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李苦禪:他的畫法叫得意忘形!

李苦禪:他的畫法叫得意忘形!

楊之光《關良》

從文化和寫意精神上回望百年中國畫壇,有三座奇峰:一座是齊白石的花鳥,一座是黃賓虹的山水,一座是關良的人物。關良,字良公。

1900年12月30日生於廣東番禺,與20世紀同齡,是百年中國畫壇一位不可或缺的大師。

李苦禪:他的畫法叫得意忘形!

替換高清大圖

中西藝術百年碰撞,關良是中國水墨開風氣之先的大師。他迴歸中國傳統藝術重新提煉東方寫意美學,他以京劇的手法畫畫,故畫有動感、樂感;以國畫寫意手法畫戲,故畫能傳神,扣人心絃。“寥寥幾筆,虎步鷹蹦,呼之欲出,如聞大鈞”。他把“寫意傳神”發揮到極致,終成“水墨戲畫”開山鼻祖。

李苦禪:他的畫法叫得意忘形!

替換高清大圖

氣韻生動彌入味,風姿各異皆傳神。關良亦是最早將西方繪畫藝術介引入中國的先行者。他赴日學習西方現代藝術,在高更的莊嚴肅穆、梵高的色彩誇張、馬蒂斯的單純美的影響下,最終尋得自己的繪畫走向。

李苦禪:他的畫法叫得意忘形!

李苦禪:他的畫法叫得意忘形!

李苦禪:他的畫法叫得意忘形!

關良油畫

關良的藝術,稚拙、單純,使人感到洋溢著孩子般的純真。他擁有一顆孩子般感受、表達藝術的心,讓他的藝術充滿靈性與個性。他熱愛音樂、痴迷戲劇,全部身心融於繪畫,開啟了一條中國現代水墨之路。以至於畫壇後輩皆嘆:“良公,妙筆也!”

李苦禪:他的畫法叫得意忘形!

替換高清大圖

留學尋夢從西畫學徒到“關良墨趣”

關良一生致力於戲墨人物畫和油畫創作,以其畫風質樸、簡拙稱譽畫壇。但相比於20世紀諸多美術大師,關良一度不被理解甚至遭受冷遇。

在關良近60年的繪畫生涯中,他的現代水墨之路,最早萌發於他對西方表現主義油畫的玩味琢磨。

李苦禪:他的畫法叫得意忘形!

1917年,17歲的關良赴日留學,師從藤島武二學畫,系統全面地學習西畫藝術的理論與技法,在不到6張席子大的居室裡訓練用的畫稿可堆起2尺厚之高。期間,他對梵高、塞尚、馬蒂斯由衷熱愛,在吸收了西方“印象派”和“野獸派”繪畫風格後,開始取其精華為創作“中國式”油畫探索,希冀以此打通中西方文化隔閡。

李苦禪:他的畫法叫得意忘形!

左為關良作品,右為梵高作品

這個嶄新的畫展,“超越了當時一般人的審美能力,衝出了傳統的審美觀念”,“畫人之不欲畫,畫人之不敢畫”,作品一露面即與傳統的文人畫拉開了極大的距離,在當時洋畫界中呈現了一種“新姿態”。

歸國後的關良出入上海、南京、廣州的各個私立美術學校擔任美術教師。關良“看似幼稚而實際上趣味無窮”的作品不但給當時的學生留下了好感,連時任上海美術專門學校校長的劉海粟也頗感興趣,一度將其引入上海美專擔任教師。

李苦禪:他的畫法叫得意忘形!

1926年,關良應胡根天邀請南下任教於廣州市立美術學校,在國畫和西洋畫激盪碰撞下的廣州,“市美”是西洋畫的重要陣地,關良成為當時引西洋畫入中國的前衛畫家之一。

在1921年的廣東省第一次美術展覽會中,關良的一幅風景油畫引人關注,畫面頗具後現代野獸主義的畫風,近郊的馬路、一支歪斜的電線杆、一輛汽車,全然沉浸在郊外的黃昏之中,傳遞著靜寂與一股莫名的熱情。關良找到了一種直接傳遞繪畫精神的技法,給畫面注入了躍動的生命力。

李苦禪:他的畫法叫得意忘形!

