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李苦禅——门徒篇(张为之)

我心中的李苦禅——门徒篇(张为之)

我心中的李苦禅——门徒篇(张为之)

张为之

1943年5月生,浙江宁波人。196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并保送入中央美院中国画系,师从 郭味蕖、萧淑芳、李苦禅、叶浅予、蒋兆和、吴作人等大师。1973年分配到山西,任山西省文化艺术学校教师。1990年调回中央美术学院后任中央美院附中校长。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我心中的李苦禅——门徒篇(张为之)

我心中的李苦禅——门徒篇(张为之)

自 序

猴 缘

我这一生爱猴、画猴,与猴子确有难解的缘份。我在母亲肚里呆了七个月,就匆匆来到这个世界。老人告诉我:你刚生下来时又黑又瘦,只有两只眼睛大大的,东看西看,像是一只“猢狲”。于是,还没有大名,人们都叫我“黑炭”。我第一次见到真的猴子,是在五十年代初。交通部修建康藏公路的司机,从大山里带回来一只猕猴,生病了,没办法,送到我们家来喂养。也许他们以为我妈妈拉扯六个孩子有经验,再多一个也没关系。见到真的猴子我兴奋极了,它机灵可爱,一刻不停,忽而跳上碗柜盆翻碗砸,忽而跳到床上打滚,一个滚翻咬一口棉絮,真是无法无天!我心想,人们都说我淘气,像只“猢狲”,比起猴子来真是差远啦!不久猴子的病养好了,还给了司机班。听妈妈说它谁的话都不听,只听她的调教。在我心里,猴子就像是我的小兄弟。

五、六十年代,在北京的胡同里,常有“耍猴的”走街串巷,孩子们都爱看。但我记得当时心里涌动着的多是对猴子的同情,我着迷的不是它们钻铁圈,竖晴蜒的本领,而是看耍猴过程中,猴子与“耍猴的”斗法的情景。它始终在应付“耍猴的”的威逼。每次小小的抗争,都会引起我会心的大笑。用今天的词说,不知道是谁在逗谁玩。

我想猴子跟我一样,恨透了那根铁链和那面紧敲的铜锣。甚至在我的潜意识里觉得自己也许就是一只猴子。

我心中的李苦禅——门徒篇(张为之)

画 缘

小学毕业那年,我考取了中央美院附中,从此步入艺术的大门。当时我仍然又黑又瘦,像一只淘气的猴子,在附中度过了幸福的少年时光。化装晚会,我扮成孙悟空,木偶戏,我又演孙悟空……。

一次去动物园画速写,看到猴子,勾起我画猴的兴致。捕捉猴子的生动神态,令我着迷。它们一会儿翻腾跳跃,追逐打闹,一会儿彼此爱抚,捉蚤理毛,我看不厌,也画不够。由于我的动物速写观察深入,表现生动,受到老师的肯定。从此,我迷上了动物速写。在我的带动下,我们班也出现了画动物速写的热潮,每到星期天,一帮同学带上干粮,一画一天。再后来,每遇寒暑假我干脆住到动物园附近的姨妈家,买一张动物园月票,五角钱,可以天天去画。由画猴波及画狮、虎、豹、鹰、野牛、仙鹤……什么都画,一天能画几十张。动物速写使我沉浸在另一个美好的世界里。画速写使我平添了自信,练就了一手速写的真功夫。许多种动物的结构,体态,运动特征,都熟记于心。当时也确实画出了一批精彩的动物速写。

我心中的李苦禅——门徒篇(张为之)

痴迷的努力带来了机遇。在观摩附中毕业班同学的习作和速写后,我被叶浅予先生选中,保送入中央美院中国画系花鸟科,专修动物。进入美院,我有幸得到叶浅予、蒋兆和、吴作人、萧淑芳、李可染、李苦禅、郭味蕖、刘继卣、田世光、于致贞等大师的指导,系统地学习中国画花鸟、动物、山水、人物和书法的技法,同时学习古典文学,史论和画论,在我面前开启了一座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宝库。使我对中国画有了全面的了解。

