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苦禪,人如其名,包攬百苦的一生

他一生師從名門,當過教授,坐過上賓,也當過拉車伕,賣過戲園票;當過地下黨,也曾飽經批鬥;娶過大家閨秀,也被帶過綠帽,兒子還被老婆的情郎殘害而死,但他還是成為了國畫大師!有人曾這樣評價他:人世悲歡皆虛幻,七情六慾一念牽。一旦悟通煩惱處,心中淨土連西天。咄!咄!無染無垢超三界,白藕脫泥即苦禪。他就是——李苦禪。

他是齊白石的學生,還是毛澤東的同窗,更是一代國畫大師。徐悲鴻贊他的畫:“天趣洋溢,活色生香”。郝左春評價他說,“他是藝術界革命的前驅”。從一個家境貧寒的孩子,通過勤學苦修,終成為藝術史上少有的“大師”。而他的一生卻人如其名,波瀾迭起,包攬百苦。

李苦禪,人如其名,包攬百苦的一生

李苦禪(1899年1月11日-1983年6月11日),山東高唐縣李奇莊的一個農家子弟,原名李英傑、李英,字超三、勵公,自幼愛好武術和繪畫,擅畫花鳥,闊筆寫意,筆墨雄闊,酣暢淋漓,畫風以質樸、雄渾、豪放著稱。

年輕時的李苦禪聽說北京有專門教畫的大學,就在1918年暑假隻身來到北京,而他並不知道那所大學就是北大。進了北大校門,李苦禪看見一個比自己年長三四歲的年輕人,就問這地方有教畫畫的沒有。年輕人把他領到一間充斥著亞麻油味道的屋子,畫架後站起一個人——就是後來鼎鼎大名的徐悲鴻。當時的徐悲鴻只是一個普通的“北漂”,蔡元培發現了他,專門在北大設了一個“畫法研究會”,給了徐悲鴻一個暫時的居住之地。

就在這裡,李苦禪跟著徐悲鴻學習了西畫的基本知識,並且一生都深受徐悲鴻革新中國畫的思想影響。

李苦禪,人如其名,包攬百苦的一生

李苦禪 《秋色圖》 1958年

徐悲鴻留法後,李苦禪原本也想去法國勤工儉學,但當時法國不再給留法勤工儉學會學生髮簽證,只好投考國立藝專西畫系。這是中國第一所的國立美術教育學府,引進了當時最先進的西方教育體制。李苦禪所在的西畫繫有一些來自法國、捷克斯洛伐克等國的教師,所以講授的都是正規西畫教育。

但舉目無親,身無分文,李苦禪只好落腳於慈音寺,靠從舍粥棚裡取粥度日,李英傑從此成為居士,號超三,法名苦禪,以法名行世。為籌集學費和生活費,他白天上課,晚上拉人力車掙錢,臘月裡還穿著夾袍,十分清苦。

李苦禪,人如其名,包攬百苦的一生

1950年代 50年代初 李苦禪和徐悲鴻院長的合影


  • 師從齊白石
  • 生活清苦

1923年,尚未畢業的李苦禪徑去北京西三道柵欄6號齊白石家登門拜師。一進門他就開口說:“齊先生,我很喜歡您老人家的畫,想拜您為師,不知能不能收我?我現在還是個窮學生,也沒什麼見面禮孝敬您,等將來我做了事再好好孝敬您老人家吧!”

李苦禪,人如其名,包攬百苦的一生

李苦禪與齊白石合影

齊白石見這位鄉音不改的窮學生求學心切,當即應允了。齊白石話音未落,他就急忙行拜師禮:“學生這裡給老師叩頭啦!”案邊狹窄,只能擠下跪,他差點跌倒。一時間惹得老人又驚又喜,從此,李苦禪就成了齊門第一位弟子,是年24週歲。

