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從張藝謀的《影》中找到了我們自己的影子?

張藝謀導演的新作《影》一改他新世紀後的幾部歷史劇的人海戰術,開始做減法,從影像到配樂,從故事的敘述到參與其中的角色。如果我們大略地梳理這部電影中的主要角色,其實並不超過十位(豆瓣電影的“演員”一欄列出八位),而其中核心角色也僅僅兩三位而已。在這不足十位的角色中,出現兩位女性:沛國長公主青萍與都督子虞的夫人小艾。

在這場男性的權力鬥爭中,這兩位既在其中又被排除在外的女性角色被建構成一面鏡子與假面,見證著男性-權力的運作和鬥爭,其中的肆虐與血腥以及她們所遭到的利用、排斥、沉默與迫害。

你有沒有從張藝謀的《影》中找到了我們自己的影子?


女性只有通過“化裝”成男性才能於性別秩序中展現出自己的主體性,但這一主體中“他者”鬼影重重,而由此形成強大的內部張力,導致危機的誕生。而這一狀況不正是《影》中沛國長公主青萍的困境嗎?

你有沒有從張藝謀的《影》中找到了我們自己的影子?


在《影》中,無論是青萍還是小艾,她們的言詞相比於其他男性形象都是有限的,這與傳統帝制中國對於女性的要求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繫。

你有沒有從張藝謀的《影》中找到了我們自己的影子?


1996年周曉文導演的作品《秦頌》英文名為“The Emperor's Shadow”,可譯作“帝王的陰影”或“帝王的影子”。在張藝謀導演的這部《影》中,誰是“影子”?又是怎樣的“陰影”?除了境州作為子虞的影子之外,其中還存在著另外兩層“影子”結構:一是沛王與都督;第二層則是男性(沛王、都督和境州)與女性(青萍和小艾)。就如戴錦華教授在分析《秦頌》時所指出的,“不足為道的反叛者,不過是某種權力結構的投影,或者如影片嘗試勉強確立的敘述,一種統治所必需的、又需要予以內在排除的陰影”(戴錦華《性別中國》)。正如法國建築大師勒.柯布西耶曾經所說的一句話:光與影使事物成形。“影”是事物得以存在的內在結構性組成部分。

你有沒有從張藝謀的《影》中找到了我們自己的影子?


當境州最終從影子成為都督之後,他會是一個什麼樣的“都督”/帝王呢?而就如上文分析所指出的,在這個關於權力的封閉循環中,又如何才能打破這一惡性呢?來源於第五代導演的《影》中,我們除了看到權力鬥爭中的血腥、狡詐和殘忍之外,又還能看到權力的什麼?而當我們利用其中的女性視角來重新看待這個問題時,發現的真相最終又該如何言說?以什麼樣的方式表達?在當下中國主流男性知識人作品中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又是被如何作為各式各樣工具來利用,以達到對自身問題的迴避和遮蓋?以及關於權力面目迴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