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致敬:畫壇巨匠徐悲鴻


教師節致敬:畫壇巨匠徐悲鴻


教師節致敬:畫壇巨匠徐悲鴻

徐悲鴻被稱為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奠基者,從國立中央大學、北平藝專再到中央美術學院,他一生培養了幾輩畫壇人才,綿延至今日。

過完開學季,教師節來臨。趁著今兒教師佳節,讓小編帶領大家瞭解一下藝術大師徐悲鴻的為師之路。

徐悲鴻一生愛馬,不僅以畫馬揚名中外,更是一位善識“千里馬”的伯樂。經他發現、舉薦的畫家不可勝數。

有人說大樹底下不長草,但在徐悲鴻這棵“大樹”的愛護與教導下,不僅綠草繁茂,還長出了一棵棵“參天大樹”。這些“參天大樹”的成才,造就了中國畫壇的快速發展與興盛。

徐悲鴻門下學生無數,陳曉楠、吳作人、蕭淑芳、傅抱石、艾中信、馮法祀、戴澤、蔣兆和、葉淺予、董希文、周令釗、古元等名家皆受教過他。若要一一細說徐悲鴻與學生們之間的藝事藝聞,恐怕小編寫三天三夜也寫不完。

蔣兆和

教師節致敬:畫壇巨匠徐悲鴻

蔣兆和(1904—1986)

嚴格來說蔣兆和與徐悲鴻的關係有些“小複雜”,不屬於傳統意義上“純師生”關係,用惺惺相惜、亦師亦友來形容兩人之間的關係更為貼切。“良師益友話知音,何期天命不留君。追憶藝途多坎坷,遺教承擔豈千斤。”這是蔣兆和在緬懷徐悲鴻逝世30週年時寫的一首詩。1956年9月,蔣兆和在華東藝專畢業,分配到北京,獲得到中央美院進修一年的機會。後來經人介紹,蔣兆和與徐悲鴻相識了。那時蔣兆和剛20歲出頭,揣著惴惴不安的心情將自己的畫卷打開給徐悲鴻看。徐悲鴻看得十分認真,在肯定他的寫實主義畫風同時,指出了用色、形體刻畫不夠精微。

教師節致敬:畫壇巨匠徐悲鴻

▲ 蔣兆和《流民圖》局部,紙本設色

徐悲鴻愛才,不僅在繪畫上幫助蔣兆和,在瞭解到他艱辛的生活經歷時,感同身受,多有照料。兩人在之後的藝術道路上可謂真誠相待、肝膽相照。

教師節致敬:畫壇巨匠徐悲鴻

▲ 蔣兆和《與阿Q像》紙本設色

後來,當有人向蔣兆和提出為什麼不畫油畫而改畫中國畫時,蔣兆和沉思片刻說:“改中國畫,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受悲鴻先生的啟迪。他深情地說:‘知我者悲鴻也,愛我者悲鴻也。’”細究下來,原來徐悲鴻曾教導過蔣兆和學西畫就是為了發展國畫。徐悲鴻的一番鼓勵使蔣兆和走上了現實主義的道路,他的教誨也成為了蔣兆和終生的奮鬥目標。

蕭淑芳

教師節致敬:畫壇巨匠徐悲鴻

蕭淑芳(1911—2005)

1948年,徐悲鴻擔任證婚人,主持了學生吳作人與蕭淑芳的婚禮,並繪“雙驥圖”相贈,其上題詩一首,“百年好合休嫌晚,茂實英聲相接攀,譬如行程十萬裡,得看世界最高山。”並簽署“作人、淑芳兩弟假期,悲鴻寫賀北平東城,三七年六月五日”。那奔騰不息的駿馬,鼓勵著吳作人蕭淑芳夫婦共攀藝術高峰。

教師節致敬:畫壇巨匠徐悲鴻

▲ 蕭淑芳《一筐雞蛋》油畫

1929年,剛滿十八歲的蕭淑芳是在姐姐的引薦下到中央大學藝術系當旁聽生,師從徐悲鴻。當時的蕭淑芳雖說是旁聽生,仍受到像正式學生一樣的嚴格要求與關心,在作畫時多受徐悲鴻指導。

一日,蕭淑芳正在畫馬,徐悲鴻見後便問:“馬正面的眼睛應該怎樣畫?你試畫看。”這個問題瞬間把很少畫馬的蕭淑芳難住了,便勉強像畫人眼那樣畫了出來。“畫馬大師”徐悲鴻見後搖搖頭,當場示範糾正了蕭淑芳的錯誤,幾十年下來蕭淑芳一直清晰記得馬面正確的結構。

