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月報|供應放量而成交平平,量變到質變的市場拐點或將至

市場月報|供應放量而成交平平,量變到質變的市場拐點或將至

9月多數城市項目推盤熱情高漲,供應穩步回升,同、環比分別上升了6%和12%,而成交卻不盡如人意,環比下降7%、同比大體持平。聯繫到新開盤項目去化普遍回落,疊加打折促銷、特價房的案例增多的情況,市場壓力正逐步顯現。總體來看,一線城市經歷了前期低迷後,隨著供應放量,成交熱度回升;二三線城市在調控加碼、後繼需求不濟的情況下,短期供求難有亮眼表現。樓市的變化也在土地市場醞釀累積著改變:9月整體成交環比量跌價漲,三四線成交規模大幅下降,流拍現象仍然較為嚴重。

新增供應:同、環比分別增6%和12%,一線城市同比激增40%

29個重點城市商品住宅9月供應量為2949萬平方米,同、環比分別上升了6%和12%,少部分城市諸如上海、徐州、常州因上月供應顯著放量基數較高的原因,環比出現了大幅下跌,但整體供應仍處高位。同比則漲跌參半,成都、大連、南京、徐州等市場新增供應量同比增幅均超100%,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當屬佛山、南寧、東莞、海口、廈門等城市,同比均出現了40%以上的下跌。

一線城市供應環比持平,同比則上升了40%。北京、上海因上月基數較高的緣故,環比均出現下滑,但整體供應量好於去年同期,其中上海的表現尤為突出,同比增幅超過250%。而廣州、深圳9月供應量同環比齊增,分別達到了116萬平米和42萬平米。總體來看,一線城加快供應尤其是“金九銀十”房企的推盤銷售熱情相對較高,供應穩步放量,預計下月仍有望保持小幅微增的態勢。

二三線城市的供應也穩步增長,環比上升14%,同比微增4%。各城市環比漲多跌少,青島、成都、蘇州、鄭州、海口環比增幅均超100%;另一方面各地政府在“控房價”為核心的指導思想下,預售證審批速度明顯加快,預計十月供應量仍有望穩步增長,市場供需矛盾將得以進一步緩解。


市場月報|供應放量而成交平平,量變到質變的市場拐點或將至

城市成交:有效需求階段性釋放後成交降溫,“銀十”不容樂觀

9月,29個重點城市成交量為2388萬平方米,環比下降7%、同比持平。全然沒有了往日銷售火熱的現象,究其原因,一方面調控常態化,政策不斷加碼,投機需求得到遏制;另一方面,前期“想買且能買得起”的剛需和改善需求都已完成階段性釋放,後繼需求乏力,故市場成交熱度逐步回落。

一線城市成交量雖環比微增4%,但同比上漲了44%,且9月成交量也超出了2018年月均水平。其中北京、廣州表現較為突出,兩城均實現同、環比齊增;深圳迎來了階段性調整,成交量環比下降30%,同比下降了35%,較2018年月均也下降了9%。值得關注的是,本月北京、上海均發佈了《關於房地產市場秩序、市場亂象專項整治的通知》,重點整治虛假信息、投機炒房、房產經紀違法違規以及商品房銷售違法違規、違規提取公積金等行為,結合供應持續放量,預計未來兩市市場也將保持平穩回升態勢。

二三線城市成交量環比下降8%,同比下滑4%,市場熱度些許回落。半數以上的城市成交量環比有不同程度回落,典型代表為前期市場熱度較高的武漢、成都、瀋陽、長沙等中西部和環渤海的二線城市的成交均不及8月;此外,武漢、福建等省市相繼發佈了規範市場秩序行為,維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等方面,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銀十”的成交依舊不容樂觀。


市場月報|供應放量而成交平平,量變到質變的市場拐點或將至

庫存:七成城市庫存環比回升, 8成城市消化週期環比拉長

9月,超半數重點城市供求比環比繼續上升,北京、上海、南京、瀋陽、青島、成都等20個城市供求比超過1,大連、合肥、廈門更是攀升至2以上。受成交回落影響,7成城市庫存小幅回升,南京、武漢、重慶環比上漲最為明顯,其餘城市漲幅均不超過10%。同比看,超過5成城市庫存明顯增加,福州同比大漲49%,瀋陽雖同比下降20%,但存量仍在2000萬方以上。

因成交不振,本月除北京、上海、濟南、長春、無錫、福州外,其餘重點城市商品住宅消化週期環比全部顯著拉長。北京、深圳、合肥仍超15個月,大連、廈門繼續攀升至30.66和50.23個月;與之相對上海、武漢、杭州、常州消化週期在5個月以內,市場依舊維持較高熱度。

