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奋斗者」吴宏军:农垦拓荒牛精神的实践者

「新时代的奋斗者」吴宏军:农垦拓荒牛精神的实践者

「新时代的奋斗者」吴宏军:农垦拓荒牛精神的实践者
「新时代的奋斗者」吴宏军:农垦拓荒牛精神的实践者「新时代的奋斗者」吴宏军:农垦拓荒牛精神的实践者
「新时代的奋斗者」吴宏军:农垦拓荒牛精神的实践者

个头儿不算太高,身材微胖,皮肤黝黑粗糙,额上嵌着些许皱纹,一双眼睛炯炯有神,闪烁睿智的光芒。他就是谢尔塔拉农牧场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中国奶牛协会第六届育种专业委员会委员吴宏军。

1962年出生的吴宏军,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1978年来到谢尔塔拉种牛场育种站工作。从畜牧技术员、畜牧科长、农牧场副场长,到如今副经理的吴宏军,每一步都走的坚定踏实、铿锵有力。

吴宏军从事本专业工作30余年,获得了多项科学研究奖,为垦区和全社会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他承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参与三河牛选育提高与繁育体系建立研究;参加三河牛地方和国家标准修订,在草场改良上获得两项国家专利;在研究推广三元杂交羊舍饲饲养,国家养羊首席专家旭日干院士给予高度评价;多年来一直在《中国奶牛》《中国牛业科学》等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获得呼伦贝尔市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一等奖;被评选为“呼伦贝尔英才”;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技术进步二等奖。

谢尔塔拉农牧场设有国家级种公牛站一座,投资建设了国内先进的三个现代化牧场,是著名的“三河牛”的故乡。三河牛是美丽的生灵,而吴宏军就是美丽生灵的忠心守护者,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挑担者。同事们私下里喊他工作狂,吴宏军有着农垦拓荒牛的精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工作起来废寝忘食,吃饭也要家里打电话三催四请。他常年驻扎第一牧场,每天早上挤奶工三点多起床挤奶,一天挤三遍,中间都会有休息的时间,但他从早上三点多到晚上十点、十一点都不睡觉,一直跟着工人,监测奶量、生产工序和消毒工作。

吴宏军对下属要求严格,经常穿梭于牧场一线,认真检查督导工作。一次,他在牛舍发现草料精细比不对,饲草搅拌不均匀,这样容易导致三河牛偏食、消化率下降。他严厉训斥了相关负责人,并命令马上返工。

鞠躬尽瘁、呕心沥血的工作换来了第一牧场成为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示范性的大型牛场,但也给他带来一次严重心梗。吴宏军在市医院重症监护室住了半个多月才抢救回来。出院后,他又拖着尚未痊愈的身体来到第一牧场现场指导工作。渐渐地,吴宏军的身体已无法承受高强度工作,他调任到工会,带领员工把所有的困难户和低保户都走了一遍,给职工办实事,谁家里有困难,家人生病,孩子上不起学都找他,他都当成自家事尽力解决。工会上报的低保户困难户,他要求必须入户到位,走访到位,按规定严格执行,绝不搞人情拉关系。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痛悔,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是吴宏军最喜欢的一句话。正是以此为座右铭,吴宏军书写了多年鏖战畜牧业一线的光辉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