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上百年了,清华没有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一路格桑花199236576


主要是诺贝尔设的奖对中国不利。如果在一粒米上刻三百首唐诗那中国人一定得奖。假如用手削砖中国人一定得奖。如果用气功远山震虎一定能得奖。

我们喜欢把人的潜力用到极至,也就是折磨人。人家喜欢去发明创造降低人的消耗用科技解放人类,让人活得更轻松,更省力。

我们宁愿花时间研究书法可惜书法没有诺贝尔奖。

我们宁愿倾其一生去研究各种古玩,是唐代的?还是宋代的?可惜这也没诺贝尔奖。

反正诺贝尔奖对中国不公平。没有针对我们的强项。


吴越之间


昨天看到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郭于华老师的一篇旧文,《培养“精明人”的社会》,同钱理群老师多年前所讲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异曲同工,说的都是同一个症结所在。


应该说明的是,诺贝尔奖并不是评判一个科研成果,或一部文学作品价值的根本,诺奖只是在目前状况下较有权威性的一个评奖,特别是物理,生物领域的评奖基本可以看到一个获奖者所做成果的社会贡献。但我们也没有必要唯诺奖马首是瞻。

美国,德国和日本都有大量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医学奖的获得者,也基本反应了三国科研的领先地位。而大陆地区仅有北京大学毕业的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而素以理工科见长的清华大学却无一人获得,也是令人深省,当然北大也好不到哪儿去。

根本原因就是钱理群老师所讲的大学正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资中筠老师讲的清华北大正在摧毁人才,以及郭于华老师所讲社会正在培养精明人。这些与基础科研所要求的纯粹精神背道而驰。

你觉得清华北大是在毁人才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老李有刀


每年诺贝尔奖揭晓之际,都有类似的话题被提出,虽然现在我们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了。现在问题又来了,清华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诺贝尔奖获得者?我认为,这既是清华大学的问题,又不是清华大学的问题。

说是清华大学的问题,是因为清华大学囊括了中国大多数高考状元,培养不出来世界顶级研究者,确实又不可推卸的责任。

说不是清华大学的问题,是因为这个问题,不仅仅是由清华大学造成的,也不能指望只有清华大学来解决:

第一、如果严重偏科,你根本没有机会进入清华大学!中国高考,考出来的全才,考试各科必须达到顶尖水平,才能成为状元,才能考入清华,这就让学生不会出现在某一领域特别突出的的问题,所以,即便进入大学,也不是偏才怪才,在短短的大学时光里,也不会又多大的成就。

第二、在中国,从政和赚钱,永远是多数学生的目标,也会给他们带来很高的社会地位,这和进行科研,是两码事,清华大学也不例外。从2017年清华大学毕业生情况看,绝大多数进入了企业,高达66.8%,高校和科研及其他事业单位占比为22.6%;党政机关比例为10.4%。而科研单位只有9.4%。

进入企业的学生,选择的都是一些“有钱”的大企业,这显然也不利于进行科研研究,即便是芯片这种研究,也很难突破。

第三、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清华大学实际上成为了国外名牌大学的“预科班”了。从2017年毕业生去向可以看出,清华的本科生选择继续深造的比例高达81.9%,而选择留学的本科生占本科毕业人数28.2%,这部分学生,可能是清华大学乃至中国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学成后会回国从事科研吗?

当然,现在清华大学也在改变,比如在自主招生方面进行比较大的优惠,对于一些科研能力突出的高中生,直接降至一本线录取,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改变,如果坚持做好,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清华大学也能培养出自己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了。

我是“赢在高三”,致力于高中教学和高考研究,欢迎关注!


赢在高三


是呀!清华大学到现在已经107年还多了,可严格意义上来说没有走出一位诺贝奖获得者,这是为什么?(杨先生暂且不论,在校期间那叫做西南联大。)

不但这样,而且感觉当代也没有民国期间那样具有影响力和学术气息了,这是为什么?

