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匪洞”里的女教师:32年工资涨了1200元


“土匪洞”里的女教师:32年工资涨了1200元

麻老师自32年前起,几乎没有因为生病休假过,甚至连怀孕期间,也是每天步行1个多小时上山来学校上课,风雨无阻。

听说我们一早要走,麻玉兰4点就床了。

一月份的湘西,天寒地冻,房前树梢都挂着冰棱,整个山区停电、封路。麻玉兰守着闹铃起床,随后拎起3大刀烟熏腊肉出门。

她摸黑走了1小时山路,终于敲开了小镇旅馆的门。麻玉兰叮嘱旅馆老板,千万不要叫醒我们,等我们走的时候,把腊肉带上就行。此时5点多,天还没亮,55岁的乡村老师又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学校方向挪——还有2个小时的山路等着她去赶。

“土匪洞”里的女教师:32年工资涨了1200元

位于湖南湘西花源吉卫镇夯来村的夯来小学

我们知道,这三刀腊肉,是这位一人一校坚守湘西深山32年的代课老师,所能拿得出手的最好送别礼物。

在漫天风雪的归途里,我们捧着乡村教师麻玉兰的礼物,鼻子泛酸,一言不发——古人赞朋友间的高义,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之说,若和麻玉兰的故事比,也不过如此。

捡牛粪、背柴火的老师

“小小的一棵山梅,虽然小但很甜,不要以为我是小孩,小孩说话就像大人一样”,悠悠苗歌从湘西花塬县吉卫夯来小学的教室中传出,飘荡在曾经匪患猖獗的湘西深山里。

这是夯来小学唯一一名教师(代课老师)——现年55岁的苗族老师麻玉兰正在给她全校20名学生上苗语音乐课,这也是她一师一校的第32个年头。

“土匪洞”里的女教师:32年工资涨了1200元

麻玉兰

夯来小学位于湘西花源吉卫镇夯来村,处于湘黔渝交界,大型溶洞及地下暗河遍布其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山路弯了几十道弯,在山头远远看到红旗飘扬的地方就是夯来小学。

最近几年,扶贫工作队来到夯来村,重新修建了夯来小学的校舍,拥有了三间砖瓦房,一间房子身兼厨房、杂物间和麻玉兰办公室的三大功能,两间教室,学前班在一间,一年级和二年级合用一间,全校共20个学生。

同时给三个年级的孩子上课是件技术活:麻玉兰给二年级上课的时候,一年级也在同一个教室写作业,学前班就在隔壁写作业,40分钟一节课交替进行。这样的教学方式被称为“复式教育”。在条件艰苦的山区,复式教育是很多孩子们有过的经历。

“土匪洞”里的女教师:32年工资涨了1200元

学生们趴在窗台前

“现在的条件和当年比好太多了!”麻玉兰清楚得记得1998年,她第一次到夯来考察,当时仅有一个班,8个学生,三间瓦盖的小木房,用竹枝混杂牛屎木柴围成的墙房,几张破旧的课桌椅摆放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这就是夯来的校舍。

那年起,麻玉兰每天从家里步行四公里的山路,来到夯来小学任教,到今天,她已经待了整整20年。

她不仅仅是这所学校唯一的老师,也是保姆、修理工、清洁工、厨师……每天到校后,麻玉兰要在学校周围打扫一圈,把昨夜出现的牛屎、猪屎捡完;雨天,屋顶滴滴嗒嗒,浸湿整个教室;晴天,则要架上木梯上屋顶改瓦,忙着用铁锤修补课桌椅。

自从国家发放的免费午餐后,麻玉兰的责任更重了,每天早上6点钟就要从家里背上柴火走进学校,清理每天要用的食材,清扫学校周围环境才正式上课。

“土匪洞”里的女教师:32年工资涨了1200元

麻玉兰给孩子们盛饭菜

一师一校的难,并不仅仅在于语数体美音所有课程以及各种杂活都需要麻老师一人完成,也不仅仅在于自孩子们进校开始到放学就无片刻休息。

由于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一师一校”的老师是没有时间生病的。麻老师自32年前起,几乎没有因为生病休假过,甚至连怀孕期间,也是每天步行1个多小时上山来学校上课,风雨无阻。