市場月報|供應放量而成交平平,量變到質變的市場拐點或將至

成交結構:低檔成交低迷高檔佔比回落,120平以下戶型為成交主力

從價格段分佈來看,本月低檔產品上海、深圳基本無成交,僅北京成交佔比環比增加15個百分點;中低檔產品北京、深圳小幅下滑,上海微增2個百分點;中檔及中高檔產品滬、深成交佔比保持小幅增長,環比漲幅不超過10個百分點,北京分別回落2個百分點和3個百分點;本月高檔產品佔比北京與上月持平,上海、深圳全部下滑,其中上海跌幅最大,較上月減少13個百分點。


市場月報|供應放量而成交平平,量變到質變的市場拐點或將至


從面積段分佈來看,本月滬、深90平方米以下小戶型產品成交佔比小幅增加,北京環比下降9個百分點;90-144平方米改善型產品成交佔比北京、深圳全部回落,上海略有上漲;大戶型方面144-200平方米產品上海、北京成交佔比下滑,深圳較上月增加8個百分點,200平方米以上產品成交佔比仍維持在相對低位,上海、深圳與上月基本持平,僅北京上漲13個百分點。


市場月報|供應放量而成交平平,量變到質變的市場拐點或將至

土地市場:整體成交環比量跌價漲,三四線成交規模大幅下降

9月份全國土地市場持續處於調整期,成交建面環比大幅下跌,三四線城市的跌幅最為顯著,而價格繼續小幅上漲;同時,7月份開始的流拍現象在9月也未緩解,部分二線城市如鄭州、濟南等地的流拍較多。

根據CRIC監測的300城經營性土地數據來看,9月份共成交2368幅地塊,幅數環比下降24%,但同比99.2%;成交建築面積共15905萬平方米,環比下降40.2%,同比高漲82%;成交總價共2991億元,環比跌幅為32.7%,相比去年同期也下降17.4%;9月土地成交均價為1880元/平方米,環比上漲12.5%,但同比跌幅達54.6%。總體本月總成交規模回落,但地價回升,成交溢價率也環比回升。

在土地流拍方面,本月重點監測城市共有101幅土地流拍,比8月流拍數量增加10幅,流拍現象仍然較為嚴重,其中鄭州、福州均有8幅地塊流拍,濟南和昆明則分別流拍7、6幅土地,可見企業拿地仍然謹慎。


市場月報|供應放量而成交平平,量變到質變的市場拐點或將至


9月各能級土地成交建面都環比下滑,其中三四線城市跌幅高達43%,成交總金額環比跌幅最大的則為一線城市,地價方面僅有一線城市平均地價環比大跌。

一線城市本月成交建築面積為222萬平方米,同環比分別下跌40%和8%,成交金額僅有155億元,同環比跌幅分別達到71%和64%,土地成交均價僅有6957元/平方米,同環比均大跌52%和61%。

二線城市本月土地成交建築面積共3359萬平方米,環比下滑27%,但同比有20%的漲幅,成交金額共1186億元,同環比分別下跌34%和30%,9月份平均樓板價環比再度微降3%,為3533元/平方米,同比也有45%的跌幅,二線城市已經連續4個月成交均價同比表現為下降,市場熱度相比去年確有下降。本月成交體量最高的城市為長沙,成交總建面共380萬平方米,成交幅數16幅;此外鄭州、成都、西安、濟南的成交建築面積都超過200萬平方米;東部熱點城市成交體量依舊相對低迷,南京成交了75萬平方米,福州、杭州和蘇州成交體量分別為46萬、43萬和37萬平方米。

三四線城市本月成交建築面積12324萬平方米,環比下滑43%,同比反而大漲164%,成交總金額1649億元,同比增長97%但環比有29%的跌幅,成交均價環比回升25%,到達1338元/平方米,還未回到年內平均地價水平。本月重點關注的三四線城市中,成交量最高的城市為無錫,總成交建面達到140萬平方米,共成交7宗土地,全部地塊均為底價成交,成交樓板價不超過萬元,地市熱度有所下降;其次南通、常州、太倉這幾個長三角地區的三四線城市土地成交建面均超過50萬平方米;佛山和東莞分別成交39萬平方米和10萬平方米,佛山共成交7宗土地,位於南海區的2宗含宅地塊分別以25%和14%的溢價率成交。

市場月報|供應放量而成交平平,量變到質變的市場拐點或將至

綜觀:市場預期逐漸轉變,前期“過熱”二三線城市大概率迎來回調

綜合來看,“金九銀十”亦非往昔,主要源於市場各方對樓市預期已不如之前樂觀。展望未來,我們認為,一線城市供應小幅微增,供需矛盾逐步緩解,成交有望持續回暖;二三線城市尤其是前期“暴漲”的二三線城市的“回調”或將比預期來的早些,結合土地市場來看,熱點二線城市的流拍情況仍然較為嚴重,重點地塊榜單也持續下行,市場調整預期不斷強化,成交規模在短期內也將低位運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