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是自己找工作靠譜還是參加校招靠譜

大四開始進入了迷茫期,後悔自己當初沒好好學習,沒多考幾個證,發現自己什麼也不行,要找工作了,又不知道幹嘛,不知是參加校招靠譜還是自己找工作靠譜?

網友一:

其實這個要看的,看你就讀的學校名氣怎麼樣。如果你就讀的是當地名校名校,比如清華北大或者是比較好的 985院校,個人建議可以試著自己找工作。因為你學校的實力強,你的校友們通常也會在各種名企中,有的還可能混到了不錯的位置。既然你做過學生工作,那必然會有更多的人脈(沒有?那你可能做了假的學生工作),通過人脈,你可以聯繫到一些已經工作了的學長學姐,建議你去問他們討教討教就業經驗。毫無疑問,學長學姐對公司的理解一定比校園招聘中寫的更真實、更客觀。

如果你就讀的是一個很普通的學校,你的學長學姐們的就業也很普通、很分散。那我更建議你去參加統一的校園招聘會。你沒有太多靠譜的人脈,自己找工作也許會遇到各種坑,而校園招聘相對來說比較正規,能幫助你規避掉很多坑,讓你少走彎路。

大學生是自己找工作靠譜還是參加校招靠譜

網友二:

如果你覺得自己有技能,有本事讓別人用你。每個人的技能數是不一樣的,對於擁有不同技能的人,就業方式也會有所不同。有些人的技能是普適性的。比如,數學成績好、實驗做得棒、發了幾篇 paper,或是考了一些含金量比較高的證。這些技能,是可以寫進個人簡歷的,在校招中也更容易發揮出來。如果你是這樣的人,走校招一定會如魚得水。另有些人的技能是特異性的。比如,組織了一個創業項目,取得了不錯的成果、有一些比較特別的愛好或特長、或是別的特殊經歷。這些東西,簡歷裡很難描述清楚。若是如此,走校招很可能會讓你被埋沒,畢竟校招招的大多是標準化人才,並不會太在意你的特別。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能利用你的特殊經歷,尋找到一些相關的關鍵人士,去毛遂自薦,讓他們給你做背書,效果會比校招好得多

網友三:

你讀的是一般學校的話,建議你還是自己去找工作,985學姐給出這樣的理由:

1、很多三本和專科學生理論不強,技能也不是很好。很多學校為了自身的利益,會請來一些與專業,甚至與平時學習的內容完全不相關的工作進行校園招聘。

2、校園招聘企業一般和校方有合作,給的工資比較低。因為招聘企業肯定給了學校好處,資本家自然要從我們大學生身上討回。

3、校園招聘大學生處於被動的情況,因為剛開始並不是很瞭解所來的企業。只能到招聘現場瞭解。所以使大學生了解時間有限。

大學生是自己找工作靠譜還是參加校招靠譜

網友四:

我認為應該參加校園招聘。

作為一個剛畢業一年的學長來說。參加校園招聘是對應屆生而言一個最好的選擇。自己找工作的話,那是比較麻煩的一件事情。而且每個學校他們都會安排企業見面會。一些企業也會在學校進行校園宣講會。你都可以去參加,聽一下他們的意見。可以對一些企業進行簡歷的投遞。因為一般有些企業對應屆生就有優惠政策,我們應屆生的身份不能浪費,我們必須物有所值。努力打造好自己的簡歷。爭取能被一家優秀的企業招錄。

首先,通過校園招聘或者自己找公司進行面試的鍛鍊,那麼在後面的招聘或面試中會越來越熟悉,那麼就應付自如或獲得錄取的機會就更大。其次,校園招聘有可能是針對一些非常知名的大學的學生說開放的那麼對於不出名的大學的學生也可以過去參與,但是能要在該學校獲得的成績比較好,而且參加的社會勞動或者說和企業所關聯的一些經驗比較符合。但是也沒有關係,可以去聽一聽了解企業的需求,那麼在後面的一些企業當中就更有機會脫穎而出。

網友五:

校園招聘和自己找工作不矛盾,可以同時進行。

職業素養在成功就業裡面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從你的經歷看,你只是沒有遇到滿意的工作而已,你的就業能力應該沒問題。職業素養分為硬技能和軟技能。硬技能就是學校的專業知識,它決定你是否可以做某項工作;軟技能就是你的職業態度團隊精神溝通能力敬業精神等等,它決定你是否可以把某項工作做好。你在大學期間的學生工作一定鍛鍊了你的組織能力、合作能力、溝通能力等綜合素養,這比考幾個證有用很多。企業招人不僅看你學過什麼,更重要是看你會做什麼,看你的軟技能。因此,你大可不必有什麼疑惑,廣開思路,多種渠道,去尋找滿意的工作吧。

大學生是自己找工作靠譜還是參加校招靠譜

網友六:

我覺得這個沒有絕對的答案吧,因人而異吧。人的一生從出生到老去是一個不斷學習與成長的過程,你要在這個過程中學到很多的東西來去應對自己所遇到的問題和難題。要有著眼於一生的眼光。如果自己有自己喜歡的行業,那麼就用心的去做,不要在乎剛開始的收入。剛開始的收入每個人都不是很高的。說的大學生剛畢業之後收入都不會很高的,五年之後瘦了就不同了,四年之後就更不同了,你要謹慎的去選擇自己的行業,慢慢的進入之後慢慢的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