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李苦禪——門徒篇(張爲之)

我心中的李苦禪——門徒篇(張為之)

我心中的李苦禪——門徒篇(張為之)

張為之

1943年5月生,浙江寧波人。1962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附中並保送入中央美院中國畫系,師從 郭味蕖、蕭淑芳、李苦禪、葉淺予、蔣兆和、吳作人等大師。1973年分配到山西,任山西省文化藝術學校教師。1990年調回中央美術學院後任中央美院附中校長。現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我心中的李苦禪——門徒篇(張為之)

我心中的李苦禪——門徒篇(張為之)

自 序

猴 緣

我這一生愛猴、畫猴,與猴子確有難解的緣份。我在母親肚裡呆了七個月,就匆匆來到這個世界。老人告訴我:你剛生下來時又黑又瘦,只有兩隻眼睛大大的,東看西看,像是一隻“猢猻”。於是,還沒有大名,人們都叫我“黑炭”。我第一次見到真的猴子,是在五十年代初。交通部修建康藏公路的司機,從大山裡帶回來一隻獼猴,生病了,沒辦法,送到我們家來餵養。也許他們以為我媽媽拉扯六個孩子有經驗,再多一個也沒關係。見到真的猴子我興奮極了,它機靈可愛,一刻不停,忽而跳上碗櫃盆翻碗砸,忽而跳到床上打滾,一個滾翻咬一口棉絮,真是無法無天!我心想,人們都說我淘氣,像只“猢猻”,比起猴子來真是差遠啦!不久猴子的病養好了,還給了司機班。聽媽媽說它誰的話都不聽,只聽她的調教。在我心裡,猴子就像是我的小兄弟。

五、六十年代,在北京的衚衕裡,常有“耍猴的”走街串巷,孩子們都愛看。但我記得當時心裡湧動著的多是對猴子的同情,我著迷的不是它們鑽鐵圈,豎晴蜒的本領,而是看耍猴過程中,猴子與“耍猴的”鬥法的情景。它始終在應付“耍猴的”的威逼。每次小小的抗爭,都會引起我會心的大笑。用今天的詞說,不知道是誰在逗誰玩。

我想猴子跟我一樣,恨透了那根鐵鏈和那面緊敲的銅鑼。甚至在我的潛意識裡覺得自己也許就是一隻猴子。

我心中的李苦禪——門徒篇(張為之)

畫 緣

小學畢業那年,我考取了中央美院附中,從此步入藝術的大門。當時我仍然又黑又瘦,像一隻淘氣的猴子,在附中度過了幸福的少年時光。化裝晚會,我扮成孫悟空,木偶戲,我又演孫悟空……。

一次去動物園畫速寫,看到猴子,勾起我畫猴的興致。捕捉猴子的生動神態,令我著迷。它們一會兒翻騰跳躍,追逐打鬧,一會兒彼此愛撫,捉蚤理毛,我看不厭,也畫不夠。由於我的動物速寫觀察深入,表現生動,受到老師的肯定。從此,我迷上了動物速寫。在我的帶動下,我們班也出現了畫動物速寫的熱潮,每到星期天,一幫同學帶上乾糧,一畫一天。再後來,每遇寒暑假我乾脆住到動物園附近的姨媽家,買一張動物園月票,五角錢,可以天天去畫。由畫猴波及畫獅、虎、豹、鷹、野牛、仙鶴……什麼都畫,一天能畫幾十張。動物速寫使我沉浸在另一個美好的世界裡。畫速寫使我平添了自信,練就了一手速寫的真功夫。許多種動物的結構,體態,運動特徵,都熟記於心。當時也確實畫出了一批精彩的動物速寫。

我心中的李苦禪——門徒篇(張為之)

痴迷的努力帶來了機遇。在觀摩附中畢業班同學的習作和速寫後,我被葉淺予先生選中,保送入中央美院中國畫系花鳥科,專修動物。進入美院,我有幸得到葉淺予、蔣兆和、吳作人、蕭淑芳、李可染、李苦禪、郭味蕖、劉繼卣、田世光、於致貞等大師的指導,系統地學習中國畫花鳥、動物、山水、人物和書法的技法,同時學習古典文學,史論和畫論,在我面前開啟了一座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寶庫。使我對中國畫有了全面的瞭解。