當時李苦禪生活十分艱苦,每天都要拉洋車謀生。如果租拉洋車的錢夠幾天的飯錢,晚上便可不拉車而去齊白石家求教了。

有一次他去八達嶺寫生,帶的乾糧吃光了,身上又無分文,只好討飯。在回京的路上,餓倒在路邊,幸虧一位好心的車把勢,把他架到馬車上拉回京城。

李苦禪,人如其名,包攬百苦的一生


李苦禪為了生存和求學,學習宋代的范仲淹,每天熬上半鍋雜麵粥,涼了用筷子劃成三塊,每頓飯吃一塊。在藝專上炭畫課,每個學生都發一個饅頭,用來粘畫壞了的炭畫,李苦禪則小心翼翼地畫,決不讓一根線條出錯,省下饅頭當飯吃。

當時齊白石知道他的處境維艱,從不收他的學費。不僅如此,有時還留他在家吃飯,給他顏料。這對於一個登堂入室的弟子來講,也真夠得上是十分的厚愛了。

李苦禪,人如其名,包攬百苦的一生

李苦禪書法 1982年




在齊白石的精心栽培之下,李苦禪的學業益加奮進,其藝術“頭角已日漸崢嶸”。不久,他就作為一名年輕的國畫教授邁進了中國畫壇。


齊白石的獨具慧眼,看中了李苦禪的藝術才華。納於門下,視為知己,並勵其志曰:“英也奪吾心,英也過吾,英也無敵,來日英若不享大名,世間是無鬼神也!

  • 當過地下黨
  • 入獄受苦

在北京大學附設的勤工儉學會,李苦禪半天學習法語和繪畫,半天從事機件加工之類的實習。在機件加工車間,他結識了一位湖南湘潭的同學,兩個人都是農家子弟,相處無忌。

李苦禪,人如其名,包攬百苦的一生

李苦禪1980年的漁鷹題材最大作品《漁樂圖》




這位同學就是在北京大學圖書館打零工、當“書記”的毛潤之,也就是後來中國共產黨的領袖毛澤東。

李苦禪,人如其名,包攬百苦的一生

20世紀30年代的李苦禪與王森然


1937年日本侵略軍佔領北京後,他誓不為敵服務,辭去一切職務,住在柳樹井二號凌家,靠賣畫為生。他不少學生和朋友是黨的地下工作者。他的家也成了黨的地下轉送站。

他不僅為黨收集和傳遞情報,家中還掩藏過被日偽通緝人員。1940年5月21日晨,日本憲兵隊以私通八路的罪名將他逮捕,關在地下刑訊室中。

李苦禪,人如其名,包攬百苦的一生


李苦禪在此受盡了酷刑,皮鞭抽,棍棒打,烙鐵燙,槓子壓……他仍然堅貞不屈,破口大罵日本侵略者,後被押入了死牢。但最終因證據不足,當場釋放。

李苦禪,人如其名,包攬百苦的一生

  • 毛澤東與李苦禪
  • 的同窗情

新中國建立後,北平藝專定名為中央美術學院,不料學院個別領導給李苦禪以不公正的待遇,讓他“半工半教”,後來竟調離教師隊伍,當起了工人,每月只發12元工薪,朋友嘆氣:“苦禪,苦禪,你什麼時候才能離開‘苦’呢!”

李苦禪,人如其名,包攬百苦的一生


有人知道李苦禪和毛澤東曾有過幾個月的同窗之緣,勸他寫信向毛澤東反映情況。原來在1919年,李苦禪考上了北大附設的“留法勤工儉學會”,半天學習法語和繪畫,半天從事機械加工之類的實習。那時毛澤東也在其中,當時大家都喊他毛潤之,並與李苦禪分在同一個車間。

李苦禪,人如其名,包攬百苦的一生


毛澤東投身於革命事業,經常來去匆匆,故李苦禪與他沒有太多的接觸。但兩人都來自農家,偶遇一起談起農民的疾苦,往往所見略同,尤其毛澤東的一口湖南話給李苦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苦禪,人如其名,包攬百苦的一生

解放後,李苦禪才從別人口中得知,今天的人民領袖毛澤東,就是當年的同學毛潤之。已三十多年過去了,他還能記得這個老同學嗎?再者,給毛澤東寫信,無論成與不成,都不一定會有好的結局。

李苦禪,人如其名,包攬百苦的一生


家人也勸他“窮日子就窮過吧,並不好連買戲票的差使也會丟了。”可老是這樣忍下去,何時才有出頭之日?

