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书|《生活十讲》:你能看见生活的模样么?

地坛读书会

以书的名义,遇见真实的我们


英国诗人莱辛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生活的河流中趟水,却终不见整条河流的模样。

何谓生活?

每个人对此的定义是不相同的。甚至许多人已经许久没有想过“生活”这两个字。

当我们与时间赛跑、与生活抗争之时,其实早已被它悄无声息地折叠成一张张皱皱巴巴的纸。这样面对生活,也许本就中了生活的圈套,让人无力自拔。

米兰·昆德拉小说《慢》中有一段话:

“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啊,古时候闲荡的人到哪儿去啦?民歌小调中游手好闲的英雄,这些漫游各地磨坊,在露天过夜的流浪汉,都到哪儿去啦?他们随着乡间小路、草原、林间空地和大自然一起消失了吗?”

忙碌的现代社会中,这样的生活已经渐渐成了一门艺术,更是一种乐趣。我们太需要暂停一下脚步,想一想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生活、怎样生活。

地坛读书会首季“生活之道"主题阅读进行到第2期,本期阅读蒋勋的《生活十讲》,今天与大家分享其中的一段文字,讲述生活中慢的美感

速度感是非常奇妙的事情。从最早的步行到各式交通工具的出现,我们看到人们的速度越来越快,这是我们希望能够在短暂的生命当中,拥有更多的空间或者认识更多事物,这个愿望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原因。

慢了,就有美感了。

美是一种选择,甚至是一种放弃,而不是贪婪。

当许多东西在你面前时,你要有一种教养,知道自己应该选择其中的哪几项就好了。

住也是一样,我们看到很多人的家具、摆饰非常昂贵,堆到家里几乎没有空间。事实上,可能“少”才会变成一种美。

心灵上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就是你不断地在口味上刺激自己吃到饱,在衣物上满足,或者在居住条件上买更昂贵的房子,不断地投资赚钱,其实这种爽的感觉未必是美感,而是快感。

有时候,美感,反而是在大家都快的时候,你慢下来了。

你不妨给自己一个机会,在不那么匆匆忙忙要赶去上班或者上学的时候,去体会不同的速度感,譬如说步行,譬如说骑脚踏车。有时候觉得在我自己所居住的城市里提到步行或骑脚踏车,好像变成非常奢侈的事情。

当今天要慢下来的时候,你遭遇到两种困难:一个困难是在外在客观交通的设计上,没有提供慢下来的可能。有时候你走在街上想慢下来都不行,因为后面的人会推着你走。

第二个困难是我们自己心理的节奏。我常常会觉得一个朋友经过五天繁忙的上班,在一个交通设计环道不太好的社会跟都市当中,他一直在赶路、挤在车队当中、生命一直耗在塞车里,那种烦躁、心情上的焦虑感你绝对可以了解。等到周休二日了,停不下来,可能会急着一直跟自己的配偶、孩子商量说:“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今天可不可以出去玩?”

可是玩也玩得很匆忙,然后可能又是一肚子气。在这个时候我就会觉得,也许“悠闲”两个字变成非常值得我们去重新反省的一个美学品质。

我们不要忘记“悠闲”这两个汉字,“悠”的底下是指心灵的状况,是一个跟自己心灵的对话过程。《诗经》说“悠悠我心”,意思是你走出去的时候,感觉到心灵跟所有外在的空间是有感觉的,如果速度快到对外在环境没有感觉,就不是“悠悠我心”了。“悠悠”也有慢下来的意思,因为慢,你才会有心灵的感受。

——摘自《生活十讲》


地坛读书会首季“生命之道”系列主题阅读

第2期读书会

蒋勋的《生活十讲》为什么有“魅力”?

本期阅读书目

今日读书|《生活十讲》:你能看见生活的模样么?

《生活十讲》 蒋勋 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年7月第一版

关于作者

今日读书|《生活十讲》:你能看见生活的模样么?


蒋勋﹙1947年-﹚,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福建长乐人。生于古都西安,战后举家移居台湾。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


本期领读人

今日读书|《生活十讲》:你能看见生活的模样么?

方希

出版人、作家。70年代生人,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硕士,出版散文、小说、非虚构图书多部。如《毒辣端庄》《毒家蜜方》《张艺谋的作业》(合著)《米娅,快跑》(合著)等。


主持人

今日读书|《生活十讲》:你能看见生活的模样么?

刘晨栋

北京电视台资深主持人


活动信息

线下共读:限席30人

日期:2018年9月16日(周日)

时间:下午14:00-17:00

领读人:方希,出版人、作家

线下共读地点:甲和灯禅意生活空间(位于地坛公园内,进入公园请向售票处购买2元门票,报名成功后工作人员会与您联系,告知您具体地点与路线。)

价格:

  • 线下共读单期:30元/人
  • 首季“生活之道”季卡:现售264元/季(11期),仅余9席,欲购从速哦(原价360元/季)
  • “地坛读书会”微信群会员:不限名额,50元/人

报名方式:添加灯心儿微信:jiahedeng1 报名

备注:读友可自主购买本书,主办方会提供共读文本的打印及电子版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