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从张艺谋的《影》中找到了我们自己的影子?

张艺谋导演的新作《影》一改他新世纪后的几部历史剧的人海战术,开始做减法,从影像到配乐,从故事的叙述到参与其中的角色。如果我们大略地梳理这部电影中的主要角色,其实并不超过十位(豆瓣电影的“演员”一栏列出八位),而其中核心角色也仅仅两三位而已。在这不足十位的角色中,出现两位女性:沛国长公主青萍与都督子虞的夫人小艾。

在这场男性的权力斗争中,这两位既在其中又被排除在外的女性角色被建构成一面镜子与假面,见证着男性-权力的运作和斗争,其中的肆虐与血腥以及她们所遭到的利用、排斥、沉默与迫害。

你有没有从张艺谋的《影》中找到了我们自己的影子?


女性只有通过“化装”成男性才能于性别秩序中展现出自己的主体性,但这一主体中“他者”鬼影重重,而由此形成强大的内部张力,导致危机的诞生。而这一状况不正是《影》中沛国长公主青萍的困境吗?

你有没有从张艺谋的《影》中找到了我们自己的影子?


在《影》中,无论是青萍还是小艾,她们的言词相比于其他男性形象都是有限的,这与传统帝制中国对于女性的要求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

你有没有从张艺谋的《影》中找到了我们自己的影子?


1996年周晓文导演的作品《秦颂》英文名为“The Emperor's Shadow”,可译作“帝王的阴影”或“帝王的影子”。在张艺谋导演的这部《影》中,谁是“影子”?又是怎样的“阴影”?除了境州作为子虞的影子之外,其中还存在着另外两层“影子”结构:一是沛王与都督;第二层则是男性(沛王、都督和境州)与女性(青萍和小艾)。就如戴锦华教授在分析《秦颂》时所指出的,“不足为道的反叛者,不过是某种权力结构的投影,或者如影片尝试勉强确立的叙述,一种统治所必需的、又需要予以内在排除的阴影”(戴锦华《性别中国》)。正如法国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曾经所说的一句话:光与影使事物成形。“影”是事物得以存在的内在结构性组成部分。

你有没有从张艺谋的《影》中找到了我们自己的影子?


当境州最终从影子成为都督之后,他会是一个什么样的“都督”/帝王呢?而就如上文分析所指出的,在这个关于权力的封闭循环中,又如何才能打破这一恶性呢?来源于第五代导演的《影》中,我们除了看到权力斗争中的血腥、狡诈和残忍之外,又还能看到权力的什么?而当我们利用其中的女性视角来重新看待这个问题时,发现的真相最终又该如何言说?以什么样的方式表达?在当下中国主流男性知识人作品中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又是被如何作为各式各样工具来利用,以达到对自身问题的回避和遮盖?以及关于权力面目回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