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成交"下滑",供應"中斷"?黨媒罕見表態,釋放重要信號


樓市成交

前言:

隨著陽春三月的到來,樓市也似乎一掃往日的陰霾,受制於疫情的影響,大部分行業都感受到了一定的阻力,特別是房地產行業,對市場降溫的預期有所加大,同時大家都在期盼樓市的"回暖"。這段時間,關於要對樓市"救市"的傳言不絕於耳,樓市也開始出現了些許調控鬆綁的跡象。而近日黨媒罕見表態:半數城市供應斷了,成交大幅下滑,釋放了什麼信號呢?接下來樓市將如何走向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接著往下看。

樓市成交

1,

黨媒刊文表示兩個方面:

一是供應"斷了",2月份新增供應面積68萬平方米,環比下降93%,同比下跌85%,降幅較1月顯著擴大,半數以上城市零供應。

二是成交"下滑",因供應顯著縮量,疫情恐慌情緒蔓延,2月樓市成交依舊下行。27個重點城市整體成交240萬平方米,環比降幅高達83%,同比下跌77%。

數據表明2月開發商關閉售樓部之後,大部分都在2月底才逐漸復工,與此同時,開發商雖然開始線上銷售,但購房者普遍缺乏直觀體驗,謹慎參與,這導致樓市的供應和成交均出現了雙降,那麼對購房者來說,釋放了什麼信號呢?

樓市成交

大家都知道,這段時間,開發商雖然關閉了售樓部,但實際上並沒有停止銷售計劃,不少開發商通過線上開通"線上售樓部",引導購房者通過線上買房。

不少購房者明確表示,開發商拿出的房源本身就是之前沒有"消化"的庫存,前面的"存貨"還沒賣完,自然不會冒然加推"新盤"。加上開發商這輪打折促銷並非誠意滿滿,不少樓盤只是打著降價的幌子"渾水摸魚",實際並沒有多大的讓利,所以,不少購房者認為,開發商僅憑網上的幾張樓盤圖片,很難有理由說服購房者成交。

樓市成交

2,

那麼接下來樓市又將如何走向呢?

據房產機構的統計,2月就有超60座城市樓市調控政策有"輕微"的鬆綁,且大部分為三四線城市。

大家都知道,買房的人多了,調控就會收緊;而買房的減少,調控就會放開,調控起到的作用就像"控水閥",目的都是為了讓將樓市穩定在可控的範圍內。

當然,明眼人一看便知,不少城市已經出現了購房者降低的情況,開發商債務風險在加大,調控政策可能在部分壓力較大的地區有所鬆綁。那麼這會不會造成全國大面積的"救市"行為出現呢?

58同城安居客房產專業人士認為,大面積的放開調控可能性不大,穩控房價仍然是2020年樓市的大概率事件,有以下兩點理由:

①從宏觀層面來看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切實落實城市主體責任,保持房地產調控政策連續性、穩定性。這一條指示仍然是中央"房住不炒"政策定位的主要基調。

②從地方層面來講

調控"一城一策",地方具有一定的權限,但不可能出現"一刀切"的情況,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這三穩仍然還是2020年樓市的政策"雷池",地方不可能逾越半步,否則就是對穩控房價的複雜性判斷不精準,對穩定預期的持續性認識不充分。

所以,對於房地產行業來說,不要過於擔心,樓市穩定是常態,房價短期承壓,但長期來看,還是要對穩定有信心。

樓市成交

綜上所述,黨媒罕見表態,樓市供應"中斷",成交"下滑",釋放什麼信號?各位網友怎麼看?如有更好的看法,歡迎留言點贊參與討論。

(本文原創,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不當之處,立即修正,責任人:大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