青年時代的關良有著這樣的藝術信條:“一個畫家不單要認識時代,瞭解時代,同時還要超過時代,那時才是一個偉大的藝術家而不是平平無奇。”

早在日本留學期間,關良就意識到從日本學習西洋畫有潛在的危險:“為什麼中國油畫在國際畫壇上毫無地位?是我們的油畫還沒有創新?沒有畫出民族風格?”正因為如此,關良在其後一生的創作中都在探索中國畫創新和油畫民族化的道路,以求“我們的油畫有民族獨特的風格”。

李苦禪:他的畫法叫得意忘形!

戲墨結緣苦學戲曲深悟寫意精髓

上世紀20年代以後,在吳昌碩、黃賓虹、潘天壽等的潛移默化影響下,關良開始迴歸傳統。他頻繁地參觀國畫展覽、臨摹明清大家作品、欣賞名家收藏。繼在日本學習油畫、音樂之後,他想再苦拼若干年,在國畫筆墨表現力與鑑賞力方面有所拓展,攀登第三次求知高峰。

李苦禪:他的畫法叫得意忘形!

從西方表現主義到東方寫意水墨,關良所跨越的是一座看不見的鴻溝。他在練筆前常常思考,中國人善於用線,從平面中找到“寫意藝術”,而西方人重明暗、體積、空間,這是由不同的歷史氣質、審美傳統所形成。與其“生硬結合,互相貶低”,不如“彼此適應吸收又保存個性為好”。

李苦禪:他的畫法叫得意忘形!

關良不僅在畫室琢磨,他還與沈雁冰、郭沫若、茅盾等諸多文壇大家交往,在國畫與文學的雙重推衍下,他最終發現了新的契機——戲曲,為他通往“我之為我,自有我在”的藝術境界打開了一扇天窗。

李苦禪:他的畫法叫得意忘形!

為體味戲劇之美,關良親自學戲,從“鑼鼓經”學起,不僅練京胡,唱、做、念、打一併學來,學完《捉放曹》再來《擊鼓罵曹》……此後,無論在“上海美專”還是重慶“國立藝專”,凡到年末歲的師生“同樂會”,關良總能應聲上場,“黃鐘大呂”地來上一出。

李苦禪:他的畫法叫得意忘形!

“京戲裡看、瞟、盯、瞧、觀、見、捎、拐……不同的人物,在不同的場合,看人看物,都有不同的分寸、不同的意思。”這對關良畫戲曲人物時如何“點睛”傳神幫助頗大。據說,關良每次畫畫,都是等畫全部畫完後才畫眼睛的,是名副其實的“點睛之筆”。

李苦禪:他的畫法叫得意忘形!

關良在學戲的過程中領略了傳統戲劇演繹的高超境界——沒有火氣,意到筆不到。這些老戲迷所推崇的“爐火純青”的境界,讓關良體會到傳統藝術中不可言傳之意境神韻,他開始嘗試將這種寫意之美表現在繪畫中。

李苦禪:他的畫法叫得意忘形!

梅蘭芳寫過一篇《漫談戲曲畫》,其中有一段話專論關良:“他(關良)的畫在表現方法上繼承了國畫的優良傳統而自成一派,重神似而不求形似。”“南派武生泰斗”蓋叫天對關良的水墨戲曲人物畫更加讚不絕口。

在他看來,畫戲的還沒有一個人像關良這麼“懂行”的,他常說,“關先生的畫是活的,看上去很神。”兩人之間“蹦、登、倉”的“典故”更是流傳甚廣。

李苦禪:他的畫法叫得意忘形!

蓋叫天演武松,不論“打店”還是“打虎”拍出來的照片往往是一個“亮相”——鑼鼓點子敲定了,照相也照好了,架子是好看,就是“呆乎乎”。關良則不同,他選取戲中人物最傳神的動作表情入畫,畫武松他不等‘蹦、登、倉’落定,而是在'“蹦、登”還沒有“倉”的時候就畫下來了,所以看上去,這個“武二郎”很活,“在紙上還動著呢!

李苦禪:他的畫法叫得意忘形!

中國人常說,“戲者,戲也”,相對於外國戲劇,中國戲劇的虛擬、誇張達到了一種極致,“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萬雄兵”,堪稱世界之最。

關良深諳中國畫和傳統戲曲“寫意”精髓,把中國傳統文化以及西方色彩觀結合得嚴絲合縫,強調“用十筆畫的為用五筆畫”,“使形更簡練、更醒目、更舒展”,對比林風眠的戲曲人物畫,更加疏落簡率,於率真自由中傳遞出東方寫意獨一無二的趣味。

李苦禪:他的畫法叫得意忘形!

