,所以话说得多。

祸从口出,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要说,否则祸患就会降临。

说话慢半拍,说前想想,这事有必要说吗?

一向刻薄犀利的张爱玲曾这样夸赞胡适的婚姻:“他们是旧式婚姻罕有的幸福的例子。胡适那么帅那么有才,却与她相守一辈子,没有纳妾,又那么听话。”

胡适和江东秀一个是有才有貌,还有着不小的声名的文坛新秀,另一个是不识字的旧式小脚女子。

但是两人友爱弥笃,扶持一生,这一切都归功于胡适独特的“吵架”之道。

江东秀在美国的时候,情绪很差,经常为了生活里的小事发火。

胡适就听她数落,一句也不回嘴。等她气消了,才开始跟她说明事情。

江东秀脾气直,说话也直来直去,胡适知道这脾气不好,就力争不让自己火上浇油。

很多家庭之所以不和睦,就是因为没有人肯“慢半拍开口”。

利刀割肉伤可愈,恶语伤人恨不消。

直言快语不如“开口慢半拍”,不轻出伤人之言,才能让夫妻、朋友之间的关系保持和谐的状态。

说话慢着点,才是教养

说话慢半拍,说前想想,这事要怎么说呢?

会说话就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能力。

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早就指出:“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

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此语一出,话惊四座。

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

“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一语双关,风趣而又不失气度。周总理说话的智慧可见一斑。

《礼记》里讲:水深则流缓,语迟则人贵。

有修养的人说话都是慢悠悠的,而且不轻易表态,不轻易下定论,谨言慎行,说出的话犹如良药,迅速平息事态。

古人说,“宁静致远”,遇到事情,不要急躁,别急着下结论,静下心来好好想想,人生之路才能走得更远。

谨言慎行要思考,恰到好处润心肠。

说话与人慢半拍,修养立时显出来。

说话慢着点,才是教养

言语有时候比武器还要厉害,有时会因一句话的不恰当,可能导致直接或间接的犯罪,也可能导致他人犯罪。这就要求我们要使用恰当的语言控制不恰当的语言,所以要慎言语。慎言语就是防止祸患从口出。我们知道有些祸患的产生都是因为言语,比方人与人之间本来没有什么利益冲突却打斗起来,以至于造成伤害。这是为什么呢?就是言语上的不恰当。所以言语要分场合,还要分人,否则就有可能发生口角,以至于升级到冲突。

我们看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事例,本来两个人从不相见, 或许只会相遇那 一次,然而有时的相遇却有可能是一次致命的伤害。比方两个陌生人因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而产生的冲突往往首先就是语言上的辱骂,并由此而成了导火索,以至于成了冤家对头,有的甚至丢掉了生命,这就是由于言语的不慎。古人说:“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老子曾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这其中有丰高的意涵,不仅说明要保养心中的和气,还在于减少言语所带来的祸患。

慎言语实际具有双重的思想意涵。如在《唐书》有云:“多记损心,多语耗气。心气内损,形神外散。初虽无觉,久则为弊。”这是对于啬保精气而言的。在《列子。说符》中日:“慎尔言,将有和之慎尔行,将有随之。”这是针对为人处世而言的。总而言之,慎言语不仅可以避祸,还是养气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古人说:“行不多言,恐神散而损气;睡不张口,恐气泄而损神。”

《关尹子》曰:“困天下之智者,不在智而在愚;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而在讷;服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少言者,不为人所忌;少行者,不为人所短;少智者,不为人所劳;少能者,不为人所役。壮者当知三在四少,以遵吾生,矧高年之人,于此可不更加珍重,以保全天年?”这也是慎言语的双重意义之所在。

-

说话慢着点,才是教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