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說投資很簡單,但爲什麼90%的人虧錢

巴菲特說過“投資很簡單”大家都知道——但後面還有一句“但並不容易”股市這個遊戲的進入門非常底,但要成為真正的獲利者又面臨極高的壁壘。我想它是“一個註定最終只有少數人獲勝的財富遊戲”。

和老百姓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相關的行業;投資來源於生活,我們可以靠生活常識去判斷出來,比如中國的房地產主場由公有化改為私有化,房地產開發商大量湧入市場,房子越蓋越多,那麼市場對於鋼材的需求必然在增加,如果你能看懂趨勢的變化,你將會賺到大錢,歸根到底,買股票就是買公司,無論你看懂的是長久還是變化,只要是真懂,便宜時就是好時機,投資失敗和成功的程度,技術層的影響其實很小,策略層的影響有限,大部分結果取決於投資戰略是否正確和基本信念的牢靠程度。但絕大多數人每天的眼裡都是技術,幾天一個策略,從不思考戰略,永遠未曾“理解堅守信念

尋找優勢的公司,只有具備長期競爭優勢的公司才能生存下來,我們是普通人,不是土豪,所以我們只能投已經具備長期競爭優勢的公司,已經生存下來,未來10年20年還能存活,這樣的公司我們還會持有,未來現金流才會源源不斷,並且逐步擴大,公司價值才會不斷提升,我們都知道,企業經營是需要時間來改變的,但證券市場卻往往由於各種原因,在基本面沒有大變化的情況下產生股價的明顯波動,但正因為股價波動極其快速且缺乏可遵循的邏輯關係,相反,投資的時間越長,企業經營的結果對投資者的重要性就越大,確定性超強。

股價短期是由資金決定的,長期是由業績決定的,業績是一切牛股的基礎,是牛股的根基礎和生命力,在於可持續不斷的業績增長。投資確實就是買的未來的現金流,未來現金流最大的保障就是“商業模式”商業模式裡最強的是壟斷,所謂好的生意模式就是能持續賺錢的模式,不懂生意的人怎麼講都很難理解,生意模式越好,投資的確定性高或者叫風險越低。偉大公司犯錯的時候正是買進的時候,前提是你必須搞懂,能力圈還有一個重點,就是認識自己;能力圈表面看認識外部世界,實際上其本質是認識自己。我們最大的錯誤是該做的沒做、該買的沒買。

價值投資者應該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做什麼,還要知道自己不做什麼,其實就是每個人的經驗決定了你有些東西你能看懂,有些東西你看不懂,我們只在我們涉及到的範圍之內去選擇,不要碰我們不懂的東西,比如說。今天讓你去碰軍工股,但你不瞭解軍工,那你就不要去碰,比如你很瞭解消費公司消費股,那你就去碰消費的,如果你瞭解互聯網的,那你就去碰互聯網的,每個人的能力是不一樣的,我們只能認識我們能力範圍之內的,這就是我們的能力圈,價值投資從來不應該,因為某些標地最近在掙錢,就去買不瞭解的東西,世界上有無數種掙錢的方式,但我們只能賺我們最明白和最能把握的!說出來很簡單,但我們要理解他很難,世界上有無數種掙錢方式,就算是在投資市場上,也有無數種掙錢的方式,但我們只能做我們明白的,我們能把握的把我逼你根本跟我們沒關係,其他人賺再多也與你我無關,羨慕也沒用!

過去十年,A股的指數沒有出現太大的增長,有260家公司漲幅超過10倍,佔比8.5%,有1023家公司漲幅超過5倍,約佔全部A股的三分之一。長期持股,不做短線,頻繁操作不可取 長期持股收益高,多看公告、研報、與企業共同成長享受企業增長帶來的紅利,以合理或低估的價格買入優質企業,長期持有。不借錢投資,不聽信任何內幕消息,當市場或某些板塊出現價格嚴重偏離價值中樞時,要有逆向思維,漲多了絕對不能追高,跌過頭了則不要盲目止損,從投資實踐中,學會了謀定而後動,學會了自上而下地尋找價值窪地的機會,學會了在滿是誘惑的市場中做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

當今的中國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布局,中國過去30年的變化,超過之前3000年的變化,房地產,保險,家電,汽車、互聯網等行業。看看那些世界500強中國公司的排名變化就知道了。比如在我們的房地產行業就是如此。融創十年增長100倍(恆大也是如此)。保險行業保險的保費收入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長。家電行業的龍頭美的,海爾,格力今年收入的增速在35%—60%之間。也在高速增長。互聯網公司,這麼大的體量,還是以60%的速度增長。許多如雷貫耳的大公司20年,30年之前並沒有出生。許多婦孺皆知的大富翁,20、30年前,還幾乎一無所有。大時代,意味著我們許多公司的成長性非常好。我們公司的成長性要超越美國公司的許多倍。20多年的時間,許多公司由一窮二白,成長為營業收入超過千億,萬億的世界級巨頭,想象這個成長性有多高。許多優秀的公司的PE還非常低,有的甚至不到5PE。未來五到十年可能是一個百年不遇的巨大機遇期。

做一件有價值的事,一直做,然後等待時間的回報”。

巴菲特說投資很簡單,但為什麼90%的人虧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