一天,李苦禪又喝了些酒,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鬱悶,操起筆來橫塗豎抹,積壓在心頭的不平和憤懣如大河奔流,一瀉千里。很快,一封用五張紙連成的長信寫好了。李苦禪用牛皮紙糊了一隻信封裝進去,寫上“中央人民政府毛澤東先生收”,貼上幾枚郵票,便將信投進了郵筒。

李苦禪,人如其名,包攬百苦的一生

酒醒後,李苦禪又有些後悔,信雖是酒後所書,內容他還依稀記得:什麼“如今我的事蔣介石不管,只好找你……”、“餘乃堂堂教授卻被剝奪講課之權利”啦,什麼“共產黨理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啦,凡此等等,甚覺言辭激烈。

李苦禪,人如其名,包攬百苦的一生

與天同契1981年




再者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毛澤東為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日理萬機,為了個人的事情去麻煩他,實在不該。但他又自我安慰,信已發出去,領袖和人民心心相通,向他反映一些情況,也是理所當然,想必也不會太責怪我,何必自尋煩惱?想到這些,心裡反倒坦然了。

李苦禪,人如其名,包攬百苦的一生


開國還不到一年,此時的毛澤東為新生的國家日理萬機,但是,收到了李苦禪的來信後,他立即著手處理,雖然他對三十多年前的這位老同學的印象記得不很清晰,但對李苦禪那汪洋恣肆、氣勢磅礴的草書卻是十分欣賞,認為此人絕非等閒之輩,他當即給當時的中央美術學院院長徐悲鴻寫了一封信:

悲鴻先生:

有李苦禪先生來信,自稱是美術學院教授,生活困難,有求助之。此人情況如何?應如何處理?請考慮示知為盼。

順頌教祺

毛澤東

1950年8月26日


為了進一步瞭解李苦禪的情況,毛澤東派了他的秘書田家英來到李苦禪家中。田家英說:“您的信毛主席收到了,他一方面給徐悲鴻院長寫了信,一方面派我來調查瞭解有關情況,以便當面向他彙報。”李苦禪聽了激動得熱淚盈眶。

田家英又說:“目前國家初建,正忙於結束戰爭和恢復生產,對文化事業還有一時顧不到的地方。我來時毛主席說了,您的寫意畫還要堅持畫下去,子孫後代還是會需要的。”李苦禪向田家英傾訴了自己受到的不公待遇,田家英一一作了認真記錄。臨別時,田家英對他說:“您的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難,一定會妥善解決。”


李苦禪,人如其名,包攬百苦的一生

田家英回去後,找來了李苦彈的有關資料,認真閱讀後陷入了沉思:像這樣一位曾投身於民族解放事業、名聲卓著的畫家,在人民政府建立之後,竟然社會地位和生活水準低於舊社會,造成的影響十分不良,反映了我們的一些領導同志的官僚主義作風,執行黨的方針政策不力,問題必須馬上解決!他讓徐悲鴻拿出一個具體方案,解決李苦禪的困難。

有了毛澤東的親筆信和田家英的意見,徐悲鴻就等於有了一把“尚方寶劍”,過去他想解決而不能解決的問題,終於迎刃而解了。李苦禪的教授職務很快恢復,還被安排為中央美院附設的民族藝術研究所研究員,工資很快升到62元,一家人的生活有了保障。而到了“文化大革命”時期,李苦禪又挨鬥受批,吃盡了苦頭。

  • 筆耕不輟
  • 學藝刻苦

李苦禪一生痴心於繪畫,他把禪與畫、中與西結合起來,兼容幷蓄、博採眾長,探索自己獨特的畫風,得到了齊白石的讚揚。

齊白石1924年在李苦禪的一本畫冊上寫道:

