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河故事(作者:李便竹)

洛河故事(作者:李便竹)

我又回到了老家,我又到洛河灘看望了那片沉澱著好多故事的楊樹林。

在洛河邊漫步、沉思、回憶,靜靜地思索著、凝視著流量逐年變小的河流,看著千瘡百孔的河床,望著面目皆非的洛河兩岸,不禁又憶起了當年的洛河,憶起了在洛河邊騎牛玩水的歷歷往事……

我的老家就在龍頭山對面山坡下的禮村村,洛南大渠繞村而過,再往北就是剛衝出群山的滔滔洛河,因此註定我和洛河結下了不解之緣。

那還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的大集體時期,社員們統一參加集體勞動,生產隊按勞動日記工分,每季按工分多少分糧分款。當時有句話說的很現實,工分工分,社員命根。我家裡奶奶年紀大了,我們姊妹又多,沒有勞動力,母親每天都要下地幹活掙工分。父親雖然是村支書,也是按出勤記工分的。我們家由於工分少,夏秋兩季總是缺糧欠款戶,生產隊決算時需要交一部分吃糧款,才能分到糧食。

為了能多掙工分,為了養活全家,那一年父親向生產隊要求養了一頭牛,因為養一頭牛,相當於一個壯年勞動力的工分。當時,我才九歲,是家裡的老大,於是放牛的重任便落在了我的身上。這樣我也就不用在家看管弟妹們了,藉此逃離了大人們的視線,度過了一個瘋丫頭野趣橫生的童年時光。

洛河故事(作者:李便竹)

每逢節假日和星期天,放牛就成了我的第一要務,我和十幾個小夥伴一起,每天把牛趕到洛河灘。那時的洛河河面寬闊,平時水清浪高、河灘楊柳叢生、河汊溼地遍佈,特別是洛河岸邊的沙土地上水草豐茂,是天然放牛的好地方。把牛散放在草地上,任它們懶散地啃著嫩草,水鳥在牛背上用喙彈剔羽翅,天上白雲悠悠,河面魚雕聲聲。我們躺在草地上,爭著把藍天上飄移的雲朵,說成自己想象的各種動物……。

夏天到了,剛把牛趕到草地,我們便瘋了似地奔向河邊,噗咚噗咚跳進河裡。跳進去再爬出來,爬出來再跳進去,河水濺起了層層浪花,我們個個猶如鯉魚打挺,歡樂的笑聲響徹整個河灘的上空。開始時我們跳淺水,耍慢水,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游泳,學會了踩水和潛水,也學會了仰泳和各套把式,後來逐漸敢進入深水區,也敢去追遊浪頭了。耍夠了出來曬太陽,在泥坑裡滾成個泥猴,只露出兩隻眼睛;在沙地上跑,弄成沙人互相取笑逗樂。玩夠了再繼續蹦水,站在岸上捏著鼻子,膝蓋彎曲朝前一撲跳進水中,叫做丟炸彈。或捏上鼻子背朝河水,朝後一仰身子翻入水中,這種蹦水叫摔菜瓜。有時也玩鑽水比賽,小裁判一聲令下,其餘人手捏鼻子一溜鑽入水中,屏住呼吸比耐力,露頭最晚的為冠軍。

洛河故事(作者:李便竹)

整個夏天,除陰雨天氣外,這些玩法就是我們每天的必修課。一個夏天下來,我們人人都曬得象非洲孩子,皮膚烏黑髮亮,但卻練就了一身好水性。長大後到對河長水上高中,每晚都要回家住宿,我們從未因洛河水漲水落而受阻。當時的班長曾取笑我們說,河南的女同學們,都是經過大風大浪鍛鍊的潑辣妹子。東村西鄉人也都知道,洛河南只有禮村的閨女們會游泳敢騎牛,說得我們羞於抬頭。

