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佳节话“家国”丨宣讲家网评论

点击 “宣 讲 家 网” 可以订阅!

摘要:国庆佳节之际,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深刻理解、体会、感悟和弘扬家国情怀,感恩祖国、感恩党、感恩人民,不断激发自己的历史使命感、报国责任感和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国泰民安,繁荣富强。2018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9周年纪念日。在这九州同歌、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每一个炎黄子孙、华夏儿女都将为伟大的祖国取得的辉煌成就而骄傲、为祖国自豪、为祖国喝彩、为祖国祝福。除此之外,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每一个中国人还应该深刻理解、体会、感悟和弘扬已经传承千年的家国情怀,感恩祖国、感恩党、感恩人民、感恩家人,不断激发自己的历史使命感、报国责任感和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国庆佳节话“家国”丨宣讲家网评论

家是国之基,天下人的家衰国必败,每个家兴旺国才能兴旺发达。《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庭是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在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家庭是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社会组织、经济组织和精神家园。家是国之基,有了千千万万个家庭,才有一个大的国家,国家是小家的聚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和万事兴、天伦之乐、尊老爱幼、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等,都体现了中国人的这种观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的这首《游子吟》,生动表达了中国人深厚的家庭情结。”一方面,家是国之基,家衰国必败。秦朝的陈胜吴广起义、西汉的绿林赤眉起义、东汉的黄巾起义、隋末的瓦岗起义、唐朝的黄巢起义、宋朝的方腊起义、元末的红巾军起义、明末的李自成起义、清朝的太平天国起义,无一不是民不聊生、流离失所、妻离子散的“家衰”局势引发的直接结果,而每一次农民起义也都将国家推向了衰亡的境地。另一方面,家是国之基,家和国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我们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我们精神成长的沃土。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是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因此,我们每一个家庭都应该在严家规和正家风中砥砺道德追求和坚定理想抱负,在履行家庭义务中培育家国情怀和形成担当精神。

国是家之依,国破家必亡,国强家才安。国家是家庭的依靠,国如皮,而家如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如树,而家如枝,树断枝难活。国如母,家如子,母护子而子爱母。一方面,国是家之依,国破家必亡。积贫积弱的国家必然无力保护自己的人民,这已经被我国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所证明。1894年11月21日,日本占领攻陷位于辽东半岛的旅顺,对城内民众进行了四天三夜的屠杀,死难者约2万人,只有埋尸的36人幸免于屠杀。日本兵用刺刀刺杀逃难的百姓,枪声、呼喊声、尖叫声和呻吟声充斥街道,地上浸透了血水,遍地躺卧着肢体残缺同胞的尸体。1900年,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后,无论男、女、老、幼,一概格杀勿论。联军还奸杀孕妇和少女,当众活剥人皮。北京城横尸遍地,无人掩埋。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侵华日军用机枪射杀、刺刀杀戮、集体活埋等残忍手段杀害30万平民及战俘,当时的南京老百姓家破人亡。日军侵占南京期间强奸了成千上万的妇女,强暴案超过两万起。这充分说明了覆巢之下无完卵、国破家必亡的道理。另一方面,国是家之依,国强家才安。新中国成立六十九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取得了举世瞩目、惊天动地的伟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折合12.3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5%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稳定之锚。人民军队紧跟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步伐,在战斗中成长,在继承中创新,在建设中发展,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水平不断提高,威慑和实战能力不断增强。已由过去单一军种的军队发展成为诸军兵种联合的强大军队,由过去“小米加步枪”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发展成为基本实现机械化、加快迈向信息化的强大军队。富国强军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974元,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地域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水灾、旱灾、火灾、虫灾、风灾、雹灾、雪灾、霜灾、地震、泥石流、滑坡、疫病等自然灾害频发。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对救灾工作实行统一领导,通过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较好地应对了各种自然灾害,帮助受灾家庭渡过难关,重新过上幸福生活,国家成为受灾家庭的强大依靠。尽管人类文明已经进入21世纪,但战争和冲突从未完全停止过,家破人亡的悲剧还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上演,而我们国家却一直国泰民安、欢乐祥和。我们一定要感恩党的领导,感恩国家的富强,感恩人民军队的守护,珍惜这得之不易的安定、和谐、富裕、温暖的幸福生活。

家国不可分,爱家必爱国,爱国必爱家。“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命相依、同频共振。在我们华夏儿女的信念中,“家”与“国”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家国不可分,爱家必爱国。如果人人只爱小家,而不管国家,那国家必定衰败;而国家衰败,家庭就会失去依靠与守护。另一方面,家国不可分,爱国必爱家。如果人人只爱国家,而不顾小家,家庭就会失去和睦;而家庭不和,会影响国家的强盛与发展。因此,爱家与爱国要同时兼顾,不可偏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对爱家与爱国逻辑关系的最好阐释。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韩愈的“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诗句,都深深地表达出古人对家的热爱与依恋。家中的父母永远是我们割舍不下的牵挂。爱家须尽孝,爱国须尽忠。爱家是小爱,爱国是大爱,“两爱”相依存,“两爱”相促进。“两爱”冲突时,小爱从大爱。责任和担当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当我们专注于亲情眷念、自我圆满时,不应忘了国家之兴盛、民生之疾苦同样关乎自我之荣辱。更好地兼顾小家与国家,将对小家的深情扩展、延伸到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千百年来,“以天下为已任”的这种传统文化、思想信念、家国情怀,已经融化在炎黄子孙的血液里。华夏儿女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效国之行,是任何力量也动摇不了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壮怀激烈、精忠报国”的岳飞、“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的陆游、“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都是我国古代及近代爱国主义的典范。“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赵一曼、“两弹一星”功勋钱学森、“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为人民服务是最大的幸福”的雷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孔繁森、“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郑培民、“用一腔热血捍卫一方平安”的任长霞、“绿了荒山,白了头发”的杨善洲、“辛苦我一个,幸福千万家”的徐虎,生动形象地阐释了共产党人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理想追求和责任担当。我们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用我们几亿个家庭、13亿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汇聚起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如果我们每一个学生都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每一个农民都为祖国繁荣而耕耘;每一个工人都为国家富强而创造;每一个知识分子都为民族复兴而奋斗;每一个军人都为国家安宁而奉献!那么,伟大而美好的“中国梦”就一定会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指日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