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有各自的不同。有的浓,有的淡,有的找不到。随着岁月流逝有的消失、有的更醇厚。有的不知道将来还有没有乡愁。
同一轮皓月当空,而今却客居他乡,那家乡的父老乡亲,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静夜思》是诗人李白的乡愁。
最圆的一轮新月升起,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健康长久,即使相隔千里,也共享这美好的月亮。《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东坡的乡愁。
漂泊异乡,游弋于海外,思念故乡和亲人,对祖国抱有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对民族早日统一有着深切的期待和美好的愿望。这是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故乡的歌谣、故乡的景致、古树的年轮、熟悉的乡音在内心绵延不绝,思乡之愁永无尽时。这是席慕蓉的《乡愁》。
“乡愁是一碗水,乡愁是一杯酒,乡愁是一朵云,乡愁是一生情。”乡愁传递出个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回忆,对亲人的眷恋,一个民族对根脉的深情。这是春晚的歌曲《乡愁》。
故乡是一个人生活、成长的地方,亲情与呵护、满足与快乐、景物与文化、家族观念、风俗礼仪等都是情感的维系,寄托着乡土观念。等到离开很久后,故乡的记忆渐渐变成精神上的寄托和诗意的向往。
普通如我的人,乡愁源自童年的快乐的深深烙印。
孩童时候,常望见村东的一脉青山。山不大、不雄伟,却总想带上它远行。爬上山去,有块大青石可容一个人躺在上面,长着彩色花纹的山鸡“扑棱棱”飞起来常常吓人一惊。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但下山的时候不从原路返回,而是从层层的山坡跳下来,无比的刺激。日落的地方是远处的西山,直到后来才明白,即使没有那西山遮住太阳,天也会黑。
那时候,夏日里供我们时常亲近的小河就在村西。几条摸不清深浅的河流向不同的地方。河不大、不辽阔,却是天然浴场、是乐园。水深点也不怕,河畔的孩子个个好水性。小浅滩是沙质的,游泳、嬉闹累了,可以在上面晒太阳。在河里、河边可以摸螺、蚌。河边远处的瓜地长满了脆瓜、甜瓜、菜瓜,得劲的时候,趁看瓜的大爷不注意偷着吃一根。盼着约好的摸鸟蛋的那一天快到来。石桥就在旁边,涨水的时候在桥上看旋涡。即使水淹没了小桥,靠着记性一样顺着桥过河。只要美好的希冀,仿佛都能实现。
那时候,喜欢我的亲人们都健在,他们的名字和模样都记得。父母辛勤养育着孩子。能耕作的时候,他们面朝或郁郁葱葱或泛着金黄的庄稼,背靠蓝天白云或日月星辰。土地被水淹没的时候,他们用双桨划开清波到河的深处去拉网。祖辈讲的故事里总是有善有恶,即使机关算尽也各有各的报。孩子们按照故事的愿望长大成人。最先学的字有自己的、家乡的名字。听到的笑话都是可笑之人的可笑之事。纯正的乡音多是问询、多是关切。故土,可以传承数不清的美好记忆。
那时候,窄窄的小巷容得下很多小伙伴玩遍各种土游戏。到吃饭的时候,都把各家的饭端出来,互相尝一尝,品到百家饭的味道。晚上,坐在街上,可以一块数星星。不知不觉间,院墙外结满了红的、绿的眉豆角。
那时候,勒出道道深沟的青石井里的水最甜。
那时候,夕阳里炊烟袅袅是一个难忘的画面。
乡土的脉脉温情不会消失。对故乡的思念、对故土的眷恋是因为那是成长的依偎,有成长的温暖,所有的景物都印上了情感,成为精神家园深植的根埋在心底,无法释怀,每每触碰便生出美好情愫。这是存续的文化基因,或许让子孙后代在将来的路途上不至于迷失精神家园。
很多人都没有离开过那片土地。沉静的土地养育着沉静的人们,他们向往着自己的向往,回味着自己的回味。
在青草覆盖的土地上,我找寻过曾经的那一份年少的记忆,儿时走的小路已完全变了样,小河已经蓄满了水,那片柳树林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城里的家已经很昂贵了。这种昂贵,让一切的努力变得苍白,让收获的成果微不足道,理想成为碎片,有压力而无动力,放大了贪婪、焦虑、恐慌、戾气 。
不知道,明天的乡愁会在哪里。
閱讀更多 一湖東平水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