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創業,下一個風口?

最近有個很火的段子:自從開始推進垃圾分類,上海市民每天都要經受兩次來自老阿姨的靈魂拷問:“儂是什麼垃圾?”

剩飯剩菜屬於溼垃圾,外賣盒是幹垃圾......有網友出主意,如果分不清,儂就以豬為標準。豬能吃的是溼垃圾,豬不能吃的是幹垃圾,豬吃了會死的是有害垃圾,賣了能換豬的是可回收垃圾。多考慮考慮豬,你就會分類了。

但現實往往沒那麼簡單,很多人因為傻傻分不清到底是什麼垃圾,而屢次陷入崩潰。有人呼籲,趕緊上線垃圾代丟、人工智能自動分揀等服務。

實際上,垃圾分類已經成為當下創投行業的一大熱門。支付寶旗下的生活服務功能接入了“垃圾分類回收”小程序,有做垃圾分類的創業公司已經完成了兩輪融資。

峰瑞資本副總裁馬睿提前兩年看到了這一趨勢,並投資了垃圾分類公司奧北環保。但他表示,資本無法在短時間內催熟這個行業。“它可能不是一門短期就能賺錢的生意,更大的意義在於對城市基礎設施的重構上。”

前幾年,一波創業企業開始經營垃圾回收,紅極一時之後都不了了之。有回收行業投資人向燃財經分析了原因:“互聯網+回收”並沒有提升回收效率、降低迴收成本。

早進場的互聯網公司做得很重,自建運輸體系及分揀中心的弊端是扣除人力和運輸成本後,毛利遠遠低於做傳統廢品回收的散戶們。同時,之前並沒有公司做垃圾分類,垃圾分類和垃圾回收是兩個概念,前者更難。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生效,不規範投放垃圾的行為將被懲罰。生活垃圾分類在國內已經推行了20年,這次終於加大了推行力度。由垃圾分類產生的創業創新也再次受到關注,其中將湧現哪些新機會?

01.國內垃圾市場空間巨大、形勢嚴峻

到目前為止,垃圾回收依然是依靠回收人員所建立的傳統回收體系。

一個小區附近往往蹲著一個收廢品的人,他也許同時負責周圍幾個小區的垃圾回收業務。基本是三輪車賣給四輪車,四輪車拉到廢品站,廢品站又賣到廢品處理中心,廢品中心處理後再賣到下游企業。中間要經歷幾輪稱重、篩選、分揀、結算過程,利潤被層層分割。

由此可見,這是一個人力十分密集的產業,且中間環節非常多,信息化落後。這些基本因素導致了市場的分散不規範,大多數從業人員都是個體經營者,也沒有用技術提升效率。

另一方面,國內的垃圾市場空間巨大,國家也在積極推進垃圾分類及回收再利用。

根據國家統計局和OECD數據顯示,近幾年我國生活垃圾產量保持5%左右的增長,2017年全國生活垃圾清運量達到2.15億噸,位居全球第二。在過去全國生活垃圾清運量始終高於無害化處理量,大量城市生活垃圾未經處理直接堆放。

“垃圾”創業,下一個風口?


來源 /ssyer

依照住建部等部委2019年6月發佈的《關於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要求:46個重點城市到2020年底將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2019年起全面啟動,2025年底前基本建成。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正式生效,該法規賦予城市管理執法部門對不按規範投放垃圾且拒不改正的單位及個人進行罰款的權力:對單位可罰款5000元至50000元,對個人可罰款50元至200元。

這意味著國家開始更加重視垃圾分類工作。

02.環衛這個新風口還有哪些機會?

從居民手裡產生垃圾到最終再生資源的再次利用,整個垃圾產業的中間鏈條需要經歷反覆售賣和分揀的過程。

整個垃圾分類的鏈條可以分成四階段,包括:分類投放(居民層面)、分類收集(社區層面)、分類運輸(清運)和分類處置(垃圾處理)。圍繞這幾個階段有做垃圾分類、垃圾代收、垃圾回收智能終端、後端智能處理設備等創業企業。

“垃圾”創業,下一個風口?


奧北環保切的是垃圾分類,也就是居民層面。就目前來看,垃圾分類是一個機會,相當於縮短了傳統回收產業鏈的中間環節。垃圾分類替代掉原來一部分環衛的工作,也替代掉原來廢品回收的一部分從業者。如果鏈條被重構,就會有很多機會。

奧北環保的模式是為已經有環保意識和認知的居民提供環保袋,居民可根據奧北環保對於垃圾的14種定義分類包裝垃圾,然後投放到最近一處的奧北與社區共建的自助投放點。根據後端分揀、稱重後將錢返回到用戶。

與傳統模式相比,前面少了兩次的稱重結算。同時,由於垃圾分類變成用戶的自發行為,又可以節省人力成本。

奧北環保創始人汪劍超認為,以前居民們沒行動力的原因是因為第一不知道該怎麼做,第二是身邊沒有渠道,做了也沒有用。奧北的目的就在於解決這兩個問題。

“垃圾”創業,下一個風口?


