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场上少见使用弹鼓供弹的枪吗,为什么?

假惺惺记不得


因为一没必要,二就是这种供弹具实在是过于鸡肋,实际效果非常不佳。

首先说步枪,现在的突击步枪大多数采用的是30发左右的弹匣供弹,而考虑到步枪射击时主要是以半自动射击为主,因此这样的弹匣完全是足够实战使用的。而弹鼓这种供弹具,本身就是一种大容量供弹具,虽然会带来更好的火力持续性,但是同时重量也上升了,这会极大的影响步兵的机动,同时弹鼓携带不便,实用性反而不如弹匣。

而对于机枪来说,弹鼓这种供弹具也很尴尬,首先就是弹鼓内部结构往往比较复杂,很容易出现各种故障,而这对于用于提供火力支援的机枪而言是要命的,甚至可能导致班组的作战陷入困境。而且现代机枪最常使用的实际上是弹链,往往通过装入弹箱便于携带,使用弹链不仅火力持续性更强,而且可靠性也更高。

不过也是有武器使用弹鼓的,比如我国的95式班用机枪,由于本身和95式步枪有很大的联系,所以不太适合使用弹匣,再加上需要更大的弹容量,因此就采用了弹鼓这种供弹具。再比如德国的MG36等枪族机枪,也更偏向于使用弹鼓这种供弹具。


战争之王


兄弟你提这个问题,是完全不知道弹鼓的痛苦啊。那我们就唠唠弹鼓供弹的问题吧。

1.弹鼓太过于沉重,结构复杂,死重太多

拿81班机做例子吧,81这类弹鼓太沉重了,占地方,无意义的空间多,机构比较复杂,相信背过这玩意儿的战友都有痛苦的感触吧?

现在许多机枪都采用连接收纳弹链的弹箱的方式,这样结构更简单,子弹更多更利于持续射击。

目前比如美帝M249这类班机,大多采用这种方式,携带方便,死重少,带弹多,装弹也比弹鼓上弹快。

2.枪族化让武器弹药容器可以互换,无所谓是不是弹鼓

以81班机为例,走的是枪族化规范,故而枪械一些机构是可以互换的。81班机的弹鼓完全可以换给81突击步枪使用,而对方的30发弹匣也可以换给81班使用。这是世界如今流行的做法。美军的M249也一样。

3.使用弹鼓容易造成枪管发热

虽然突击步枪可以换用班机的弹鼓,但实际上用了也没多大意义。哪怕换上班用机枪,电影里州长和兰博那种挎着弹鼓猛扫的镜头现实里几乎很难出现。这是因为枪管散热是个大问题。

班用机枪正常使用,是不会充当火力点的,它提供的是一定程度的压制能力,短点射为主。所以往往扫几枪就需要和步兵班组一起赶快转移。这样使用的话枪管是毫无问题的,但挂上弹鼓,就难免出现“突突突”的野心,往往不知不觉就把枪管打得发烫。我军武器这方面尤其严重,还没法换。这方面美国做的远超过我们,M249并非浪得虚名。

如果把弹鼓交给突击步枪,那么问题就更严重了,把枪管打爆都有可能。所以我军一般部队是严禁士兵平时玩什么弹鼓弹匣互换的把戏的,这也导致了弹鼓出场愈发稀少。

另外,不知别的部队如何,老王的感觉是现在训练班机都用弹匣了。毕竟背着那仨弹鼓太难受。


就目前看来,弹鼓供弹问题主要就是:1.太重 2.太复杂 3.枪械没必要都使用。而且虽然我国在设计弹鼓供弹方面参考了战争的经验,有使用方便、上弹快速等优点,也考虑了战场上的直接使用情况,但当前世界的潮流仍然是以弹链供弹的机枪为主,反倒是我国的弹鼓貌似一朵奇葩。


但是弹鼓供弹的枪少吗?只是我们的思路出了问题,目前这种供弹形式可不算少,眼睛别总盯着机枪。

美军为M16系推出了一款60发弹鼓的装备,名为D60,是美国美国马盖普军事工业公司(MagPul Military Industries Corp)开发的。这家公司做这种聚合物产品很在行,他们还做过iphone的防弹手机壳。

