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通信实验已经成功了,为什么还有人会质疑甚至抹黑潘建伟院士?

花匠菜农小美


这事其实都是不负责任的媒体人做了错误宣传导致的结果,有兴趣可以去看看潘教授发表的几篇论文,他确实没有说自己的是量子通讯,而是量子通讯领域应用,量子加密,秘钥分发。而媒体给他冠以量子通讯之父这个东西就是媒体标题党的问题了,那么他的导师就是量子通讯的爷爷?普朗克,薛定谔,波恩他们是量子通讯的祖宗?这个哪能这样排辈分呢,大家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如果要作为什么什么理论的开创者需要有很多前提的,这个理论或应用手段核心部分是原创且可以被证明。很多人在问什么时候潘教授可以拿诺贝尔奖,这个事很难,比如爱因斯坦大神,他获得诺贝尔奖不是因为相对论,相对论的核心部分是他的原创,但是很多部分没有被证明。他获奖是因为光电效应。再比如单层石墨烯的分离获得诺贝尔奖,这个是一个应用操作方法,大神用一个透明胶就得了诺贝尔,但是却具备了原创且可被证明。量子秘钥分发是潘教授的基于量子纠缠的一种应用,最早提出不是他,量子纠缠当然也不是,第一次实验室实现也不是他。潘教授的实践确实对中国在量子远距离秘钥分发有着很大的实际意义,但是量子秘钥分发和量子通讯本质上差了几个数量级,因为量子秘钥分发是被动的“观察”,量子通讯要主动的控制下发的内容。所以不论是潘教授也好还是反对者也好都没有错,错的是那些不负责任的媒体人,胡乱加个自己意淫的标题,搞的那么多人出来骂潘教授。


英俊的后跟


相对论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而且也早已得到了检验并取得了一些应用,不过至今仍然有一大批不懂相对论的人在骂爱因斯坦是骗子。曾经有一位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农民召集了十多位教授,与他们争辩相对论。“争辩”结束后,有一位教授虽然是文科方面的工作者,不过他的评价还是让人眼睛一亮,他的评价中有这样的文字“×××所探讨的问题是个严肃的科学问题,必须用求真、务实、批判、创新的精神来对待研究。而×××的语言显得太过情绪化,其理论仅停留在科普性上,还远远缺乏科研价值”。

民科攻击相对论时经常对爱因斯坦进行丑化和攻击,以为骂爱因斯坦骂的越狠就越能推翻相对论,所以“推翻相对论”的民科几乎都在骂爱因斯坦是“骗子”。

骂潘建伟是骗子和骂爱因斯坦是骗子有着很好的相似性。骂人家是“骗子”,本身就是一种情绪化的反应,并非学术层面上的交流。而且那些骂潘建伟是骗子的人,很多真的只是在科普文字甚至新闻报道中扒出了几句自己理解不了的话,便恶狠狠的骂人家是“骗子”,并吸引了一大群凑热闹的人跟着吆喝潘建伟是“骗子”。这样的谩骂不仅不能说明人家潘建伟是骗子,相反倒是还能暴露谩骂者的无知。

想“推翻”相对论,正常的做法应该是写出专业的能够“推翻相对论”的论文,至少也应该去《物理评论快报》一类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发表后如若得到了更多同行的认可,并得到了实验验证,那就真的成为了大神。不过这样的可能性已经是0了,相对论已经永远不可能被推翻,以后只能是被人找出它的适用范围。

量子通信实验早就成功了,并且墨子号量子通信实验卫星的其他工作项目也圆满完成,发了一堆《自然》《科学》《物理评论快报》。从根本上讲,实验结果更不会被推翻,就像丁肇中说过的“实验可以推翻理论,理论永远不能推翻实验”。一些人还在民科作风,试图重新构建量子力学,这样的大神已经不可能叫醒。

另外,一群爱看热闹、爱看人家囧样的人,自己连个薛定谔方程都不会写,为了满足自己看热闹的心态,经常在网络上跟在别人后面骂潘建伟是骗子。想证明潘建伟是骗子,就应该去顶级期刊发表论文,或者把潘建伟团队发在《自然》《科学》《物理评论快报》上的一大串论文统统撤掉。如果做不到,骂别人的时候图了一个嘴巴痛快,最后却是丢了自己的脸。


刁博


正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管什么事情,总会有人喜欢,也总会有人不喜欢。量子通信实验已经获得初步成功,潘建伟院士已经在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他的成就已经获得世界范围的认可,并且让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即便如此,潘建伟院士还是招来了一些无知者的恶意抹黑。

这不禁让人唏嘘。长期以来,我国在科学领域始终处于落后,一直在追赶别人。而如今我国在科学领域有了世界级的成就,却遭受了莫须有的攻击,这或许与实用主义和反智主义的盛行有关。我们不管搞什么研究,最多被问起的第一个问题一般都是“这有什么用?”