教師節致敬:畫壇巨匠徐悲鴻

▲ 蕭淑芳《人民之香》工筆花卉

蕭淑芳家境優渥,是“蜜罐”長大的小孩,又是女孩,理當嬌弱些。在徐悲鴻帶領學生到偏遠山區風景寫生時,有些擔心條件艱苦的蕭淑芳在再三猶豫後未去,班上的另一位湖南女同學跟著去了。寫生回來後,徐悲鴻既幽默又嚴肅的對她說道:“你這位廣東人沒有湖南人勇敢。”聽到這句話後,蕭淑芳很是後悔沒能同行,失掉一次極好的學習機會。

雖然蕭淑芳只在大學跟著徐悲鴻學了一年的畫,卻使她受用終身。她自己曾說道:“一年南京的學習及生活,使我視野開闊不少,見識了世面。學到很多知識,認識了新的同學、朋友,遊覽了江南一帶風景,是終生難忘的。”

馮法祀

教師節致敬:畫壇巨匠徐悲鴻

馮法祀(1914—2009)

徐悲鴻的首席大弟子馮法祀,在還是一位中學生時就參觀了徐悲鴻的畫展。觀看到徐悲鴻的《田橫五百士》後,覺得眼前一亮,被深深震撼到。畫面中的人物彷彿在訴說,他們或悲傷或憤怒的細微表達,讓馮法祀深刻的感受到了繪畫中畫筆所帶來的力量。讓他堅定的走上了寫實油畫的道路。

教師節致敬:畫壇巨匠徐悲鴻

▲ 馮法祀《劉胡蘭就義》油畫

在徐悲鴻的影響下,十九歲的馮法祀如願考入了南京中央大學教育學院藝術科。在四年的大學生活中,馮法祀直接受教於徐悲鴻。並多次跟隨徐悲鴻外出寫生,在寫生途中徐大師發現了馮同學的作畫天分,被其色調的準確,運筆的速度所驚訝,評價小馮同學的作品是“以急行軍之作法,描寫前後方動人的景象,作法深刻。”

教師節致敬:畫壇巨匠徐悲鴻

▲ 馮法祀《捉蝨子》油畫

馮法祀在大學畢業後,與徐悲鴻的接觸雖有所減少,但師徒兩人一直保持書信聯繫,直至徐悲鴻去世。在徐悲鴻去世後,馮法祀擔任起徐悲鴻國際藝術研究會名譽主席,徐悲鴻藝術學院首席顧問,為恩師的藝術傳播做著積極的貢獻。

戴澤

教師節致敬:畫壇巨匠徐悲鴻

戴澤(1922—至今)

與徐悲鴻初見之時,戴澤還是一位大一新生,懷著滿腔崇拜之情望著臺上的徐悲鴻。當時徐悲鴻講的是《黃桷樹與四川人》,通過對畫中人物與環境的描繪,來表達現實主義觀點,教導大家繪畫時要養成觀察生活的習慣,從身邊畫起。一場演講下來,戴澤深受影響,恨不得仰天長嘆一句“作畫應如此”。

至此之後,他一生都在踐行徐悲鴻的現實主義創作觀念,從現實生活出發,將寫實與寫生有機結合。

教師節致敬:畫壇巨匠徐悲鴻

▲ 戴澤《趕馬車》油畫

隨著時間的推移與自身努力,戴澤慢慢地從當初那位懵懂的學生,成長為有實力的畫家。在24歲那年,受到徐悲鴻的邀請,到國立北平藝專任助教。接到消息後,戴澤十分興奮,只帶著一疊寫生小畫和兩筒油畫白色顏料,飛奔到北平。在這一時期,他創作出了《趕馬車》《和平簽名》等重要畫作。特別是《趕馬車》,徐悲鴻看後頗為感動,並對其做了認真修改。

教師節致敬:畫壇巨匠徐悲鴻

▲ 戴澤《和平簽名》油畫

1953年,徐悲鴻突然離世,留下大量遺物需整理。當時,年僅31歲的戴澤主動挑起了整理遺物的重擔。

在中央美院決定舉辦徐悲鴻遺作展,其著名作品《徯我後》因擱置太久,畫布腐朽不堪,畫面幾乎模糊不清,正當所有人認為修復無望之時,戴澤站了出來。觀察良久後開口說道:“我本身是畫油畫的,也曾在莫斯科參觀學習過油畫修復,對修復油畫還是有些心得體會,這些年來我對老師的畫風也比較瞭解。”於是戴澤承擔起了修復工作,經過幾乎一週的不眠不休,《徯我後》在展覽開幕前完成了修復。

教師節致敬:畫壇巨匠徐悲鴻

▲ 徐悲鴻《徯我後》油畫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徐悲鴻,不只是一位簡單的教畫老師,還教授學為人處事的道理與獨立學習的可貴品質。在藝術道路上竭盡全力的幫助學生,為中國畫壇的發展與興盛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教師節致敬:畫壇巨匠徐悲鴻

教師節致敬:畫壇巨匠徐悲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