昨天还在群里讨论这中国的高校,尤其是清华和北京大学。

在进入这个话题之前,我们来看看几个观点。

1、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的非常犀利的批评了中国的高校。

是的,钱教授批评的没错。但大笨new认为利己主义并没有错,恰恰是刻意的消灭利己注意是危险的。当我们刻意消灭利己主义时,很多人会大言不惭的打着利他、大公无私的帽子去干一些利己主义的勾当。

实践也证明了,刻意消灭利己主义并不能带来社会的进步,记得我们的历史上有一个时期叫

“人民公社、大锅饭”,那个时期并没有给社会生产力带来进步,相反饿死了不少人。

2、香港东方日报评论

大学能培养富豪、能培养出政要,是一件好事,但是大学若丢失了学术阵地,那真的就是高校的悲哀。诚然中国的高校学术氛围的确不如发达国家,但也并非不学无术,而且这也全非学校本身的因素。

3、关于大学排名

坊间极为看中各种国际排名,各种版本、各种讨论,要么认为我们大学排名很高,西方排名按照西方标准,故意压低我们大学的排名;要么我们打大学排名很低,一无是处。

往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其实大学排名就那么回事儿,看淡一些反而更好,关注学术、不关注排名更接近大学本质。

诺贝尔奖在某些方面代表了最高的学问成就,是所有做学问的人追求之一;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大学没有在诺奖方面取得成就(学术水平发展的滞后)。

大笨new认为是如下原因所致:

第一:环境


1、生存环境

当年鲁迅一年的薪水可以在北京买房,现在清华大学教授一年薪水有多少,教授能拿到手的薪水不足15万(可能还不足12万)。

能进入清华大学而且还评为教授的人,应该比大多数的人都要努力,这点收入显然是不符合他们的努力程度。

所以他们得挣钱,很多老师会加班做项目、做课题,不过是为了在京有个住所,然后再有点生活的保障;几遍不占用科研时间,但也绝对占用了科研精力。

在各种电视上看到爱国科学家从国外回来,都说:“这些科学家放弃了国外优异的科研条件。”这真不是说说而已的。

2、科研环境

科研着实是一件奢侈品,科学研究不过是国家拿钱满足一小部分的兴趣和好奇。

显然我们的科研并没有这样的纯粹,每一个课题需要:

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研究思路——技术路线——预计成果……。既然都已经预计到成果了,还研究个什么劲儿(当然预计成果很多以论文多少、培养硕士、博士多少等等);还有中国的科研项目几乎不允许失败,每一个课题在解题时得出的结论都是科研成果世界先进,这大概不符合客观规律吧,我觉得很多课题并没有取得什么像样的成果,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


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捂上眼睛,不愿意看到失败。

科研不是盖盖楼、修修桥、建建坝,科研不是一蹴而就的,科研不是一下砸个几十亿就可以可以提升,而是一项持续的投入,在你没有结果和产出的时候你还愿意投入

所以科研在一定程度上跟国家的发达程度相关(更准确的说跟教育的投入和保障程度相关);我们看到:美国、英国、日本、德国、香港地区、瑞士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经常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但很难听到埃塞俄比亚、特拉尼达和多巴格、埃及、尼日利亚出了什么像样的科研成。

3、教育环境

大学的成败的种子,其实在中小学阶段已经种下,当你种下的一粒松树的种子,那么在大学期间你可以培育成一棵参天的大树;当你种下的是一粒豌豆种子,充其量长成一棵豌豆射手。


一所小学的成败不是他能让多少孩子考上重点初中,一所初中的成败不是让多少孩子考上重点高中,一所高中成败不时让多少学生考上重点大学;而是这些学校的孩子最后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们有什么样的人生。

在这个阶段给他们坚毅的品格,形成良好的思维,而非把学生看做流水线上的产品,小学的成品是初中;初中的成品是高中;高中的成品是大学。高中有多少老师告诉学生:“现在不是玩的时候,大学有的是时间玩!”

这样的环境下给很多的学生形成一种什么样的观点?恨不得让学生记住每一个考试知识点,完全成为应试的产品,二恰恰考试的方式又很是流氓,拿历史考试来说:我们考甲午中日战争发生在哪一年?西方考的二战有没有可能避免?这样的以不同方式教出来的学生是不同的。

我们中学教出来很多的存储器,而西方教出来的是处理器,我们希望博闻强记,而西方教育出来思考着。大脑是用来思考的,不是用来记忆的,尤其是在信息爆炸、信息易得的互联网时代,思考力远远比记忆力重要得多。

