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正當時,經濟作物市場怎麼樣了?

正值秋收時節,玉米等經濟作物也逐漸迎來了收穫期。那麼,這個時期的一些經濟作物市場又是怎麼樣的呢?

河南省大部地區夏玉米收穫期將提前4-5天

據河南省氣象局秋收秋種新聞發佈會消息,今年河南省秋作物播種以來,平均氣溫較往年偏高,降水相對較少,預計河南省黃河以南大部分地區夏玉米收穫期將會提前4-5天,適宜收穫期為9月15日-9月28日。

河南省氣象局提出以下農事建議:夏玉米長勢良好、綠葉數較多的地塊,應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延長玉米灌漿時間,黃河以南地區應趁有利天氣抓緊收穫,豫北、豫西地區儘量適時晚收,前期受災倒伏嚴重或出現絕收地塊,應提早騰茬整地。

北京鮮食玉米迎來採收期

據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消息,目前全市約3萬畝鮮食玉米迎來採收期,主要分佈在房山、大興、密雲等區,預計可持續到10月中旬。

今年全市鮮食玉米種植面積約3萬畝,主要分佈在房山、大興、密雲等區縣,其中65%以上為糯玉米,甜玉米約佔35%,其中高端優質的鮮食玉米約佔10%左右,自6月中旬上市供應後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好評。目前,本市鮮食玉米正處於採收期,預計可持續到10月中旬。

重慶市忠縣柑橘產業產業鏈建成

位於忠縣長江邊的友誼村,2001年9月被納入忠縣35.2萬畝優質柑橘基地首批示範果園,村民紛紛開始種植柑橘。目前為止,“三峽橘海”已種植柑橘5800畝,年產值能達到千萬元。

“三峽橘海”種植了德爾塔、奧林達等優質夏橙,引進先進的滴灌技術,採取“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四位一體”模式,實行劃片建園、灌溉施肥、防病治蟲、技術培訓、銷售服務“五統一”管理,村民將土地流轉給專業管理公司,公司再聘請村民為工人,既有效地促進了全村農村土地的流轉,農民也實現了增收致富。

近年來,忠縣利用35萬畝柑橘資源發展鄉村遊,深度挖掘柑橘基地果園景觀和柑橘文化,大力發展以遊園、賞花、品果等休閒觀光鄉村旅遊為特色的第三產業,基本建成中國柑橘城、派森百主題公園、三峽橘海、金色楊柳、橘香荷海等休閒觀光的鄉村旅遊景點,帶動了當地數以萬計的橘農走上致富道路。

目前,忠縣已建成35.2萬畝標準果園基地,年育苗300萬株的亞洲最大的柑橘脫毒容器育苗基地,建成鮮果處理、濃縮汁、鮮冷橙汁等生產線;忠縣還建成了中國柑橘城柑橘交易市場,年鮮果商品化處理能力達10萬噸。

北京延慶區胎菊採摘忙

近年來,北京市延慶區四海鎮積極發展高山胎菊種植,打造“菊花山谷”,在前山、樓梁、王順溝村發展茶菊種植近400畝。經過幾年的努力,四海的茶菊產業已形成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成為四海地區促進低收入增收的有效途徑。今年,這個全市唯一一個高山胎菊產地的產量預計突破160噸。

為破解線下低收入戶增收“瓶頸”問題,今年,四海鎮創新“基地+基金”模式,建設低收入產業幫扶基地。建300畝低收入產業幫扶基地,種植茶菊等經濟花卉,專門解決勞動力就近就業問題,增加務工收入。同時,建立紅利式動態脫低基金,四海鎮政府投入100萬元低收入產業扶持資金,支持四海種植專業合作社擴大種植規模,優化菊花品種,購置加工設備。

 此文由本網整理發佈,部分資料來源:河南日報、北京青年報、華龍網、京郊日報,如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繫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