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水稻民族」之稱的布依族,是如何種植水稻的?

有"水稻民族"之稱的布依族,是如何種植水稻的。

水稻相信大家再熟悉不過了,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年輕人會插秧呢?今天小編跟大家分享一下有"水稻民族"之稱的布依族是如何種植水水稻的,到底有什麼不一樣。下面一起來看一看:

有“水稻民族”之稱的布依族,是如何種植水稻的?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布依族,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有56個民族,是中國西部一個較大的少數民族。布依族主要分佈在貴州、雲南、四川等省,其中以貴州省的布依族人口最多,佔全國布依族人口的97%。主要聚居在黔南和黔西南兩個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安順市、貴陽市、六盤水市,其餘各市、州、地均有散居,一小部分居住在越南。

有“水稻民族”之稱的布依族,是如何種植水稻的?

因為布依族以農業為主,相傳佈依族的祖先很早就開始種植水稻了,所以享有"水稻民族"之稱。很早時候, 由於水稻種植技術落後, 人們對於水稻產量無法把握, 於是產生了對水稻的崇拜:(1)布依族在種植水稻時,每塊田插秧完後,都要在田邊插一大把秧苗,作為秧母保護秧苗,水稻抽穗時、要過"吃新節",用新稻穗祭祀祖先神靈。

有“水稻民族”之稱的布依族,是如何種植水稻的?

種子要選顆粒飽滿的,單獨裝起來,掛在神龕邊和神龕前面的樓板下,如祖宗一樣祭祀。每年家家都要種一部分糯谷,以便過節時做五色花米飯、枕頭粽、三角粽、油團粑、糕粑、褡鏈粑、棉桃粑、粑粑果等特色食品,祭祀祖先或神靈。

有“水稻民族”之稱的布依族,是如何種植水稻的?

《造萬物歌》還敘述了布依族原始的水稻種植技術。"那時沒有犁,那時沒有耙。放豬去拱泥,放豬去翻泥。拱泥來造田,翻泥來造地。豬拱泥不勻,豬翻泥不平。人去折樹丫,人去做木棒。用樹枝去摳,用木棒去撬。"是不是覺得有趣呢!

在我的印象中我們那裡種水稻可沒有這麼複雜。你們是如何看待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