冶遊尋樂保持朝氣以藝術為第一生命

“生活有趣,藝術就有趣;生活多彩,藝術也多彩。”是關良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朋友去關良家,往往不談藝術,反倒聊起生活,比如談談“怎麼養熱帶魚”,甚至“怎麼做魚缸”。

李苦禪:他的畫法叫得意忘形!

不取其貌,單看關良的畫,便可認定他是一位平和從容、有些幽默,也很有教養的人。天性樂觀的他總能在生活中發現新的興趣,不喜狂、也不悲憤,世界的紛亂和龐雜在他那裡都被“戲”化了,同時,一切又是審慎和剋制的。這從關良的性情為人、人生抉擇中可見一斑。

李苦禪:他的畫法叫得意忘形!

早前出國留學時,父親讓關良學習應用化學,可在報考之前他卻改變主意,改考“好玩”的美術專業。

即便生活拮据、學業繁重,又飽受思鄉之苦,但關良對自己說,“要一生保持朝氣以藝術為第一生命,才不辜負艱辛歲月。”在日本學畫不久,他又迷上了小提琴,在友人介紹下每日步行3公里去學琴,堅持黎明到校前拉1小時,熱情不亞於學畫。

李苦禪:他的畫法叫得意忘形!

在日本的5年,除了學畫,關良一絲不苟地拉完了霍曼的全部練習曲,除了拉“霍曼”,他喜愛的便是薩拉沙蒂和他的《流浪者之歌》。“薩拉沙蒂活在我的作品裡。”有心人會從關良的畫作中發現薩拉沙蒂,會發現這位偉大作曲家不朽的靈魂。

李苦禪:他的畫法叫得意忘形!

從上世紀20年代初期開始,關良先後任教於上海美專、上海藝術師範、上海藝術大學、廣州市立美術學校等藝術院校,從事藝術教育事業和藝術創作長達60年。但在他的一生中,無論是教書還是畫畫大都是在不安定的生活中度過,幾乎總是掙扎在“解聘”和失業的邊緣線,但心繫藝術的他總能淡然處之、自得其樂。

李苦禪:他的畫法叫得意忘形!

1926年,關良一腔熱血追隨郭沫若戎裝北伐。他隨從大部隊冒著烈日酷暑越過大嶺,腳都磨出了水泡,但忍痛堅持從不掉隊。每到一地,他即在牆上刷大標語,作粗筆頭宣傳畫,還帶領大家搭戲臺,用演講、相聲、快板、花鼓戲等短小節目鼓舞士氣,宣傳革命。

抗戰期間,他取道香港、滇越公路,奔赴大後方任教,輾轉於西南。好不容易在1942年秋在內地舉辦了一個畫展,但他賣畫之後跑去壯遊大西北,他不以為苦,反認為這是“整個藝術生涯中一段寶貴難忘的經歷”。

李苦禪:他的畫法叫得意忘形!

替換高清大圖

在友人眼中,關良性格開朗,看起來不愛講話,但談到京戲就可以一個勁兒談一天。他喜歡拉小提琴,而且拉得好,他愛唱京戲,可是不大聲。關良的藝術,是稚拙的、單純的,使人感到洋溢著孩子般的純真。

他擁有一顆孩子般感受、表達藝術的心,鍾愛的一把小提琴在上海被日本兵摔碎了,他就開始玩二胡。有時候,吃過晚飯就開始拉二胡,一直到睡覺。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純粹的藝術家,結緣藝術以後就再也沒有丟下過畫筆。

李苦禪:他的畫法叫得意忘形!

替換高清大圖

“他每天度著放浪冶遊的生活。”著名畫家倪貽德曾這樣回憶關良。關良的藝術和生活早就渾然一體了,關良強調生命的畫面必須“動之以情”,甚至情到深處也可“得意忘形”。

關良還有一詼諧比喻,將“初嘗親吻時飄飄欲仙的一種感覺”直接表現在畫面上,就能“收到超越了視覺真實性的效果”。在看似“不熟練”、生拙的造型筆墨中,往往透著他對生命的內省。藝術中的關良,飽含一顆赤子之心,沒有矯飾、虛偽和華麗,一切都指向了“真”。

李苦禪:他的畫法叫得意忘形!