在玩水時,我們十幾個小夥伴們都經歷過生死的考驗,誤入漩渦、嗆水喝水、被河石碰傷是常有的事。由於玩劣到了極致,終於有一天出了大事,一個叫李正花的同伴,剛剛學會狗刨子扒水,在一次洗澡時被漩渦裹進了深水區,我們眼巴巴看著她在水裡掙扎,若隱若現,我們哭著追她,就差那麼一點點我就可以抓著她的手了,可還是沒有救了她,眼睜睜地看著她在我面前沉了下去,最後消失的是她那漂亮的長辮子……。那年她才十二歲,一條小生命就在須臾間沒有了。至此我們玩水的事徹底暴露了,那天父親破例第一次訓斥了我,罰我和弟妹們一起站在院子裡曬了一天太陽。後來正花被埋在塬上西坡的地裡,我從此拒絕到那塊地裡幹活,以至於到了成年以後,每次在西坡路過,晚上必做噩夢。這成了我終生不願提及的心酸往事。

我老家的鄰居王書卿,現在已是檢察院的科長,當時也就六七歲,那年不慎失腳掉進了洛南大渠,當時渠水有兩米多深,六七米寬,看著他在水裡撲騰掙扎,我連鞋子都沒脫,就撲進大渠憑過硬的水性拼力把他救了上來,這成了我耍水經歷中最輝煌的壯舉。前幾天還在醫院裡見到了書卿媳婦,她感激地對她女兒說:“這就是當年救了你爸爸的那位姐姐。”因此證明游泳也是洛河沿上,人們生存的一種本能。

放牛時最刺激的事情當屬騎牛了,那真是一種奇妙有趣的冒險。天轉涼後我們每天放牛時,都要趟過滲涼的汊河水,小腿被風一吹,滿是密密麻麻的小口子,鑽心的疼。我們就試著騎牛過河,誰知牛不適應這個,上去一個撂下一個,小姐妹一合計,決定訓牛!

訓牛可沒有戲水簡單,剛開始牛不配合,攢著勁與我們對抗。要先訓脾性好的,每頭牛一個小時左右,其他牛要吃草,否則回家大人看到牛肚子不飽,會挨訓的。就在洛河邊的沙灘上,一個小夥伴牢牢地牽著牛鼻子,其他人扶騎手爬上牛背,騎手要雙手抓緊牛肩,雙腿夾緊牛肚子,緊貼牛背爬在牛身上,那牛轉來轉去,呼吃呼吃地喘著粗氣,瞪著眼晴,竭力想擺脫騎手的控制,它突然前腿抓地,後腿彈起猛往上撂,同伴被重重越過牛頭摔翻在地上,我們還高興地手舞足蹈,爬起來繼續騎,牛的四蹄在不停地轉騰,折騰得沙灘上盡是牛蹄子印。經過十幾天和牛們鬥智鬥勇,牛群終於被我們馴服了,小夥伴們都能熟練的騎牛了。牛們可能也感到這和耕田一樣,也是它們應盡的職責之一吧,變越來越來越溫順聽話了。

洛河故事(作者:李便竹)

秋後的清晨,東方透露出一片晶亮的曙光,龍頭山在熹微中挺起了胸膛,彎彎的殘月還隱隱地掛掛在村頭的大柿樹上。十幾個山村小姑娘牽著牛,陸續從各家走出,來到村外大樹下聚集,這就是我們的放牛隊。牛隊剛拐上通往河難的小路,我們立馬變成了潑猴,麻利地翻身各自騎上自家的牛背,昂頭挺胸,得意洋洋,一路縱隊向洛河灘浩浩蕩蕩開去,奔向我們的樂園……。

“嘀、嘀嘀……!”一陣汽車喇叭聲把我從深思中驚醒,原來是女兒在催我回城了。

暫別了,我的洛河,別了,我難忘的童年。我真的期盼著洛河再回到波濤洶湧的時代。

洛河故事(作者:李便竹)

作者簡介:李便竹,網名竹,洛寧縣人。畢業於洛陽三師,曾任中學語文教師,熱愛生活,崇尚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