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兩年的跌幅近40%,見底了嗎?

老大發話:

“我們毫不動搖

地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保護民營經濟發展。”

來瞅一眼創業板,這個非公有制經濟的巢穴 - 截止目前上市的732家公司當中700家都是民營、集體或中外合資企業,佔比超過95%。

過去兩年來,A股經歷了“小票劫”。創業板從2200點開始,一路跌穿了1400點,9月創下本輪熊市新低。兩年的跌幅近40%,而同期上證的跌幅不到10%。儘管年初把大雷樂視火速踢出了創業板成分股,仍無法阻止創業板擊穿在2017年新創下的1641點低位。

2月,美股道瓊斯指數兩度閃崩1000點,A股創業板刷出1571點新低。

6月,貿易戰正式打響,創業板再創新低,險守1500點

8月,擊穿1500點

9月,擊穿1400點,創出新低1345。

相比股災2.0,股災3.0的近1800點,創業板已經向下深挖了近25%。而上證則在行將靠近2638時,揮手作別。

見底的條件是否已經具備?從多個角度來測算。

1. 指數

2012年創業板底585點,2018年至今創業板最低1345點,6年時間,複合增速14.9%。我們回過頭來看國家統計局給出的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這6年來的增長速度(儘管民企服務業居多,但A股的上市民企卻是製造業佔大頭)

2018年1-8月 10%

2017年11.7%

2016年4.8%

2015年3.7%

2014年4.9%

2013年14.8%

可見任何一年都沒達到14.9%,其中2014-2016連續三年還低於5%,所以光從指數來看,漲幅仍大於總體民營經濟的利潤增速。當然你可以說A股上市公司是民營經濟當中的優秀分子,理應增速更快,那麼下邊就具體看估值。

2. 估值

2012年12月3日,創業板估值見底28.98倍,今年來創業板估值最低是在2月9日的時候創業下,34.79倍。9月,儘管創業板指刷出新低,但估值仍在35倍上方。從這個角度看,創業板的估值比2012年熊市底部還要高出了近20%。

創業板:兩年的跌幅近40%,見底了嗎?

創業板指(399006)PE band

創業板指是一個成分股指數,不代表創業板的全貌,我們如果拿跟上證指數相近的創業板綜,那麼估值的差距會更大。2012年熊市底部,創業板綜的估值是27.85倍。而今年到現在為止,創業板綜的最低估值在9月份刷出,仍然高達43.78倍,也就是還要下跌三分之一,才能到達當初的估值!

創業板:兩年的跌幅近40%,見底了嗎?

創業板綜(399102)PE band

這聽起來有點恐怖,因為創業板已經跌去了很多。比上輪熊市跌得更多。

3. 下跌幅度

本輪熊市至今,全體A股從高位開始的最大下跌幅度中位數已經突破了70%,超越了上輪熊市的62.6%。其中創業板的最大下跌幅度中位數更是達到了74.4%,而上輪熊市才60.0%。

創業板:兩年的跌幅近40%,見底了嗎?

換句話說,上輪熊市創業板的平均跌幅不如全體A股,這輪熊市不僅整體跌幅更大,並且創業板的平均跌幅還要超過整體A股5個百分點。別小看這5個百分點。

跌得越多,再跌50%,看上去從高位的下挫比例也就越小,但對抄底的人來講,這多出來的5個百分點,卻可能意味著三成以上的跌幅!為什麼這輪熊市跌得更多,創業板的估值卻仍然高於前一輪熊底呢?

所有熊市的苦都來自於牛市的瘋。

2015年,炒得太沒節操了。

2015年6月,創業板指的估值最高達到137倍,創業板綜更是創出了154倍(要我死)的A股宇宙記錄。這兩個估值比2012年前的一輪牛市最高70-80倍的估值高出了整整一倍。

德不配位,升得越高,摔得越慘。

4. 業績

這輪熊市創業板反正是節操碎滿地了,那麼事到如今它自身的斤兩究竟如何呢?

答案仍是悲觀。2012年熊市曾出現了從那年的一季度到三季度,創業板全體公司的淨利總和同比三連跌,分別是:

2012Q1: -23.3%

2012Q2:-22.4%

2012Q3:-32.7%

把時鐘撥後6年,最近三個季度創業板的淨利增速分別是:

2017Q4: -70.5%

2018Q1:28.2%

2018Q2:-6.5%

之所以拿出來比較是因為這兩段歷史之前,業績都是連續高增長。

其中去年4季度的淨利總和削去七成尤為突兀,是因為樂視、堅瑞沃能和盛運環保這三家就虧掉快200億。整個創業板去年四季度的利潤也就剩下了不到90億。而2016年四季度總利潤是300億,基本這三家就“捐贈”了全部的下滑。

但如果我們看營收,2012年這三個季度同樣是三連跌,分別下滑了12.1%,3.8%和6.2%。最近的這三個季度則仍是在增長,但增速已不到20%,比去年的40%以上也下了一個臺階。

2012年創業板的業績縮水,和前兩年上市過多,大部分企業上市時業績虛胖有關。那麼

今年來的創業板業績下滑則主要是過度併購擴張的後遺症,所以營收仍在漲,但利潤炸雷了。

這也是為什麼今年來創業板一路下滑,但估值卻始終未能刷破前輪熊市底部的原因。分子小了,分母也小了。

5. 對比中證1000

最後,我們來對比一個今年來才進入大家視野的指數,中證1000的情況。中證1000指的是全部A股市場當中去除滬深300和中證500之後,市值排名處在A股第801-1800位的股票。它曾經被理所當然地視作一個小市值指數,而中證500則被視作中小市值的指數。

如今,隨著A股擴容,來到了3500支股票的存量,滬深300顯然是權重股,中證500應該是小白馬,而中證1000才是A股的腰 - 中盤 - 中堅力量

創業板732只股票當中,484支都處於A股市值排名的後半部分,連中證1000都算不上,佔比超過三分之二。

所以,如果我們說中證1000是A股的中堅力量,那麼創業板綜是不折不扣的A股邊角料。

邊角料40多倍的估值,是因為它們真的沒什麼業績了。

中證1000則不同,它的估值已經低到了22倍。2015年中證1000的估值和創業板一樣,飆到過140倍。

創業板:兩年的跌幅近40%,見底了嗎?

中證1000(000852)PE band

所以,即便創業板未見底,創業板綜未見底,那些有業績的A股中堅力量的估值已經來到了非常安全區域。

尋找A股的中堅力量,中證1000,20倍市盈率,熊市佈局的黃金線。

創業板什麼時候觸底反轉,看整體利潤增速,一旦恢復增長,股指一定已經搶先起跑。

無數的機構花下重金請最頂尖的分析師從經濟指標當中尋找股市的先行指標,最終發覺股市才是一切經濟指標的先行指標。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