第二:形而上学盛行

100多年的历史,说短不算短,说长比不过牛津、哈佛,剑桥、斯坦福。

但是我们却经历了院系调整、高考停考、恢复高考、院校合并、211计划、973计划,双一流等等一系列的事件。

当然初衷都是好的,但客观上并不见得是好事。

1、院校调整

主观上说为的是国家建设所需,客观上讲把学术氛围强行转到工程技术上,让许多学校的失去了历史,恰恰历史是高校的文化之一。大学在介绍自己时往往喜欢寻根,寻找最远古的那个根,然而很多高校最远古的那根连个毛都没有留下。

2、停止高考、恢复高考。

这个不必言说。

3、高校合并

再一次走入歧途,贪大而弃精,贪多嚼不烂。

4、各种计划

看似是为了加强学校建设,增加支持力度,然而事实如何,真不好说。

本身各种计划,给了高校很大压力,为了所谓成果,甚至不惜造假。

为了这个名头,哪一所学校没有花精力、人力、财力、物力去“活动”过?有这份心思不如去研究一下教学研。

5、形而上学

1) 中学、大学很多政治类的课程,先入为主的告诉了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是对的,“形而上学”,“唯心主义”是错的;“可知论”是对,“不可知论”是错的;“一元论”是对的,“多元论”是错的,这种哲学教法本身就是形而上学的。

况且不说有多少诺奖获得者是唯物、唯心,科学揭示的出来的世界越多,让我们认为人类完全感知这个客观存在能力越发有限。

2)很多所谓的科学捍卫者,在捍卫宇宙大爆炸、生物进化论时,用一种鄙夷的神态来批评哪些怀疑者,大笨new也是支持大爆炸和进化论学说的,但大笨new也在怀疑这些理论,科学是容得下怀疑的,而太多的不容置疑,让很多学说在成了死水,成了宗教。

简单举个例子:“地球为什么公转?是怎么绕着太阳转起来的?”就连这样一个问题都无法解释,那么浩瀚的宇宙哪些哲学老师怎么就一句“可知”概括了?

3)形而上还在忙着批判和打到;我们往往把现在的失败归因于一点,或者孔子儒学、或者行政干预、或者高考制度、或者房地产?

然而这并非一事一物所致。

4)学科设置,很多人说中学强化物理弱化英语,有利于科学。

然而伟大力学家钱伟长中学数理化都很差,然而成为伟大科学家,大笨new恰恰认为阅读、史学、国学、哲学反而更有利于科学;高中阶段的数理化无非是记住某些定义、定理、公式、范式、试验要领等等,通过运用这些来解决有既定答案的问题,所有的问题解决方案都是固定于一两种,而非思维性的问题解决方案。

如同二战能不能避免?甲午战争清朝获胜会如何?清朝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等等,这样的考题没有答案可以宽泛不固定,但可以看出一个学生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三 德育理念上跑偏

过度强调所谓的奉献,大公无私、助人为乐,而且不能告诉孩子们正确的方式。我想大多数人努力的动力都是为自己更好的生活。

奉献、大公无私、助人为乐都没错,但是大笨new认为,通过努力在道德框架内让自己财富增加,生活的更好就是奉献、就是助人为乐;个人合法财产的增加也是社会财富增加的一部分。

还记得我们的:“公平有限,兼顾效率”吗?思考一下为什么分配原则会调整为“公平有限,兼顾效率”。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个成语:知促常乐

大笨new的解释是:自己的努力,应该对符合规律的收获感到快乐。


大笨new易数学


清华大学建校至今已经有上百年了,对于我国来说是数一数二的高等院校,为什么至今还没有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这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科学研究需要的不仅仅是金钱的投入,还有就是坚韧不拔的耐心和承受能力。科研要的是有不怕输坚持到底的精神,科研要的是能扛得住外界的眼光,在没有结果和产出的时候,任然坚持走自己的路,不放弃不抛弃的毅力。


其次,环境影响人的成长和后期的发展,不管是清华大学还是其他的著名院校,学生们都是从小学,初中,高中一路走过来的,而这一路上,学子们更多的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他们的电脑一直处于背背、考试、成绩这样一条路上,很少有老师让他们去创新、思考,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将来考上好的大学。


老师们常常把“考上大学后,你们有的是时间去玩,现在最要紧的是考上大学”。孩子们长期被灌输这样的思想,在上大学之前也把考上大学作为主要目的。有怎么能指望这样的学子们能有投身于科研,去做那样枯燥无味的事呢?