基础研究往往没有那么快实现应用,所以我们对此往往不重视,这导致我们的科技长期落后于人。相比之下,当年牛顿没用因为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无用而放弃研究,麦克斯韦没有因为电磁场理论无用而放弃研究,爱因斯坦也没有因为相对论无用而放弃研究。从历史教训来看,我们应该要注重基础研究,并且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这样我们的科技才有可能领先于人。

最后,还需要强调一点的是,量子通信不能让我们实现超远距离的瞬间通信,这只是一种无法破解的加密通信,其载体仍然是以光速传播的电磁波。


火星一号


潘建伟当然不是骗子。当然他在某些公开场合也有一些不严谨或者错误的表达,不过这不能说他的研究工作就是骗局。

潘建伟的研究成果,是经常上《自然》《科学》这样的顶级期刊的。这证明,至少他在上期刊之前,已经经过了小规模同行评议。上了期刊之后,迄今为止也没有同行对他的研究提出过异议,而那些异议主要来源于外行。

如果说,潘建伟的国内同事碍于面子,或者慑于潘建伟的地位,不敢对潘建伟的工作提出异议,而那些国外的同行,并没有理由去与潘建伟同流合污。他们如果觉得有问题,一定会提出异议。可是,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看见这方面的记录,只能在网络上看见物理学专业以外的人士对潘建伟的工作予以否认。潘建伟之所以被某些人否认,主要是因为量子力学比较难懂,很多人不能理解,所以不能接受。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媒体对潘建伟的工作予以了夸大,媒体记者自己就不懂,瞎写一气。这自然会给批评潘建伟的人找到把柄。潘建伟本人似乎并没有说量子通信可以超光速,也可能是我没有看见。


怀疑探索者


笔者认为,对此提出质疑的是基于提出者的无知、狂妄以及对中国科研实力的不自信。

量子通讯的全称应该是量子加密通讯,量子在这里扮演的角色只是生成一个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可能被破解的密码。但信息本身的依然是通过传统的信道传递,例如光纤、电缆、无线电等。

由于传统的数学加密方法可以通过计算进行解密,在现在和以往由于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还不够快,解密这种用数学方法进行加密的信息需要很长时间(几十、上百年),所以目前来看,数学加密方法还是安全的。但由于计算机运算速度越来越快,尤其是量子计算机逐步走向成功,数学加密方法逐渐不那么安全了。有研究人员甚至指出,在量子计算机适用化后,目前的数学加密方法只需要数分钟就能破解。所以,量子加密通讯是不得不应运而生的。目前世界上的科技强国都在对该技术进行研发,中国在该领域是遥遥领先。

回击这些质疑的最好方法就是拿出事实来让这些人闭嘴。已经实用化的量子加密通讯的京沪干线已通过验收,并于2017年9月开通。


“京沪干线”全长2000余公里,连接北京和上海,并通过北京接入点实现与“墨子号”的连接,是实现全球量子加密通讯的重要一步。

有的人会说,当年的汉芯不是通过了国家组织的验收吗?是的,当年的汉芯确实是一个大丑闻,也确实通过了验收。但他作假的方法是打磨国外已有的芯片外观,并打印上汉芯的标识。专家组进行验收时只对这块芯片的性能进行了验收,也就是说,这块芯片的技术参数是达到要求的。没想到有如此厚颜无耻之徒,居然用这种方法作假。这只能说验收程序还不完善。

图:作假的汉芯

量子加密通讯不可能采用这种方式进行作假,因为国外根本就没有这种技术。所以,只要技术指标达到了要求,量子加密通讯就是成功的。

当然,有人会说,潘院士可能采用了不为人知的方法进行作假,那我只能说你是双杠成精了!


讲科学堂


量子加密是几乎可以实用化了,量子通信离实用化还有不小的距离要走。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潘建伟院士的几次远距离隐形态量子传输和多比特量子纠缠制备技术的重大突破,却是在为量子通信技术的实用化提供指导和经验。



至于为什么很多人质疑甚至黑他,我之前也分析回答过。可以关注看下我的之前答文,这里简单说下原因:

1.部分人不了解量子通信,否定远距离量子纠缠,也不了解潘院士的具体实验细节,反正就是认为潘院士的实验结果不对。




2.部分人跟风,看到某些人质疑的理论,跟着就信了,加入了反对大军。

3.树大招风,名人那个没有黑粉?