我爱上了大写意,从李苦禅大师那里学到的东西最多,经常到他家里看他示范,聆听教晦。二年级那年我患了胸膜炎,住进医院耽误了苦禅先生的课,李先生知道我学习心切,便画了一幅《蕉叶鱼鹰图》,托同学送来。上面题款:“仓萃写此以慰为之病。当期不药而愈,研进艺业,靖心企待,养之可也。癸卯初冬月苦禅”。我真是感激万分,医院的病床便成为我白天的画案,临摹起来。

通过临摹古人和师长的作品,在对笔墨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我开始尝试把速写中的动物搬上宣纸。虽然一方面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另一方面我意识到由写生到完成传统水墨画意义上墨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说不定要投入我毕生的努力,才可能成功。

我心中的李苦禅——门徒篇(张为之)

艺 缘

文革一场浩劫,我被打成反革命,失去自由六年,使我亲历了世间冷暖,见证了人生百态和人性的弱点。荒废十年,几乎没有动笔。在农场劳动期间,一次政治学习,读到毛主席在一遍文章中有“虎气”、“猴气”的提法,使我心头一亮。“虎气”我不敢说,“猴气”我也是有的。面对强大的恶势力,一个普通百姓,没点“猴气”怎能存活?怎能保护自己?此后多年,每有变故,“猴气”的概念,便会突然冒出来,引来自己一连串的暇想。命运无法选择,文革后,我被分配到山西从事艺术教育十八年,还能抽零碎的时间写字画画,画得最多的就是猴子。

传统中国画的最大特点是“意象”造型,即把观察所得的认识消化于心,然后通过笔墨的语言挥洒出来。这种意象与眼见之象不同,是艺术的再造之象,——“似与不似之间”。

为达到这种境界,我用了二十余年的时间。在宣纸上反复揣摹,千锤百炼,可以说费画三千。我试图创造一种“套路”,或者一种“程式”,把猴子的造型类比为一个“字”,结合墨色的浓、淡、干、湿,用笔的疾、徐、回、还,像写字一样,有笔顺先后,带笔意节奏地一气呵成。其间何时开脸、何时画手足、何时点睛,要根据不同的动态、角度,设计出多套办法。不仅猴子的神情毕现,自己的性情、修养和爱恨情感也灌注其中。经过漫长的摸索,日臻完美。这是中国写意画的精髓,也是最难把握的地方。表现大自然的生命形态,无论花草走兽,都需经过写生观察,融会消化,追摹锤炼的全过程,缺失任何一个环节都很难达到至高的境界。

我心中的李苦禅——门徒篇(张为之)

我的墨猴艺术要有中国气派,走传统中国水墨画的路子,不仅是意象造型,在章法、书法、诗文上都要求有相当的水平和统一的风貌。为此,我在书法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主攻行草,日书不掇。边练书法,边写诗文,边画墨猴,几年下来已初具自己的面貌。

猴是十二生肖之一,在中国民俗传统中受到广泛喜爱。它机灵活泼,自由自在,是一种福寿的吉祥代表。《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成功塑造,在中国百姓心中是敢于向权势挑战,具有叛逆精神的英雄,是正义的象征。它的果敢、忠诚、机智、坚强和超凡的能力,为人们所称道。猴子的这种人格魅力为中国人所理解,深入人心。我也要赋予墨猴以人格的魅力,使这种人文精神得到新的升华。歌颂生命的自由,表现生命的活力,张扬真性情的可贵。猴子亦邪亦正、亦妖亦人:可褒可贬、讽味人性、隐喻人生有着极大的表现空间。画猴正可以表达我对人生的感悟。我由爱猴到画猴,感到无穷的乐趣。画猴就是画自己,墨猴已然和我浑然一体。

我心中的李苦禅——门徒篇(张为之)

我心中的李苦禅——门徒篇(张为之)

我心中的李苦禅——门徒篇(张为之)

我心中的李苦禅——门徒篇(张为之)

我心中的李苦禅——门徒篇(张为之)

我心中的李苦禅——门徒篇(张为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