論說新奇足起餘,

吾門中有李生殊。

須知風雅稱三絕,

廿七年華好讀書。

還送給他一方“死不休”印章,要李苦禪“丹青不知老將至,畫不驚人死不休”。

李苦禪苦練大寫意花鳥,他的作品繼承中國畫優良傳統,並融中西技法為一爐,滲透古法又能獨闢蹊徑,在實踐中出新,常以松、竹、梅、蘭、菊、石、荷、八哥、鸕鷀、鷹等題材,具有筆墨厚重豪放,氣勢磅礴逼人,意態雄深縱橫、形象洗煉鮮明的獨特風格。

李苦禪畫的鷹極其動人心絃,在他的筆下,鷹的眼睛稜角分明,洋溢著一種逼人的英武之氣。李苦禪先生畫的鷹,被公認為是難得的畫中精品。

對於自己畫的鷹屬於精品之說,李苦禪先生卻並不滿足,他說:“畫有精品,有神品。精品可以功力得之,神品則功力不逮者固必不可得,而功力即具者亦不可必得。”

李苦禪的之所以能成為一代國畫宗師,是因為他以書入畫,憑藉幾十年的碑學功夫書寫出渾厚拙樸的線條,使人一眼就可以識別出“這是李苦禪的畫”。

李苦禪尊崇“書至畫為高度,畫至書為極則”,將中國“書畫同源”的概念更加具體、準確地表達出來。他一生都在練習書法,直到逝世前幾個小時,他還在臨寫顏真卿的《畫贊帖》。


李苦禪,人如其名,包攬百苦的一生

金石學是以古代青銅器和石刻碑碣為主要研究對象的一門學科,偏重於著錄和考證文字資料,以達到證經補史的目的。金石學原本萌於漢唐,是國學研究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初盛於宋,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趙明誠即是當時此學的佼佼者。還有呂大臨、歐陽修、薛尚功、王俅等著名學者成為了金石學的奠基人。然而到了元、明兩朝,金石學已趨衰微。不過,到了清代乾隆直至民國初年,卻成了金石學的極盛期,人們從不同的角度不斷地發掘出了太多的文化寶藏。“金石學新元素”的空前豐厚也滋養了傳統畫壇,出現了一些具有“金石魂魄”的新書畫家。如鄧石如、趙之謙、吳昌碩、齊白石等書畫大家作品中所明顯表現出的“金石美”,以及諸多文人和“印人”所追求的“金石美”,為原已極其豐厚的中華審美寶庫又增添了更多的新元素。

李苦禪先生在其所處的時代,受當時人文環境的薰陶,特別是恩師齊白石的直接影響,深深有感於金石之美。數十年來他對金石學和金石審美進行了鍥而不捨的探索,極盡一生之力收集和研究金石拓片,從中汲取了豐厚的金石美元素,並化為自身藝術的靈魂。他認為金石美是人師法於自然而又超越於自然的一種審美追求。金石文字雖多歷經風雨泐蝕,但歷久彌新,內涵深刻雋永,習書畫者若能常常摹寫金石拓本,細審其美,自可創造出具有金石韻味的厚重而出新的作品。他畢生所藏金石原拓本甚多,從先秦至唐宋已達200多種,其中有極其珍貴的拓本,例如《魏·曹真殘碑》初拓本(有“諸葛亮”三字)、先秦《中山國石刻》初拓本等與大量碑帖石印、影印本。

李苦禪,人如其名,包攬百苦的一生



李苦禪,人如其名,包攬百苦的一生


李苦禪,人如其名,包攬百苦的一生


李苦禪,人如其名,包攬百苦的一生


李苦禪,人如其名,包攬百苦的一生


李苦禪,人如其名,包攬百苦的一生


李苦禪,人如其名,包攬百苦的一生


李苦禪,人如其名,包攬百苦的一生


李苦禪,人如其名,包攬百苦的一生


李苦禪,人如其名,包攬百苦的一生


李苦禪,人如其名,包攬百苦的一生


李苦禪,人如其名,包攬百苦的一生


李苦禪,人如其名,包攬百苦的一生


李苦禪,人如其名,包攬百苦的一生


李苦禪,人如其名,包攬百苦的一生


李苦禪,人如其名,包攬百苦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