“我的小儿子,就是算好了在寒假期间出生的。”麻玉兰回忆,开学的时候满月差2天,校长问,你要不要延迟一段时间开学?麻玉兰说,给我两天时间。两天后孩子满月了,她就放下满月的孩子去上课了。转眼20多年过去,当年“特别懂事得在寒假出生”的小儿子已经大学毕业成为了一名警察。

“土匪洞”里的女教师:32年工资涨了1200元

关于家人,关于孩子,麻玉兰说自己有亏欠,有感恩

32年里,工资涨了1200元

村里有一个很有名的“土匪洞”(夯来洞),一年级的小朋友隆雨萱自告奋勇带大家去传说中土匪出没的地方,她家就住在隐藏在三面悬崖环抱的深谷之中的“土匪洞”附近。那会湘西地区冰雪覆盖,已经停水停电数天,麻老师不放心孩子们,每天都会送这些山沟里的孩子们回家。

下午放学后,5个着不同颜色衣服的小姑娘们排着队哼着山歌在麻老师的护送下回家了。夯来村岐径沟连,多被藤蔓绿植环绕,如同天然形成的迷宫,加上沿途冰雪尚未完全融化,大批树木被冻雪折断倒地,回家路并不好走,麻老师一路清除障碍让孩子们安全走过。

“土匪洞”里的女教师:32年工资涨了1200元

放学后,几个女孩子在麻玉兰的护送下回家

孩子一批批长大,护送孩子们的回家路麻玉兰走了一遍又一遍。记得有一天突然下雨,麻玉兰家中粮食还晒着,但她不放心孩子们,把孩子们安全护送到家时,稻谷都被雨水打湿了。

“只有这一次婆婆有点生气了,嘟囔了几句。” 麻玉兰最骄傲的事,就是家人对她的支持。

1986年,高中毕业的麻玉兰受村长委托去了机司小学当老师,当时的工资是200元一年,她的母亲说,“免费都要去当老师。” 不料教师这个职业麻玉兰一做就做了32年。

2000年初,这个贫困村的儿童经常出现辍学,为了使学生不失学,麻玉兰经常用自己微薄的工资替学生垫付学费。每年开学学生们都先学习后交学费,麻玉兰常常到期末快放假才收齐。

如今麻玉兰的工资也仅仅只有1400元,但从她父母到公婆、丈夫、孩子都非常支持她的事业。同样是乡村教师的大儿子更是笑称,“妈妈有她的事业,要管她学校的20个学生,没空帮我们带孩子,我们只能请保姆。”

麻玉兰爱这所学校,爱这里的孩子,这里的老百姓,更爱教书育人这一神圣的职业。她说,“教育教学工作是我人生的全部。”

“土匪洞”里的女教师:32年工资涨了1200元

麻玉兰带着孩子们在课堂上跳舞

“我一个代课老师,哪有退休”

如今麻玉兰已经头发花白了,但从机司到白岩、大老排、如腊,再到夯来,这些大山深处的小学,都留下了麻玉兰青春的足迹。

32年间,麻玉兰教了近千名学生,这个交通不便的“土匪老窝”也出了不少大学生,她的三个儿子全部大学毕业,麻玉兰也升级做了3个孩子的奶奶。

“土匪洞”里的女教师:32年工资涨了1200元

麻玉兰带着孙子孙女到母亲家

我们问麻玉兰老师:“您什么时候退休?”麻老师抿嘴一笑:“我一个代课老师,哪有什么退休。”

这位年过半百的乡村老教师眼神温柔又坚毅:“只要孩子们还需要我,只要我还能爬得上山,上得了课,我就会一直守在这里。”

这是一种笃定又柔软的信仰。

山路漫漫,苗歌相伴,这就是乡村教师麻玉兰的32年——

一人一校一生,只求内心,无问西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