鯊魚每年咬死的人不如被自動售貨機砸死的多,關於鯊魚的諸多誤解

鯊魚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委屈的動物了。人們印象中的鯊魚嗜殺成性,最喜歡吃人。

可鯊魚襲擊其實非常罕見。2014年,全球僅有3人死於鯊魚襲擊事件,2015年有6人死亡,約為平均值。

據統計,在美國每年死於鯊魚的人數遠低於被自動售貨機砸死的人數。

鯊魚每年咬死的人不如被自動售貨機砸死的多,關於鯊魚的諸多誤解

▲只有大白鯊、居氏鼬鯊、公牛鯊等幾類鯊魚有小几率會攻擊人類

相較於脂肪含量不高,骨頭多,還愛掙扎的的人來說,金槍魚和海豹才是鯊魚真正喜歡的食物。

所以從鯊魚口中逃生的人並不在少數,包括臭名昭著的大白鯊。就是因為鯊魚咬了之後發現不愛吃。

所以相較潛水而言,衝浪的人更危險就是因為他們衝浪的樣子很像海獅。

鯊魚每年咬死的人不如被自動售貨機砸死的多,關於鯊魚的諸多誤解

▲資深潛水員遇到鯊魚不是感到害怕,而是開心的拍照

那為什麼鯊魚會給人們造成一種極度危險的錯覺呢?

首先是因為媒體的傳播,張大爺走在路口被車撞了和張小哥在沙灘遭遇大白鯊襲擊,這兩個媒體更愛刊登哪個就不必多說了吧?

這種危險巨獸襲擊人類遠遠比常見的車禍要來的吸引眼球,所以單單傳播率上來說,一個可以登上BBC之類的國際新聞平臺,一個或許只會出現在鄰里的談話中。

鯊魚每年咬死的人不如被自動售貨機砸死的多,關於鯊魚的諸多誤解

▲每一起鯊魚襲擊事件總能上新聞

有同樣遭遇的還有飛機。飛機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了,人們認為飛機一出事就死定了。

其實並不是,1983年-2000年期間美國民航共發生過568次事故,這其中牽涉到的53487名旅客中51207人存活了下來,生存率高達95.7%。

飛機出事率也是交通工具裡最低的,包括火車和你的雙腿。也就是飛機出事的幾率比你在街上走飛來橫禍的幾率還要低。

但飛機也是媒體的寵兒,一但飛機出事,也是立馬登上媒體頭條。所以讓有些人產生後天的飛機恐懼症。

鯊魚每年咬死的人不如被自動售貨機砸死的多,關於鯊魚的諸多誤解

▲ 記者提問:“劉總坐飛機在哪個階段最不安全?

其次就是文學和電影的渲染了。1975年的電影《大白鯊》火遍全球。上映78天就打破《教父》創下的北美電影票房最高紀錄。

電影上映後公眾對於鯊魚兇殘的印象就揮之不去,不少人為此極度懼怕鯊魚。《大白鯊》的原作者Peter Benchley對於公眾因為自己的作品而對鯊魚的誤解感到十分愧疚難安。

鯊魚每年咬死的人不如被自動售貨機砸死的多,關於鯊魚的諸多誤解

▲《大白鯊》電影海報以及意大利設計師 Matteo Musci 的公益海報,提醒人們非法捕鯊活動的猖

Peter Benchley的後半生投身於鯊魚保護事業,還專門成立了基金,希望後來的人們也能致力於海洋保護。

他在2000年接受英國《電信報》訪問時表示:

「我不知道小說和電影會帶來這樣的效果。我寫《大白鯊》小說時並不知道根本沒有『野鯊』嗜吃人肉。沒人明白它們面對人類的摧毀是多麼的脆弱。」

鯊魚每年咬死的人不如被自動售貨機砸死的多,關於鯊魚的諸多誤解

▲Peter Benchley和鯊魚

那相較於每年6到10人死於鯊魚口中,又有多少鯊魚死在人的手中呢?超過一億隻,當然這還只是保守的估計,實際的數量要多得多。

6:100,000,000,天差地別的兩個數字。大型鯊魚更是直接割掉它們的魚鰭後扔回海中。

因為運輸和儲藏的成本是要高於肉的價值的,漁民做了一個“理智”的行為。

鯊魚被大量捕殺正是因為魚翅。因為歷史習俗和珍稀性,魚翅作為一種高級食材被亞洲人所痴迷。

魚翅的營養價值甚至沒有雞蛋高。魚翅的主要成分是膠原蛋白,作為不完全蛋白質,膠原蛋白的營養價值不如普通魚肉。

魚翅和鯊魚肉中含有高濃度神經毒素BMAA,可引起腦退化和運動疾病且不能被機體代謝。

積累在腦部可持續刺激腦神經受體導致神經元毒性損傷,引起諸如側索硬化,帕金森等腦退化疾病。

鯊魚每年咬死的人不如被自動售貨機砸死的多,關於鯊魚的諸多誤解

▲雞蛋的營養價值要高於魚翅

在一份統計世界上最致命的動物名單中,鯊魚是上榜的動物裡排名最低的。

對人類威脅最大的動物第二名是人類,有些諷刺但是這是不爭的事實。2012年有大約475,000起兇殺案,而犯罪者正是人類。

而夏夜裡嗡嗡作響的蚊子竟是對人類威脅最大的動物,蚊子所傳染的瘧疾和登革熱使72萬人為此喪生。

鯊魚每年咬死的人不如被自動售貨機砸死的多,關於鯊魚的諸多誤解

▲世界最致命的動物排行

所以請減少對鯊魚的恐懼,從一個懼怕者成為一個保護者,還有什麼比這更酷的事情嗎?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這是緩解鯊魚被捕殺殆盡現象的最好方法。說到底所有的捕殺都是利益驅使的,而不是捕獵者的獵殺慾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