还有比较凶残的“打击者”霰弹枪

打击者拥有硕大的弹鼓,以及近距离凶残霸道的杀伤力,那弹鼓为它带来了超强的猛烈火力。

不幸的是美国法律机构将之定义为“毁灭性武器”,所以只好推出了缩小版。这个缩小版依然是弹鼓供弹,而且有个特别怨念的名字——“女性家庭伴侣”。

著名的大杀器“AA12”霰弹枪也可以采用弹鼓供弹,这个我就不介绍了,在《敢死队2》和《新铁血战士》里,都有丧病的表现。

另外我们熟悉的MP5也有弹鼓设计,还是双弹鼓。写到这儿,我想大家都明白了,所谓弹鼓供弹,只是一种提供给任务需要的供弹方式而已,它与弹匣没有本质的不同,所以二者相容性非常高。另外一些需要大容量弹药的霰弹枪、冲锋枪也采取了这种方式增加火力持续性,毕竟冲锋枪和霰弹枪不可能制造个机关枪那样的弹链,弹鼓无疑方便很多。

所以说,弹鼓供弹其实还是很常见的,只是军队里多采用制式装备,可能曝光度不算高。


王司徒老百科


众所周知,现代步兵班组在战场上相遇后第一时间比拼的就是双方的火力强度,哪边火力强度高则那方胜利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升高,甚至可能在第一时间就将对手打懵了,这无疑会对接下来的战况带来正面影响,并且能大大减少我方部队的伤亡,所以在二战期间各国都想方设法的给步兵班尽可能插入更多的冲锋枪手,美国与苏联则让冲锋枪手可以选择弹鼓供弹这种方式,以谋求更大的火力强度与压制能力,像日本这种国内工业较差,不能为步兵提供大量弹药的国家则只能使用弹匣供弹。

在现代战场上为什么难以找到弹鼓供弹的枪械?难道现在就不追求高火力强度了吗?其实并不是这样,原因只是因为弹鼓供弹的枪械故障率远远超过弹匣供弹,往往打了十几发后便因故障不能继续射击,甚至需要士兵在战场条件下清理并维修自己的枪械,这基本是给那位士兵判了死刑,他的步兵班组甚至也会因为缺少它的火力而遭到重创。

这点火力优势与所带来的巨大风选比较厚,各国都选择了弹匣供弹,提高火力强度的任务转交给了班组内的轻机枪来执行,普通步兵再也不用为了额外的弹药而在战场上负重过多。其实使用弹鼓供弹还有一个极大的弊端,就是会在战场上增加步兵携带的弹药,在现在这个追求轻量化的时代下是不被允许的,各国都在试图减轻负重,自然不可能用弹鼓了。


水镜晓先生


由于避免和谐,就不发图了,希望能够好好看内容,不要被一些所谓的军事自媒体带跑偏了。

实际上,绝大部分机枪都应当是弹鼓或者弹匣供弹,而并非弹链供弹。因为班用机枪作为步兵班的火力中坚,只要没跑偏,都用的弹匣或者弹鼓供弹。

理由也是很简单的,步兵班武器要形成“枪族化”,这样的话从后勤保障、弹药通用等等方面都更有优势。像我国第一代步兵班武器“56三杰”那样,虽然都用7.62的步枪弹,但是并未实现真正的枪族化,所以说甚至连供弹具都不能通用。

弹链供弹的轻机枪,优势在于其火力持续性好,一个弹链有200发。但是缺点就是比较沉重,影响机动性。M249 SAW这种小口径弹链机枪,就大约有15斤重,而我国的95式班用机枪不过8斤重而已。实际上,由于目前的机枪早就不是趴在一个地方打几万发子弹了,而是需要伴随步兵班行动,虽然说班用轻机枪应当轻便一些,所以说弹鼓供弹的轻机枪往往才是“正道”。

那么可能有条友要问了。别人俄罗斯的PKM通用机枪、美国的M249轻机枪怎么是弹链供弹?接下来,战甲菌给你们好好讲讲其中的缘由。

美军目前的步兵班武器“枪族化”的程度上,仍然停留在我国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水平,甚至还达不到。美军目前步兵班采用的武器配置为M16A4/M4A1+M249 SAW/M27 IAR。这几种武器中,除了都用5.56NATO,M27 IAR能与M16A4/M4A1通用弹匣之外,M249甚至连子弹都不能与M4A1通用。这是因为M4A1使用的是M855A1 5.56㎜北约标准弹,而M249 SAW由于枪管较长,M855A1是给短枪管的步枪使用的,所以说只能用传统的M855 5.56㎜北约标准弹。

