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梁、馬琳:國乒傳統打法轉型的關鍵性人物,引領一時之潮流!

劉國樑、馬琳:國乒傳統打法轉型的關鍵性人物,引領一時之潮流!

眾所周知,中國乒乓球隊最傳統、同時也是最早的世界冠軍打法,便是直拍打法。

自1959年直拍快攻選手容國團奪得中國體育史上的第一塊大賽金牌後,直拍快攻和直拍削球運動員在數十年內拿到了無數大小賽事的冠軍,為乒乓球“國球”身份的確立做出了巨大貢獻。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在器材和技戰術思維的不斷變化下,直拍打法的生存空間開始變得越來越狹小。先是直拍削球在一線銷聲匿跡,接著,更強大的直拍正膠快攻打法也在80年代末被歐洲人的兩面反膠弧圈球技術給打得抬不起頭來。

劉國樑、馬琳:國乒傳統打法轉型的關鍵性人物,引領一時之潮流!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當年的中國乒壇進入的一個非常焦躁的年代,大量直拍正膠選手被強行改成反膠,許多非主力的橫拍選手也被迅速提拔到了最前線與歐洲群雄進行戰鬥,甚至還有李靜這樣原本打直拍的選手,也被蔡振華教練要求改成了橫拍。

已經成年、打法早就定型的運動員從直拍換打橫拍,這在今天是無法想象的一件事情,但在那時候確實也是沒辦法的辦法:試驗未必會成功,但不試驗就幾乎註定要失敗(然而李靜這次試驗最終還是失敗了)。

因為成績擺在那裡啊!

劉國樑、馬琳:國乒傳統打法轉型的關鍵性人物,引領一時之潮流!

1988年漢城奧運會,國乒男單連一個殺入前四的人都沒有。緊接著1989年世乒賽,男團決賽我們被瑞典5-0剃光頭吊打——直拍若再不改變,那就只有“滅亡”了。

然而雖然大家都知道中國乒乓球的傳統打法是必須要轉型了,但應該怎麼轉,卻誰也拿不出個主意來:因為打不出成績,所以才希望有所改變;而什麼樣的改變才算正確、算合理,卻又必須要運動員們打出成績來才能證明。

那麼後來是誰為直拍打出了成績呢?

劉國樑、馬琳:國乒傳統打法轉型的關鍵性人物,引領一時之潮流!

兩個關鍵性的人物出現了,分別是當年還細胳膊細腿的“不懂球胖子”劉國樑,以及今天常常以“國乒大廚”名號出現的另一位世界冠軍選手馬琳。

劉國樑和容國團、莊則棟、江嘉良等前輩一樣,是直拍正膠快攻的傳人,但他的正手加入了非常多的弧圈球技術,反手更是多貼了一面反膠,能彈能拉,這在那個年代是非常大膽的一種革新。

馬琳和郗恩庭、郭躍華同為直拍反膠打法選手,不過他也比這二位世乒賽單打冠軍前輩多貼了一面套膠,和劉國樑一樣在自己的技戰術中融入了直拍橫打與橫拉,但也仍然保留了傳統的推擋技術。

劉國樑、馬琳:國乒傳統打法轉型的關鍵性人物,引領一時之潮流!

簡單點說就是,這二人都從過去的直拍單面打法變成了兩面,另外和歐洲的橫拍兩面反膠選手們一樣張開了雙臂,開始迎接上旋球時代的到來。

那麼問題就來了:弧圈球拉得很轉的直拍正膠選手,和速度非常快的直拍反膠選手,誰才能代表直拍打法的未來呢?那就只能通過比賽、尤其是大賽的實戰來進行檢驗了。

劉國樑在1995年的時候就已經打出了成績,當時年僅19歲的他力克瓦爾德內爾等人,殺入了天津世乒賽的男單決賽,次年更是在奧運會的男單、男雙比賽中豪奪兩金。而馬琳的話因為比劉國樑小了4歲,自然要晚一點才能有表現的機會。

劉國樑、馬琳:國乒傳統打法轉型的關鍵性人物,引領一時之潮流!

1999年埃因霍溫世乒賽,同樣是19歲的馬琳也創造了一個非常牛的戰績,連克薩姆索諾夫、金澤洙、瓦爾德內爾這三大國乒強敵,闖入了男子單打的決賽。而他決賽的對手,正是劉國樑!

這不僅僅是一場世乒賽的決賽,更是直拍兩大門派之間的一次綜合較量。

若劉國樑勝出,則直拍正膠將在中國乒壇延續榮光,穩固自己的“老大哥”打法地位。若馬琳勝出,則國內許多還在觀望中的直拍球迷們就會立刻認可“直拍兩面反膠”這種才誕生沒幾年的新鮮打法,其中一些人肯定也會開始猶豫自己是否也要追隨他的腳步、改正為反。

劉國樑、馬琳:國乒傳統打法轉型的關鍵性人物,引領一時之潮流!

追隨世界冠軍的打法是乒乓圈很正常的選擇,明星效應嘛!

然而當年的劉國樑和馬琳卻並不知道,決定直拍命運的權杖,其實並不在他倆、以及所有的直拍運動員的掌中,而是即將轉入一個大鬍子的外國人手上——這其中的故事,我會在後面再詳細說,此處暫且按下不表。

而下一節,還是讓我們先回顧一下19年前劉國樑與馬琳的那場經典對決,重溫那已經載入乒乓球史冊的傳奇故事吧!

原標題:《乒壇二十四年(215):直拍轉折中的劉國樑、馬琳》,連載未完待續。

劉國樑、馬琳:國乒傳統打法轉型的關鍵性人物,引領一時之潮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