除了近期開始多起來的垃圾分類項目,互聯網公司一開始更早切入的是垃圾回收領域,比如智能回收硬件。

但智能終端硬件的投入很大,一組箱子(硬件)的成本可能在兩三萬元,整個生命週期大概只有三年。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如果按平均三年計算,收上來的廢品價值只能打平硬件的價格,還沒有算其他成本。第二個關鍵問題是硬件無法做到現場實時監督。

馬睿認為,環衛是比環保更大的市場,如果能切到一部分環衛的話,也是門大生意。如果把廚餘算進來,廚餘處理在環保行業裡面也是一個百億級生意。“所有的創業機會加起來,相當於把整個鏈條重新做一遍。現在大家情緒高漲,但具體怎麼做,大多數人都沒有太想清楚。”

他認為垃圾分類的商業模式已經跑通,一旦趨勢起來,環衛市場也會被打開。如果國家進一步推行垃圾分類,環衛必須要實施垃圾分類。如果環衛公司不自己做,就要買垃圾分類公司的產品和服務。後者的可能性更大,因為垃圾分類的壁壘比看起來更高。馬睿稱,它本質是門品牌的生意,需要像推廣咖啡一樣把環保的方式推廣給更多人,先做起來的品牌就更有優勢。

目前也有上門回收的模式,一位投資人認為,廢品上門回收的邏輯其實很難成立,難點在於中間環節的成本非常高。按照現在的快遞成本核算,上門一次可能就要花兩三塊錢的人力成本,運輸成本也佔了很大比例,而廢品回收的利潤空間卻很有限。

除此之外,有投資人表示,行業下游的處理加工也有很大的機會。設備的管理方式,可回收垃圾分揀處理的可再生利用等,都有很多可能性。

國盛證券指出,垃圾分類從收集、運輸到處置將全程分類,否則垃圾先分後混將失去意義,對應產業鏈中環衛轉運、餐廚垃圾處置、垃圾焚燒領域均有望迎來投資機遇,新增設備購置及裝置建設空間約1600億元。

03.垃圾分類行業,大公司擁有更多機會

垃圾分類公司在源頭就以垃圾分類打包的方式去掉了中間多個環節。投資人認為這是目前最有效的切入點,難點又在於,這件事需要一個城市一個點位地推進,不僅耗時間也耗資本。

對於創業者來說,垃圾分類與用戶息息相關,需要通過時間建立品牌認識,培養用戶習慣,快不了。馬睿認為,做垃圾分類行業,需要長期的品牌帶動,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初創公司都不太想從垃圾分類切入的原因。

風口上的垃圾分類就變得十分矛盾:投資人期望創業者能快速佔領市場,而創業者認為這是門慢生意。

雖然每種垃圾回收的價格偶爾會有波動,但基本會維持在一個區間,所以對垃圾分類企業來說,利潤空間基本已定,到底能夠賺多少就取決於運營網絡的鋪設密度和運轉效率。

以奧北環保為例。目前他們已經在全國三個城市開展業務,其中在成都就有263個點位,按周為回收頻次,平均每天大概有1000人次投放,另外兩個城市一共有40個點位。

由於流程化操作減少了中間環節,奧北環保的團隊只有26人。這意味著增加點位並不用大幅增加人力成本,同時能夠進一步提升利潤總額。這是符合商業邏輯也是一般投資人期望的,但汪劍超不願意燒錢做,他認為點位應當符合事物發展規律從而有機增長,而不是在沒有運營好每個點位的情況下盲目擴張。

“垃圾”創業,下一個風口?


來源 /ssyer

垃圾產業是個慢功夫,短時間內無法看到更多利潤,創業企業要承受更大的融資壓力,其中大企業則擁有更多機會,因為他們有充足的資金彈藥,擴張時不用承受融資壓力。

上海推行垃圾分類政策反映到二級市場上,6月19日垃圾分類板塊表現強勢。這個領域裡已經有多個上市公司,環衛裝備企業龍馬環衛、盈峰環境、中國天楹;餐廚垃圾技術及設備供應商維爾利;垃圾焚燒企業瀚藍環境、上海環境等受惠垃圾分類政策的上市公司漲幅顯著。

當國家層面開始推動,投資人和創業者開始一股腦進場,行業加速之後又將迎來哪些變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