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学习的孩子究竟在想什么?哪些家长会教出爱学习的孩子

不愿学习的孩子究竟在想什么?哪些家长会教出爱学习的孩子

不愿学习的孩子,究竟在想什么?哪些家长会教出爱学习的孩子

宝妈育儿超越自我:教育随笔

孩子放暑假了,天天抱个手机,每次让写作业,都得提醒几句、催促几句、唠叨几句、急了吵他几句......这样,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形成的不良习惯,令家长好生烦恼,令人头疼,其实,实质是家长的不良教育习惯映射给孩子了。

虽然每个孩子喜欢的东西不一样,但不喜欢学习的学生,主要是想随心所欲的生活,后来的随心所欲变成了慵懒,学习也就变得总想不劳而获,再后来,就是越陷越深的拖延症:

学一会儿,好难,喝口水吧;

再学一会儿,不懂,吃点东西再问吧;

继续学一会儿,不好,刚才喝多了要上厕所;

硬着头皮再坚持学一会儿,算了,这么晚了,明天可以多学点补回来……

如此循环,就是恶性循环,不断的自我安慰,也就是心理上自我放弃的燃点!

学习,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需要付出时间,付出努力,要自律,要吃苦。确实有孩子从学习中得到乐趣,但是,这个乐趣是在经历了前面的努力和坚持后才会得到。

学习并不轻松,为什么非要让孩子学习?因为在未来,如果想更好的自己养活自己,只有学习才是最佳途径,也是未来的最佳保证。一个孩子始终保持自律、自控、自爱、自主学习能力,未来一定不会差。很多孩子不愿意学习,是因为,目光太短浅,没有目标,没有规划,这样的孩子,只看到了眼前学习的苦,没有看到未来生活会更苦。

一个孩子,尤其是小学阶段,在习惯养成的时候,必须要超强纠错,通过长时间的训练,让其懂的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什么不能做!在家庭教育中,唯有心怀敬畏,学习方面的毛病才能迎刃而解了。

不愿学习的孩子究竟在想什么?哪些家长会教出爱学习的孩子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关于家教,哪些家庭会教育出爱学习的孩子, 当我们发问那些不愿学习的孩子究竟在想什么?我们家长更应该反问自己究竟给予孩子的家庭教育是什么?是爱与教育,还是爱与骄纵,亦或是爱与不自知的溺爱......?

有了前因,才会有了后面的结果。如果我们不能从家长自身根源上找原因,那些不愿学习的孩子大多的想法都是一样的:因为性情慵懒而不愿学习;因为性情自我为中心而更愿意随心所欲;因为缺乏学习责任感而意志力脆弱,平时的敷衍学习会逐渐变成知难而退的性格,甚至这些孩子变得想学好,但从内心深处又缺乏挑战自我、改变自我、超越自我的勇气!

从孩子自身原因方面,那些不愿学习,不能成为优秀的孩子大致分为三种情况:

首先是身体发育方面存在迟滞现象,比如感统失调,肢体与大脑思维存在不协调,平时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书写困难,学习中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容易死记硬背....这些看似不愿学习的孩子并非不愿学习,而是我们的教育缺失因人而异的教育环境,如果家长疏忽这一点,觉得别的孩子去上学,自己家的孩子也应该去学校。其实,别人家的孩子在学校学习了一天,而自己的孩子懵懵懂懂在学校混了一天,剩下的在家写作业的时间,即便家长和孩子闹得大呼小叫,最终的精疲力尽并没有改变孩子成绩处在倒数的局面,在老师那里,这样的家长多数还落得个对孩子教育不尽心的指责!事实是,这些看似不愿学习的孩子很想学好,但他们毕竟存在力所不及的发育滞后,在学校不知老师在讲些什么,在家被家长逼迫着学......家长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因人而异的教育方式,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其次就是那些极度聪明,智商很高,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孩子,这些不愿学习的孩子,平时不用太费力就能想出对付家长的招儿,因为摸透了家长的性格,遏制了家长的教育思路,即便家长学来再多的招儿,孩子都能见招拆招儿。最终,等孩子的家庭教育出现失控的时候,这些孩子多数已经进入中学,并出现了深度厌学情绪。这就是能学好,但就是不好好学的孩子类型,他们的不愿学习,更多是愿意随心所欲。

最后就是那些缺乏自律,更缺乏他律(家长)的家庭教育环境,这种情况包括了不愿学习的多数学生。他们小时候,家长并没有教会孩子自我约束能力,家庭教育环境也存在骄纵与迁就的情况,等孩子大一些了,想学习的时候,这些孩子已经严重的缺乏自信,加上畏难情绪,这些孩子想的最多的就是在纠结中学会了自我安慰,表面看,就是他们的胸无大志,随波逐流,学习没有方向感。

将心比心,在我们工作中,谁不是想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呢?作为一个学生,没有将自己的主业做好,他的内心一定是十分难过的,可惜作为家长的我们,除了看见孩子不愿意学习的表象之外,并没有深入去想一想“孩子是否是因为太无助,才会尽可能的逃避他不想面对的现实?”

一个三年级男孩子的妈妈问我:“我为了这个孩子真是倾尽了全力,打也打了,骂也骂了,罚也罚了,哄也哄了,该补的课我一样没少给补。可是怎么就是成绩越来越糟糕呢?.......”

我只回应了这位家长一句话:“你知道自己孩子学习不好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吗?”

家长蒙了,这一点,他真的不知道,他只知道他费力了,为孩子上辅导班了,为孩子补课了.......

不愿学习的孩子究竟在想什么?哪些家长会教出爱学习的孩子

现实中,有些家长内心就觉得孩子成绩不重要,只要孩子快乐就好!平心而论,内心具有如此想法的家长已经有很多。通过我疏导过的太多案例,我可以直言不讳的说,对孩子口出此言的家长,起码连孩子“快乐”一词的真正含义都含糊不清。其孩子上学不及时给予孩子上进、反思与心灵上的滋养,让孩子抱着不爱学习的心境而融入学习的环境,轻者何谈快乐之说,重者,只会让孩子的精神成长倍感压抑,孩子性格的暴躁与偏执,以及心理疾患往往就是家长做了最大的推手!

一个孩子,身处学习之境,心无专注之志,心口不一与身心不一的直接恶果,就是精神涣散,学习低效,且想做的事情很多,很多又做不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自己做的做不好,别人做的却很羡慕,力所不能及,徒增并累积更多的失落迷茫。为此,没有方向的成长,孩子连坚强的理由都不会清楚,谈何心灵上的成长。心连个栖息的地方都飘忽不定,如此的长大,其实就是心理恶性循环的流浪。

心,是行为之源。行无定,则心不安,贪得越多失落感就越多,身心不宁则躁狂难耐,无论做什么都难以静心,无论满足他什么都难以安心(仅是暂时的知足)!我们经常说的,孩子快乐就好!这种所谓的快乐,实际并不存在!只有对实质教育领悟透彻的家长,才能培育出优秀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