我愛上了大寫意,從李苦禪大師那裡學到的東西最多,經常到他家裡看他示範,聆聽教晦。二年級那年我患了胸膜炎,住進醫院耽誤了苦禪先生的課,李先生知道我學習心切,便畫了一幅《蕉葉魚鷹圖》,託同學送來。上面題款:“倉萃寫此以慰為之病。當期不藥而癒,研進藝業,靖心企待,養之可也。癸卯初冬月苦禪”。我真是感激萬分,醫院的病床便成為我白天的畫案,臨摹起來。

通過臨摹古人和師長的作品,在對筆墨有了一定的認識之後,我開始嘗試把速寫中的動物搬上宣紙。雖然一方面得到老師的肯定和鼓勵,另一方面我意識到由寫生到完成傳統水墨畫意義上墨猴,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說不定要投入我畢生的努力,才可能成功。

我心中的李苦禪——門徒篇(張為之)

藝 緣

文革一場浩劫,我被打成反革命,失去自由六年,使我親歷了世間冷暖,見證了人生百態和人性的弱點。荒廢十年,幾乎沒有動筆。在農場勞動期間,一次政治學習,讀到毛主席在一遍文章中有“虎氣”、“猴氣”的提法,使我心頭一亮。“虎氣”我不敢說,“猴氣”我也是有的。面對強大的惡勢力,一個普通百姓,沒點“猴氣”怎能存活?怎能保護自己?此後多年,每有變故,“猴氣”的概念,便會突然冒出來,引來自己一連串的暇想。命運無法選擇,文革後,我被分配到山西從事藝術教育十八年,還能抽零碎的時間寫字畫畫,畫得最多的就是猴子。

傳統中國畫的最大特點是“意象”造型,即把觀察所得的認識消化於心,然後通過筆墨的語言揮灑出來。這種意象與眼見之象不同,是藝術的再造之象,——“似與不似之間”。

為達到這種境界,我用了二十餘年的時間。在宣紙上反覆揣摹,千錘百煉,可以說費畫三千。我試圖創造一種“套路”,或者一種“程式”,把猴子的造型類比為一個“字”,結合墨色的濃、淡、幹、溼,用筆的疾、徐、回、還,像寫字一樣,有筆順先後,帶筆意節奏地一氣呵成。其間何時開臉、何時畫手足、何時點睛,要根據不同的動態、角度,設計出多套辦法。不僅猴子的神情畢現,自己的性情、修養和愛恨情感也灌注其中。經過漫長的摸索,日臻完美。這是中國寫意畫的精髓,也是最難把握的地方。表現大自然的生命形態,無論花草走獸,都需經過寫生觀察,融會消化,追摹錘鍊的全過程,缺失任何一個環節都很難達到至高的境界。

我心中的李苦禪——門徒篇(張為之)

我的墨猴藝術要有中國氣派,走傳統中國水墨畫的路子,不僅是意象造型,在章法、書法、詩文上都要求有相當的水平和統一的風貌。為此,我在書法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主攻行草,日書不掇。邊練書法,邊寫詩文,邊畫墨猴,幾年下來已初具自己的面貌。

猴是十二生肖之一,在中國民俗傳統中受到廣泛喜愛。它機靈活潑,自由自在,是一種福壽的吉祥代表。《西遊記》中孫悟空形象的成功塑造,在中國百姓心中是敢於向權勢挑戰,具有叛逆精神的英雄,是正義的象徵。它的果敢、忠誠、機智、堅強和超凡的能力,為人們所稱道。猴子的這種人格魅力為中國人所理解,深入人心。我也要賦予墨猴以人格的魅力,使這種人文精神得到新的昇華。歌頌生命的自由,表現生命的活力,張揚真性情的可貴。猴子亦邪亦正、亦妖亦人:可褒可貶、諷味人性、隱喻人生有著極大的表現空間。畫猴正可以表達我對人生的感悟。我由愛猴到畫猴,感到無窮的樂趣。畫猴就是畫自己,墨猴已然和我渾然一體。

我心中的李苦禪——門徒篇(張為之)

我心中的李苦禪——門徒篇(張為之)

我心中的李苦禪——門徒篇(張為之)

我心中的李苦禪——門徒篇(張為之)

我心中的李苦禪——門徒篇(張為之)

我心中的李苦禪——門徒篇(張為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