还有就是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并不代表清华大学就没有科研成就,诺贝尔奖是用来鼓励人们去投身某一项事业的,而不是为了获得诺贝尔奖而去努力的。所以我们不要本末倒置了,一所大学的成就不能仅仅用有没有获得诺贝尔奖来衡量的。


决胜网


有人说过:在中国的大学里,包括最好的北大、清华,都正在培养一群20几岁就已经“老奸巨猾”的学生,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 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一句就是:“他们正在培养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可以看看现在的大学生,多数学生一进校门就开始想着怎么做才能毕业有个好前程,选课也选最有利于自己的,那种培养情操的课,几乎没人选。也是,我们从小就被各种培养班一路培养,讲的是知识改变人生,说到底读书不是为了当科学家,搞研究,而是为了赚钱,搏个好前程。前段时间刚入学的湖南城市学院大一新生竟然网上发表“爱国是不可能爱国的,老子一辈子都不可能爱国”、“都他妈大学生了还爱国,我看你就是蠢货”等辱国言论,可谓震惊社会。



同样地,现在的多数研究者真的是为了研究而研究吗?名利名利,都是为了二字而奔波。


PhD肖


西方人设立的诺奨,本身就是一件政治工具。也是一块块带肉的骨头。把它喂给谁,那是先要看这狗是属于谁的。它从不给清华人,那就是它从来没把清华人当狗来看的意思。难道还要为这个生气吗?


长安借东风63583187


我讲一个身边的例子,我之前做施工的,是中建外包单位,负责机电。其实,施工并没有什么技术难度,守住混凝土、埋好线管,配电箱是成套的,电气设备是厂家安装!

总包和甲方的人总要觉得施工很难,看着图纸指指点点,却从来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遇到不懂也不会去百度,你说他们懂吧,他们也不懂,你说他们不懂,他们也懂!

懂,知道那个元器件叫啥!

不懂,不知道为啥这么接、为啥用这么大的额度电流,什么设备容量、额定容量对他们来说基本上就是天方夜谭!

就像现在的清华大学生,是高考状元,可是那些理论和原理,就没进过他们心里,读完书早晚了!上大学,老师也是模模糊糊的讲,中国大学老师的风格,把简单的讲的深奥,

所以,大学生原理都没掌握,就去教他们应用,怎么能扎实,而且还缺乏实践


灯塔137010645


有科学曾说过:北大是培养利已主义的大本营!


神龙架陈11


这问题提的没脑子,显然是个80后的弱智愤青思维意识,哥哥只能说一句,小编你就这么活着吧,没心没肺的挺好。

49年以后,全中国所有的大学都转向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华罗庚的0.618法就是当年的壮举,说这些你小编就等同是个白痴。那时候咱们国家在各个方面都没有技术人才,一个工厂能看懂图纸的人都没几个,怎么办?

大炼钢铁的时代实在是令人痛心,全民炼钢的代价惨不忍睹,小高炉、小土炉真是遍地开花,可炼出来的那些钢严格来讲连粗铁都算不上。

农业生产的洋相就出大了,亩产几十万斤的胡说八道天天见报,蔬菜水果水产等等多的让人发愁,这可能么?

一个江南水乡地区的血吸虫病,几乎要打垮了南方的农业生产,下田种地的青壮劳力几乎无人幸免,中医骗子们使尽了浑身解数越弄越遭。毛主席说的:千村敝蠡人遗失,万户萧疏鬼唱歌,指的就是这件荒唐透顶的事儿。

怎么办?党和国家被迫做出了一个影响至今的划时代决定,中国的高等教育必须向生产第一线倾斜,也就是服务于国民经济的需要。那些基础研发暂时放弃。因为拖拉机太重要了,小儿麻痹必须控制,天花必须消灭,黄河长江的水患要根治,北旱南涝的局面要扭转,钢铁产量严重不足的状况要解决,发电量呢?棉花呢?

这时候的科研重心在哪儿,面对国家这样的局面还要去考虑“诺贝尔奖”?小编你难道是头猪么?

由于体制决定了科研的方向,所以我们在基础理论研究上其实是有所欠缺,这也是这些年“诺贝尔奖”跟我们老是没什么关系的的原因吧。这能说明什么,其实什么也说明不了,你小编想拿这个来恶心国家在某些方面的暂时不足么?哥哥还真是瞧不起你这样的垃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