上面简单谈了谈美军步兵班武器目前的混乱情况,接下来咱们聊聊为什么美军要用M249 SAW这种弹链供弹的机枪作为班用机枪。

大家都应该知道美军用的“布莱德利”步战车。这种步战车有一大特点,就是在进出士兵是,车屁股背后那个门不像苏联BMP步战车那样,而是采用的大型运输机那样把舱门当跳板似的门。

如图1,随便在网上搜索了一张图,就是这样的门。

如图2,BMP步战车的舱门。

这样也就意味着,布莱德利步战车并不能在战斗时随便上下人,而BMP步战车就可以。BMP步战车只需要降低车速,车上搭载的步兵就可以跳下来,伴随步战车一起冲击敌阵地。

而布莱德利步战车实际上只是一种火力加强的装甲运输车。在战斗时,只会下来一半的步兵,掩护步战车前进,另外一半的人则留在车上。这样一来,步兵的掩护火力势必就会降低。怎么办呢?M249 SAW这种弹链供弹的轻机枪就特别合适了。

所以说,美军用M249 SAW,完全是被其观念落后的步战车所拖累的。实际上,从前几年开始,美国海军陆战队就在采购M27 IAR来替换M249 SAW。M27 IAR作为弹匣供弹的轻机枪,实际上更能满足现代化战争的需求。

那么可能有条友还会问,为啥俄军还在用弹链供弹的PKM机枪?而且美军中的M249 SAW明明还保有很大的数量嘛。嘿嘿,其实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治安战。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PKM通用机枪的前身——PK两用机枪进入苏军服役。但是仅仅装备苏军几年之后,就被撤装了。理由很简单,在当时苏军的观念中,冷战如果一旦变成“热战”,顷刻间百万苏联红军就会与北约交战。而在当时苏军的步兵班中,无论是BMP步战车的73㎜滑膛炮,还是上面的机枪,都比PK两用机枪的火力与射程强的多,为什么步兵分队还要装备这种“鸡肋”?所以说被淘汰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而在八十年代,苏军悍然入侵阿富汗,在很短的时间内,苏军就控制了阿富汗的大中城市与交通枢纽。但是在接下来几年内,苏军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治安战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苏军步兵班很难在作战时就正好在步战车中,而且炮兵、空军等也能为其提供支援。那怎么办?原来步兵班中的RPK/RPK74火力又不够强大,那就把PKM通用机枪下放呗。

而美军这几年,也一直在中东和阿富汗打治安战。而以前“跑偏了”的M249 SAW,似乎又有点儿“歪打正着”的感觉。但是实际上,现代化战争不是治安战,而是高度信息化下的机械化部队之间的作战,所以说这也与战甲菌在最开始下的结论一样,用弹鼓或者弹匣的机枪,应当是战场上的主流。而弹链供弹的机枪,则应安装在车辆、装甲车、武装直升机上,作为移动的火力点,对敌进行火力压制。

战甲网是全网最专业的单兵装备与轻武方面的网站。如果各位喜欢的话,记得多多点赞并关注我们




战甲装研菌


突击步枪用不着,本身就要以轻便容易做战术为主。你突出辣么大个鼓让别的枪娘(步枪)看到太羞耻了。

好了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步枪本身不适合用弹鼓,而且而且步枪的薄枪管也承受不了那么多子弹连射。

那么机枪呢?实际上现代绝大多数机枪看起来是用弹箱(M249之类),实际上是弹链,包括MG42看着有弹鼓,而实际上是弹链。

那么为什么现代用弹鼓的机枪那么少?(95班算一个)

