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不履行太嚣张 偷偷开庭终拘留

导语:为何前一秒在法庭当原告,下一秒被带走并拘留?“我们三个都是被执行人,我什么要我俩履行全部义务?”看三被执行人如何因态度不同,而遭遇不一样的待遇……

扶某、杨某和徐某三人合伙共同经营轻型活动房厂,2013年10月,与某混凝土有限公司签订混凝土买卖协议,总计货款120余万元,协议到期后,三合伙人并没有支付货款,于是某混凝土有限公司将三合伙人起诉至通州法院,请求给付货款120.5万元。法院经开庭审理,判决扶某、杨某和徐某给付货款120.5万元,判决生效后,扶某和杨某支付了40万元货款,其余案款迟迟不履行。

2017年,某混凝土有限公司来我院申请强制执行,承办法官经过查询被执行人财产,未查询到被执行人名下有可供执行财产。邮寄送达执行通知书、财产报告令也是石沉大海。联系不到三被执行人,判决书的住址也都是租的,人已经不住那里了,法官于是对其采取了限制高消费等措施,期待有朝一日能奏效。

果不其然,过了几个月,由于在外做生意,需要乘坐飞机前往广州,买不了机票,也坐不了高铁,扶某和杨某主动联系了承办法官,要求履行义务。但二人只同意交纳40万元,总货款120.5万元,扶某和杨某已经履行了40.5万元,这次再履行40万元,剩余40万元应该由徐某负担。法官给二人释法析理,该判决是连带责任,没有份额之分,每个人都有义务履行全部案款,之后再去向未履行义务的人追偿。于是,扶某和杨某履行了40万元,并表示剩余案款还要等几个月,去凑凑钱。鉴于二人积极履行义务,态度良好,法官同意再给他们一次机会,同时,由于三被告之前是朋友,法官询问二人徐某的下落,希望他们能积极提供线索,也可以减轻自己的责任。又过了几个月,果然,徐某由于另一起案件作为原告来到法院开庭,法官掌握到这一线索后,立马组织法警前往法庭等候,待庭审结束后迅速将其带回执行谈话室。没想到徐某态度强硬,拒绝履行判决义务,同时也拒绝报告财产,法官在告知了其权利义务后,徐某仍对抗法律,拒不配合法院工作,最终被司法拘留15日。

扶某和杨某得知徐某被拘留后,鉴于对法律威慑力的敬畏,起初还想侥幸不履行剩余案款,拖延时间等待徐某交钱。由于害怕被拘留,更害怕被追究拒执罪,很快就把剩余案款凑齐来到法院办理结案了。

法官说法:

法律的权威是不容挑衅的,没钱并不可怕,但要有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拿出可行的还款计划,按部就班地履行。态度强硬,公然对抗法律,最终只能自食恶果,接受法律的制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