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飛起來還需要多久?


汽車飛起來還需要多久?

據《歐洲汽車新聞》網站報道,對於大眾集團旗下的品牌而言,當人們提到車企的未來願景思路時,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概念既不是富含高科技的機器人汽車(比如奧迪Aicon),也不是大眾集團三大未來中心(Future Centers)所推出的創意。事實上,大眾的未來已經在意大利汽車的“心臟”——都靈顯現。2016年11月時,當時距離日內瓦車展開幕只有幾個月時間,奧迪子公司Italdesign的員工卻並不知道他們應該帶著自己的迷你概念車去向何處。

汽車飛起來還需要多久?

奧迪子公司研發的概念飛行汽車Pop.Up

不過在經歷了更大範圍的頭腦風暴之後,設計師們來了靈感。他們一行人飛到法國圖盧茲同歐洲航空巨頭空中客車公司舉行討論會。這次討論之後,大眾和空客共同推出了全球首架模塊化概念無人機——Pop.Up。

從理論上來說,Pop.Up這款特殊的“汽車”將駕駛艙同傳統的汽車底盤分離,轉而將其同一款飛行模塊相整合,整合後得到的飛行汽車使用搭載的四對反向旋轉旋翼提供升力。

Pop.Up在2017年首次同公眾見面。值得一提的是,奧迪特意將其四個圈的經典logo從Pop.Up車頭抹去,而一直等到Pop.Up的升級版產品Pop.Up Next在今年的日內瓦車展發佈奧迪才將logo展現在車身上。奧迪和空中客車近期簽署一份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測試類似Italdesign所設計的飛行出租車,測試地點選定在奧迪德國總部所在地英戈爾施塔特,經過過去十年的發展,該地區的交通擁堵狀態已經十分嚴重。

汽車與飛機結合能否成真?

在上個世紀之初汽車和飛機就已經被人類發明出來,但如何將這兩者合二為一成為了一些人的夢想。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汽車和飛機看似是風馬牛不相及的概念,然而當埃隆·馬斯克推出Model S電動汽車並受到市場追捧之後,例外的情況出現了。值得一提的是,坐擁億萬身家的技術投資者、埃隆·馬斯克的前合作伙伴彼得·蒂爾在七年前曾經表示,社會進步體現在了Twitter等社交媒體井噴式的發展上,而汽車以及其延伸產品卻被人們遺忘在角落中。

不過上述情況或將發生改變,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其中的原因在於汽車製造商想通過介入個人出行領域將更多人送往全球各地的目的地。全球範圍內的都市基礎設施現狀已經跟不上人們擁有汽車的速度,由此導致的每日交通堵塞對經濟發展效率、資源管理、環境以及公共健康和安全都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根據聯合國發佈的預測數據,到本世紀中葉,全球人口中將有三分之二居住在城市,其中大多數人都想擁有一輛汽車。

卡爾·迪特里希是美國飛行汽車初創企業Terrafugia的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紐約、雅加達和北京等城市中,我們能看到交通嚴重擁堵的情況。到2025年全球汽車銷量預計將達到1.25億輛左右,屆時上述城市的交通狀況或變得更加糟糕。”

去年11月Terrafugia被中國汽車巨頭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所收購,後者也是沃爾沃汽車的母公司。Terrafugia目前正在研發其首款原型車。不過這輛“車”更接近於一架小型飛機,其被命名為Transition,駕駛員必須拿到飛行員執照方可駕駛其飛行。分析人士指出,獲取飛行執照的時間過程有一定的限制,這將成為其在市場推廣的瓶頸。

VTOLs概念汽車的發展

卡爾·迪特里希計劃在2023年前發佈一款可以垂直起降的飛行汽車,這意味著該車在起飛和降落時不需要跑道的輔助,因此其適合在都市環境中使用。

除了奧迪和吉利之外,上述VTOL(垂直起降飛行器)和其他無人機概念已經獲得其他車企的接受和認可。

戴姆勒已經收購了德國空中出租車初創企業Volocopter的部分股權,後者在去年的法蘭克福車展期間展示了一款其研發的飛行汽車。

阿斯頓馬丁首席執行官安迪·帕爾默相信空中飛行將成為未來交通體系中的核心部分。今年7月,阿斯頓馬丁公司在範堡羅航展上展示了Volante Vision概念飛行汽車。

這款三座VTOL概念汽車也向人們預示了未來適用於都市和城內的自動駕駛混合動力飛行汽車。

汽車飛起來還需要多久?

阿斯頓馬丁推出的Volante Vision概念飛行汽車

保時捷目前也正在考慮是否研發飛行汽車。保時捷銷售負責人普拉騰在今年的日內瓦車展上就前往Italdesign的展臺參觀,他對Pop.Up Next讚不絕口並同Italdesign首席執行官約爾格·阿斯特洛馳進行了交流。

保時捷對可能研發的飛行汽車定義廣泛,其可以是全自動飛行汽車,即乘客上車後只需按下車輛啟動鍵便可;也可以是一款可以由人類在無需獲得飛行執照的前提下自由駕駛的飛行汽車。

值得一提的是,保時捷不會嘗試自己研發飛行汽車,普拉騰向記者說到:“如果我們要研發飛行汽車,那麼一定會尋找合作伙伴。”

科技公司Uber和谷歌對飛行汽車的興趣所在

科技公司對飛行汽車產生興趣並不令人意外。Uber旗下的Uber Elevate就暢想過uberAIR飛行出租車接送乘客的未來場景。舉個例子,如果乘客乘坐uberAIR從印度古爾岡前往新德里,原本乘車需要100分鐘的路程,uberAIR只需要6分鐘便可跑完,而Uber Elevate預計這一趟旅程的花費只需37美元。

在今年的第二屆Uber Elevate年會上,Uber Elevate表示他們同美國國家航天局開展獨家合作以投入到uberAIR的研發工作中。

Uber並不是舊金山唯一一家想要飛上天空的企業。巴斯蒂安·特倫是一位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同時他也是Waymo成立前谷歌自動駕駛汽車項目的創始人。目前巴斯蒂安·特倫領導著一家旨在將飛行汽車商用化的初創企業,該公司背後的支持者正是谷歌創始人拉里·佩奇。

巴斯蒂安·特倫的公司名叫Kitty Hawk,其也是1903年萊特兄弟處女飛行的發生地名稱。Kitty Hawk公司在今年3月推出了Cora飛行汽車。

Cora是一款試驗性質的雙人飛行器,其搭載了12部垂直旋翼以及一部設置於尾部的獨立推進器,其翼展達到11米。Cora使用電能並實現了自動駕駛,其最高時速可達到180公里,續航里程約為100公里。

就目前而言,Kitty Hawk和Terrafugia等企業正在研發的都屬於概念產品,尚無法明確這些產品能否獲得市場的認可。

汽車飛起來還需要多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