一个是这么个圆滚滚的东西携带不方便,点名批评二战时候的毛子大盘鸡的弹盘,长得和反坦克雷似的

二个是结构复杂,容易卡弹,不像弹链那么丝滑。

三个是重装费劲的一pi

四是人家M249的弹箱式弹链供弹可以装200发,弹鼓是不可能装那么多的,这辈子都装不了那么多


疯狗的轻武


弹鼓因为其容弹量大,可以长时间保持火力持续性。因此非常适合机枪这类的支援武器使用。但是因为装弹量多,导致其体积也大,重量自然也要比标准的弹匣要重。过大过重,就会给日常携行时带来困难。

比如,早年在部队进行5公里的武装越野时,就很痛恨81式班用机枪的弹鼓。由于个头大因此必须使专用的弹袋,跑起来的时候一旦无法有效的固定弹鼓,很容易有节奏的把弹鼓甩出去然后再被弹袋的束缚力拽回来正砸在髋骨上,一次两次还行,5公里的路得砸多少次,不光影响跑步的正常动作,还很疼。所以带着弹鼓跑步就要想法方固定住,不然就只能拿手按着,一只手无法顺利的外摆,自然影响跑步的协调性,结果就是会很累。


另外由于弹鼓的个头大,因此一般步枪能够进行卧倒射击的空间,可能装弹鼓的机枪就不行。不得不采用可能会暴露的姿势射击,这在战时容易被重点照顾。同时现代的士兵多会乘车船机动,比如乘装甲车时空间有限,挎几个弹鼓的话确实在狭小的车内会让人很难受,容易被挤到或磕到碰到,弹鼓体积大携带人需要的空间也要大,这正好与战车内小空间正相反。

弹匣确实装弹量多,打起来是真过瘾。但是如果一旦把弹匣内的子弹打光,补充起来也很耗时。普通的30发弹匣装弹,只要把一发一发的子弹压进行就好。81式机枪弹鼓装弹,要把整个后盖打开,再把子弹一个一个装进去,81式机枪弹鼓容量为71发子弹,装满子弹后盖上后盖,还需要上弦,就像发音盒一样你得拧几圈,一般是7圈半左右,不然没有向前供弹的推力。这样整个过程下来,要比普通弹匣重新装弹浪费时间多一些。当然,一般战时都会抽时间补充弹药,但是总有个特殊情况,一旦打光不及时补弹,可能几秒钟的时间,就决定了射手的生死。


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小问题,但是弹鼓的作用仍然是相当大,不可缺少。因此会给每个班组的机枪组配备,而不是每个人都要配备。当然,系列化比较好的枪族是可以通用弹匣和弹鼓的,因此在机枪如果有问题时,自动步枪可以使用弹鼓来代替机枪的火力支援角色,从而腾出时间来让机枪手排除故障。自然,当机枪手在补给弹药时,步枪手们也可以提供掩护来保证弹药的正常补充。


在特种部队中由于作战任务特殊,经常需要持续火力的支援。因此配备弹鼓的情况会比较普遍一些。还有就是民间的枪械爱好者们由于不存在作战问题,只是为了体验刺激的快感,因此他们会更多的配备弹鼓,来满足长时间连续射击的需求。但是在实战中,确实弹鼓的便利性要远不如普通的30发弹匣。


陶德中士


历史上使用弹鼓供弹的枪也有不少的。二战时苏联的一代名枪——

PPSh41波波沙冲锋枪。使用7.62mm托卡列夫手枪弹,71发弹鼓,火力凶猛,一共生产了600多万枝,为二战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还有卡拉什尼科夫(PPK)班用轻机枪,也有使用75发弹鼓供弹方式。

美制的AR系列自动步枪,也推出了100发鞍形弹鼓的供弹方式,弹鼓后面是透明的,可以很方便的观察剩余子弹数量。

相对于弹匣,弹鼓的优点是装弹量大,火力持续性好。但是弹鼓的缺点也很明显:

1、弹鼓尺寸太大,重量重,而且是圆滚滚的形状,空间利用率低,不方便携带。而弹匣就不一样了,长长的一条,形状规整,往单兵携具里一插就行了。

2、战场上磕磕碰碰很正常,弹鼓结构相对复杂,受冲击变形容易产生供弹故障,而且还很不容易排除故障。

3、如果是机枪,从弹药的供给和排除故障等方面来看,弹鼓不如弹链。而且弹鼓的成本要比弹链高得多。

4、大号弹鼓的装弹时间也比较长,不如弹链方便。

所以,单兵使用时,弹鼓不如弹匣。机枪使用时,弹鼓又不如弹链实用。弹鼓的使用范围慢慢变窄,但在某些的时候,弹鼓还是有一定优势的。


和风漫谈


因为中国没参战,所以战场上少见弹鼓?开玩笑,现在全球几个热点都大量使用当年中国的出口装备,81轻机枪是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的标配,哪只眼睛看见战场上少见弹鼓了?