PhD肖


首先潘建伟搞的是量子保密通信并非超距的量子通信。其信息传输是普通信道,量子加密技术而已。但是基本可以做到绝对安全。被很多科盲误解读为量子通信,然后以此为话柄攻击真实搞笑。就好像说你的答案是A,但是对方非说你回答的是是B,然后B是伪科学,然后来攻击你,逻辑好错乱。现在很多人攻击人的时候连基本的逻辑都不讲,简直是精神错乱,又蠢又坏。


dongporou


有質疑和疑問是正常的吧,人類就是在不斷質疑前人的論斷中前進的,伽利略當年認為地球繞著太陽轉被認為是異端,愛因斯坦也是否定了前人的絕對時空觀。量子力學理論和實踐目前也是在不完善中,有疑問應該正常,大家可以心平氣和討論,相信真理越辯越明。


看天者1


这种人分两类:一类是压根不相信或者没搞明白量子力学的,一类是认为实验结果不具有实用性的。

第一类人比较多一点,他们可能是搞不明白量子力学理论本身,也可能是搞不明白量子通信的实验原理,反正就是搞不明白就对了,所以他们的质疑一般都针对原理方面,认为量子通讯压根就是一个骗局,压根不具备真实性。

第二类人比较务实一点,他们承认量子通讯的科学性,但是认为潘建伟方面言过其实,因为目前量子通讯还不具备实用性。这部分人中其中也有一些是直接质疑量子通信并非量子通信,而只是量子加密,这属于抠字眼钻牛角尖了。

这两类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认为潘建伟是在骗经费。对于第一类人,实在没必要多做回应,让无知的人继续无知是对他最好的回应,你可以不懂,但不应该质疑比你懂的人。对于第二类人,只能说科技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因为现在还不能实用而放弃研究,那它永远不可能有实用的一天。量子通信如此,量子计算也如此。为什么只质疑量子通信而不去质疑目前同样不具备实用性的量子计算呢?原因似乎很简单,因为美国也在搞,美国在搞的就是对的。。。。嗯,你们高兴就好。。。。我说完了。


星宇飘零2099


"量子通信实验成功了"这话是光量子伪科技诈骗集团掩人耳目的说词!

一直长期质疑光量通信、计算与探测等伪科技的人是池昭新等人,各位若想算账请找对人,不要张冠李戴!方舟子不懂量子力学,他自己也声称如果他质疑光量子科技,将不具任何说服力,所以他从不参与质疑量子伪科技,仅仅转发过几句别人不成逻辑的墨子号卫星通信评价,他主要是披露潘建伟的学术道德而已。

本人对量子通信的质疑,算不算是恶意抹黑潘建伟呢?请看下述分析:

由于量子纠缠与叠加等量子力学理论的荒唐,以及人类不具备制造、抓控与传输单光子的能力等原因,中国的量子通信科技一直处于挂羊头卖狗肉与画饼充饥的子虚乌有状态,多数理科本科以上学历者,甚至是学历不高的中学生,如果仔细分析都不难看出其漏洞百出,无法自圆其说,比如,墨子号量子卫星密钥分发所发送的所谓纠缠单光子,明显很难从1203公里高度的卫星轨道上穿越大气层到达地面接收站,而地面接收站也不可能从充满太阳与宇宙辐射光子的天空中区分出哪个光子是卫星发送下来的。

尽管潘建伟团队首先声称是量子纠缠通信,受质疑后把"纠缠"二字去掉,改称为量子通信,再被质疑后,又改称为激光通信+量子密钥,实际上不可能存在单光子控制形式的量子密钥机制,如果他所谓的量子通信可用,那么必定是传统的激光通信与激光加密机制!

在中国与奥地利之间,既无与京沪量子干线的连接,也无对墨子号卫星的接收与发送设施,并且只有一颗量子卫星飞速而过,缺少交叉覆盖,却居然可以实现中奥两国之间的量子视频通话,这明显涉嫌造假与虚张声势!

墨子号量子卫星,它的唯一功能就是检测国民智商的高低!

尽管潘建伟团队在建设京沪干线与发送墨子号时便宣称量子通信即将改写人类历史,进入民众实用阶段,而后又改称距离民用还需二、三十年,近期又改称距离民用还需10至15年,解释的理由是成本太高,实际上最合理的解释是害怕民众接触后识破真相。

尽管潘建团队已宣称潜艇的量子通信已经进入实用,还配上让人莫明其妙的潜艇航行照片,实际上,单光子穿越海水要比穿越大气层更困难,所谓的潜艇通信也同样是挂羊头卖狗肉骗经费、骗股金而已。

中科大爆发式地出现讯飞Al、光量子通信、计算与探测,以及5纳米芯片与二氧化碳逆成能源等一系列伪科技,并且还有一大群网民为之洗白,恶语相加地攻击抹黑质疑者,这确实耐人寻味!预示着在学术界倡导"学术自由与学术法治并举"的方针已到了十分迫切的地步,它是实现"科技兴国"大战略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欲全面深入了解光量子通信、计算与探测等伪科技的真面目,可用本人姓名在头条搜索相关质疑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