藝術良心時代“流浪者”終成大師

作為百年中國畫壇最具藝術個性的一位大師,讀懂關良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956年,國畫大師李苦禪帶學生觀看關良畫展時,學生們紛紛疑問關良為何不能把人物畫得“規矩”些?對此,李苦禪解釋道:“良公的畫法叫得意忘形”,即求傳神不求形似之意。也許是造型的“稚拙”,許多人並未能理解其中蘊藏的極其深邃的藝術世界。

李苦禪:他的畫法叫得意忘形!

替換高清大圖

上世紀60、70年代,一位德國工程師到武漢鋼鐵廠參加援助工作時,還不忘在工餘尋找關良作品和其蹤跡。因為關良在1957年曾經和李可染一起訪德辦畫展,德國民眾對關良作品的熱愛出乎了很多人預料,萊比錫一家出版社還出版過關良的水墨人物畫集,這是德國出版的除齊白石之外的第二位中國藝術家畫集,就連日本也有許多關於關良的研究著作,但國內卻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鮮有人研究他。

李苦禪:他的畫法叫得意忘形!

經歷數十年的冷落,關良對藝術的赤誠從未消彌。在《關良回憶錄》中,他曾口述道:“解放後,文化部門的一些同志對我的畫褒貶不一,有的還持否定態度。”有人說他的畫“如同兒戲”,“再加上國外的報刊頗多的介紹,更引起了一些同志的反感”。但一心“為藝術而藝術”的關良對於自己的藝術總無比自信。

李苦禪:他的畫法叫得意忘形!

關良擅長畫水墨戲劇人物,筆下的武松尤為有名。寥寥數筆即達至“一筆不能多,一筆不能少”,作品也最具戲味,如《醉打蔣門神》一作,將單純的打鬥動作提煉為傾吐角色內心活動的特殊肢體語言,身心俱到、舉手抬足,分寸掌握得恰到好處。

齊白石對關良的戲劇人物畫格外推崇,早在關良在西南國立藝專任教時曾得見他一本人物冊頁,看後大呼“很想見見他”,並自告奮勇在畫冊扉頁上題寫了“關良墨趣”四字。

李苦禪:他的畫法叫得意忘形!

“文革”中,關良經受“耳聞鑼鼓聲,膽顫又心驚”之痛,他把數以百計的畫浸在洗衣盆裡以求家人不受牽連,一度發誓不再創作,幾十年創作心血毀於一旦。在粉碎“四人幫”後,他一連畫了十多幅《金猴奮起千鈞棒》抒發心中快意,“火眼金睛辨是非,棒掃塵世萬里埃”,讓“孫悟空”成了他後期創作中最鮮明的藝術符號。

李苦禪:他的畫法叫得意忘形!

1976年至1986年,是關良一生中最後的10年,也是他一生藝術生涯中重現光輝的10年。1981年,耄耋之年的關良在香港舉辦《關良油畫水墨畫展》,在香江掀起一股“關良熱”,香港街頭到處張貼著印有他半身像的畫展海報,連老朋友林風眠也翩然而至。

李苦禪:他的畫法叫得意忘形!

1986年,關良因患末期肺癌病逝於上海中山醫院,離世前他還表示自己有很多藝術創作的新設想。他想再畫一批油畫,又想再畫一批水墨戲曲人物畫,還想另畫一批融西方繪畫情趣於中國畫的水墨淡彩靜物畫……朋友每次去看他,都覺得他似乎都有一種緊迫的心情,但由於疾病漸漸纏身,老是無法完成。

李苦禪:他的畫法叫得意忘形!

藝術貴乎獨創。千百年來,戲子被視為“下九流”,以舞臺戲劇作為繪畫素材的作品不登大雅之堂。但關良敢於打破前人禁忌,開宗立派,成現代戲墨人物的一代宗師。他痴迷藝術,忘乎其他,猶如一個時代的“流浪漢”,將自己的一生寄情於藝術,融化於筆端。

他筆下的戲墨人物、靈動油彩,好像他所鍾愛的薩拉沙蒂的那曲《流浪者之歌》,明快流暢,透著淡淡的哀愁與永不枯竭的熱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