毛子ak集团刚卖出RPK-16班机,95发大弹鼓!美国人打治安战,基本上不用挪地方,强调火力压制,空炮支援,当然用弹链了。

下面很多关于弹鼓缺点,弹链优势的回答都是扯淡了,属于光看贼吃肉,不见贼挨打。

弹鼓重,弹链轻?拨弹机构的重量算上了吗?m249空重快7公斤了,好意思和4公斤的95比重量?就算加上一公斤的空弹鼓(实际肯定不到),95也比m249轻两公斤。75发弹比200发弹轻将近两公斤。也就是说,遭遇战中头75发对射,中方在用6公斤级的武器对美方10公斤级的武器,灵活性差多少?没概念的话去超市拎两袋面不付钱就跑,对比拎一袋面,看看保安逮住你的距离差多少。

打了150发弹双方交换场地,补给上来了弹鼓秒速装满,你剩50发的弹链是要接在新来的200发弹链上吗?

就6公斤重量而言,机枪手甚至可以快速在多个射口转移射击,显隐目标不好打知道吧。10公斤的装备,也许更适合美军的体型。

你再看看7.62口径的年代,史泰龙身披一身弹链一把m60机枪,很威猛是吧?真打起来没人托着弹链就等着卡弹吧。所以史泰龙的经典动作是一手持枪,一手托弹链!单手持机枪射击!实战中有几个能做到的?81式单兵操作可是一点儿问题没有的,95式更是因为无托枪重心靠后的关系,单手夹持射击很多人都可以做到。

弹链可靠性高?印象中伊拉克美军反馈信息是m249的200发弹链经常断裂,可靠性不如100发弹链。这玩意和弹药关系也很大,印象中有个视频,m2重机枪训练,可能是弹药年头长了,打几发就拉一次大栓。

更恶心的是,m249是可以配75或100发C-Mag弹鼓的!万一作战环境变化美军大规模配发弹鼓,跟风吹弹链的还要不要脸。




味冷


少,现在只要国家制式军用武器使用弹鼓的似乎就95枪族的机枪。

弹夹和弹鼓都是自带动力(弹簧或发条)完成上弹,因此射击时枪膛是封闭的,可靠性比较好

95班机为了能通过黄河泥沙实验和与步枪通用弹夹,只能使用弹鼓

通用机枪没这个要求,开膛射击,利用后坐力把弹链扯进去上弹


ASD赵砚铭


这个话说的不对,现在的战场上的确是使用弹鼓的武器比较少见了,但是在历史上,使用弹鼓的武器并不少见。著名的武器就是波波莎冲锋枪,它的71发大弹鼓成为了它最著名的标志,而同期英国进口的汤姆森冲锋枪也是使用100发大弹鼓,包括芬兰的苏米冲锋枪都是使用弹鼓的。

不过现在的战场上,的确是很少见到大弹鼓了。这个原因可以从志愿军不使用弹鼓的原因来看这个问题,志愿军当时使用的51式冲锋枪就是波波莎的仿制品。而志愿军在战斗中很少使用弹鼓,而且大量使用35发弹匣。

志愿军不使用弹鼓的原因有几个原因,一个是弹鼓的重量比较大,同时弹鼓的机构比较复杂,容易因为磕碰完成弹鼓变形从而影响输弹动作,还有就是弹鼓生产对当时的中国来说太复杂了,中国还无法生产,用的弹鼓都是苏联的原装货,而弹鼓和弹匣都是耗材,用量很大,不能完全依靠进口。

现在来看,弹鼓不常使用的原因就是重量太大,而且由于结构复杂,容易出故障,所以现在使用弹鼓的步枪使用到比较少了。不过对于班用机枪,尤其是中国俄国,中国俄国的班用机枪都是使用重枪管的自动步枪。在这种情况下,班用机枪还是使用弹鼓供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