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微信公衆號,是如何做社羣管理及社羣運營的

我一直把知乎的成功當作自己的奮鬥目標

一個微信公眾號,是如何做社群管理及社群運營的

我覺得從理論上說社區管理這麼大的一個話題, 無非是在扯淡。我結合本人的實際工作做一個簡短的闡述。

我運營了一個微信公眾賬號, 這個公眾號的介紹如下: 面向在校學生的訂製求職服務系統。為學生改簡歷、講面經、享經驗、推實習、幫校招並提供職業規劃指導。爭取做最靠譜的學生職業生涯啟程導師。

這樣基本上就可以看出來了:

  1. 公眾號面向的主要群體:在校大學生

2. 公眾號面向的核心群體:應屆畢業生

3. 公眾號粉絲群體的特性:本公眾號 80%的粉絲為今年秋季和明年春季需要找工作的應屆畢業生,他們對本平臺的強需求即:各種優質及時的校招信息、 內推信息,簡歷修改,筆試、面試指導, 前輩經驗分享。

4. 公眾號粉絲群體細分:從大的方面來劃分,有三個主要群體:需要找工作的應屆畢業生,需要找實習的在校學生,需要通過本平臺發佈招聘信息的公司。

5. 公眾號粉絲生命週期: 如果本平臺能夠滿足大部分學生需求,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後即可關注本平臺,則粉絲的生命週期一般在 4-7 年。

6. 公眾號粉絲流轉: 當前的情況來看,本平臺 80%的粉絲均為應屆畢業生,所以,他們都有可能在找到工作的那一刻,取消關注本平臺;未來的期望,希望能夠將2000多萬在校大學生盤活到本平臺上,不斷有新人加入,老人退出。大一到大三,研一、研二的學生,我們幫忙找實習,指導職業生涯。大四、研三的學生,我們幫忙找校招,做內推等等。

同時,我選擇粉絲數量達到 100 以上的地區, 建立了 100多個微信群,將用戶沉澱下來。我結合我的具體情況說一說社區管理的注意事項,以及怎樣通過內容運營促進社區用戶的留存和活躍

第一,明確社區的定位

我的這些微信群包括微信公眾號的目的就是免費為在校學生提供一系列的求職指導。同時,通過我的平臺發佈的校招信息一定是與互聯網相關聯的。

比如,前段時間,卡姿蘭的 HR 希望通過我的平臺發佈他們公司校招的信息,我拒絕了。如果定位不明確,很容易造成信息氾濫,用戶進來之後找不到主心骨,一定會離開。

第二,確定用戶的需求並滿足大部分用戶的需求

對於我的公眾號以及 100多個微信群,用戶願意加入,無疑是想獲得更多更優質的校招信息,或者希望能夠通過信息共享,得到校招內推的機會。如果你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你可以通過坑蒙拐騙的方式吸引他們過來;發現真相之後, 他們隨時可以離開。但是你又不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比如關注我的公眾號的粉絲,有些希望獲得國企校招的信息,有些希望獲得外企校招的信息,還有些希望獲得筆試面試經驗;但是我不可能滿足所有人。所以,要根據用戶的具體情況來運營。

第三,將用戶進行分級,培養核心用戶

按照金字塔模型,位於最上方的用戶,是最少的,但是也是我們的核心的用戶。根據我的實際情況,這部分用戶通常會添加我的微信, 或者在微信群,在公眾平臺的後臺留言,給我提一些改進的建議。這些人不僅用了這個平臺,還會想辦法幫助我,讓平臺發展的更好;這部分人我會主動跟他們取得聯繫,他們就是口碑傳播的節點,也是活躍整個群體的主要人群。第四,引導用戶產出優質內容

首先要確定產品的定位,那就要明確這款產品的目標用戶,以及產品的賣點,和核心優勢。一款產品如果沒有一個明確的定位,就讓用戶找不到歸屬感,加強了社區的流動性,便無法有效沉澱用戶。就比如今天進來一個用戶,他可能是對產品某方面有一些興趣;明天他發現原來這些所謂的興趣

不過只佔了社區的 1%,於是他就走了。流動性大的社區不利於很好的培養忠實粉絲。

明確產品的賣點和核心優勢之後,就把一些比較好的內容放在用戶比較容易發現的板塊。這時就可以找一些圈內好友(也可請水軍)幫忙灌水,並請一些業內專業度較深,比較有獨特見解的資深人士幫忙製造內容帶動。例如知乎是由李開復帶動的,微博是由明星帶動的,那麼前期的爆發不妨利用一些所謂的“明星效應”。

等到社區開始有一些人氣的時候,再篩選出目標用戶;然後從目標用戶活躍的各種社區、論壇、貼吧等去宣傳,帶入另一批目標用戶進入社區;這部分用戶可以稱作為 種子用戶。

我認為相對來說,種子用戶由於最貼近產品,因此他們生產出來的內容比較優質。那麼對於這批用戶,則可適當放權。發佈權、發言權等。給了他們一些權利以後,一定要適當的給他們一些自我表現的機會。愛表現並不是缺點,而是人類的共同點。可以建立等級制度,好比新浪的大 V 認證,讓他們感覺有義務為社區創造更多的優質內容;同時為社區的氣氛造勢,做宣傳,吸引更多有相同話題的用戶加入社區。

第五,雙向提升社區活躍度與用戶沉澱

社區有了一部分用戶以後,除了需要不斷的創造優質內容,還需要提升社區活躍度,沉澱用戶,讓越來越多的用戶變成忠實用戶。另外還要防止社區產生一些“看 客”,即只看看,不說話的用戶,因為這種用戶一旦形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屬於“殭屍粉”一類,社區活躍度也得不到很好的提高,那麼就需要在用戶沉澱的同 時,要提升社區活躍度。

培養意見領袖: 這裡和“明星效應”有點類似,但不屬於個別級,可以從社區用戶中挑出一些精英,分別在對應的板塊起不同的帶頭作用,即每個板塊需要不同的斑竹、副斑竹等。例如在社區問答、社區氣氛調動等方面能平衡用戶的需求。

定期組織線下活動: 可通過定期舉行線下網友見面會,通過互相交流、溝通來加強用戶之間的信任,如根據在線(進群)時長對用戶進行分類,定期輪流組織一部分新老用戶線下活動,如通過鼓勵用戶參與線下活動,喚起一部分“看客”,讓他們主動加入到活動中。

建立互動機制:例如可以在不同的版塊,由用戶評選本月最優“嘉賓”,由版主頒獎,或者蓋樓頂貼等。好的內容或者活動都可以有邀請和一鍵分享、收藏的功能。

建立社區管理機制:在社區的發展中需要及時清理垃圾信息,建立社區制度和遊戲規則。並定期向用戶徵集對版塊的升級和修改意見,管理並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就規則,通過耐心的引導,真愛你的用戶,是不會因為小問題而拋棄你的。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你必須認真對待社區產出的內容,現在仍然是以內容為前提的運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