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現代農業的3大體系與6化手法

鄉村振興建設的首要任務,即建立使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通過現代科學技術改造、依託現代經營形式發展、利用現代發展理念指導的新型農業體系。現代農業具備較高的綜合生產率,並實現了高度商業化,發展現代農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綠維文旅通過對鄉村振興戰略的梳理,構建“六化”的現代農業打造手法,力求更好地推進鄉村振興及農業現代化。

鄉村振興|現代農業的3大體系與6化手法

現代農業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四大內涵:使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通過現代科學技術改造、依託現代經營形式發展、利用現代發展理念指導。

鄉村振興|現代農業的3大體系與6化手法

現代農業的四大內涵

現代農業不再侷限於傳統的種植業、養殖業,而是圍繞農業生產形成龐大產業集群,在市場機制作用下,農業與其他產業形成穩定的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利益共同體。

鄉村振興|現代農業的3大體系與6化手法

現代農業的三大領域

一、鄉村振興戰略下的現代農業三大體系

鄉村振興|現代農業的3大體系與6化手法

中央強調發展現代農業的步伐

根據十九大報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要求,結合我國農村的實際情況和條件,加快構建現代農業“三大體系”,是推動農業現代化的主要抓手,是現代農業發展的三大支撐。

鄉村振興|現代農業的3大體系與6化手法

現代農業發展的三大體系

(一)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在鞏固提升糧食產能的同時,努力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因地制宜開發各種農業資源,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就是要改變農村僅依靠農業的單一經濟增長結構,促進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因地制宜開發特色農業資源,培育地方特色優勢農業。一方面要深度挖掘農業資源的生態功能,一方面要立足地方資源優勢,探索融合模式,重點扶持特色優勢農業,建立品牌效應。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是優化農業的內部結構,調整農業的品種結構、種植結構和空間結構;二是根據市場客觀發展規律,在質量安全和綠色生態等方面滿足消費者需求;三是對資源和生產要素進行優化配置,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加快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

(二)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

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需要用現代的生產方式對傳統農業進行改造,轉變農業要素的投入方式,不斷增強農業綜合經濟效益和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在增強農業自身生產水平的同時,注重生態環境的開發與保護,堅持推進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強化科技引領作用,促進農業科技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做到農產品質量以及品牌效應的提升,實現“質量興農”。

用現代生產方式對傳統農業進行升級,即深化農業與高新科學技術的融合發展。大力發展循環農業、生態農業。在促進農業發展的同時,加強資源節約和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化、 能源化利用。提高農產品品質,打造特色品牌。

(三)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的構建重點是要培育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規模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農業現代化的引領力量,主要包括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專業大戶等。

創新培育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隨著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大力發展和農業經營體制機制的不斷改革,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健全成為迫切要求,具體體現在服務裝備、 服務平臺、 服務政策三個方面。

二、現代農業的六化打造手法

(一)生產主體組織化

目前我國農村人口依然眾多,而且分散程度高,生產和經營規模小,整體經濟實力、科技水平較低。使農民有序地向現代職業農民轉變,關鍵是加快培育一批與地方農業產業結構相匹配的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以政府部門為主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核心、 農民專業合作社為骨幹、家庭農場為重點、高素質的種養大戶為基礎、各類社會資源共同參與開發,逐步從傳統小農戶生產方式向農產品生產、精深加工、 商品流通與銷售、 農業社會化服務等一體化的產業鏈條轉變。

一方面,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組織化可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緩解小農戶與市場之間的痛點;一方面,便於統一制定產品質量標準、農業投入物標準、生產技術標準等農產品標準體系,從質量和品牌效應方面推動農業提升。

(二)生產手段科技化

科學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重中之重。科技自主創新,需要結合農業生產實際情況,聯合涉農科研企業、農業科研院校、農業科技人才、提升自身的科技創新能力;推動農業生產機械化,是要構建和推廣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體系 是實現現代農業的重要特徵之一;農業的信息化發展,就要將互聯網技術、農業物聯網技術、農產品溯源技術、病蟲害監控技術,廣泛應用到農業生產、加工、倉儲、 物流、銷售過程中,實現遠程數字化、透明化、可視化,不斷融合農業產前、產中、產後三大領域,延長產業鏈條。

(三)產業經營一體化

農業產業經營一體化是關係我國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經濟共同體, 是農產品進行市場化運作的現代農業模式。

現代農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實現特色、優勢農產品的各個產業鏈條的相互銜接,形成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的發展體系。產業經營一體化可促進農業生產精細化、訂單化,推動農業服務專業化、社會化,打通農用物資、農產品流通渠道,大大降低原材料消耗、農業投入物消耗、生產消耗和銷售成本,實現產業效益內部化,從而提升農業產業綜合競爭力。

(四)產業功能多元化

農業不僅具有為人們提供衣、食、住、行等生產、生活原料的經濟功能,還具有社會、 生態、文明等多種非經濟功能。現代農業功能多元化發展是世界範圍內重新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重要基礎,也是近年來農業發展的重點領域。

鄉村振興|現代農業的3大體系與6化手法

多元化的產業功能

(五)利益分配市場化

2018年中央 1號文件指出“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除了生產方面要孵化新型經營主體、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外,創新小農戶與農業龍頭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社、 家庭農場、種養大戶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使利益分配市場化,也是保障農民利益的重要措施。

在我國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一定要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對接。小農戶目前存在耕地細碎化、老齡化、兼業化嚴重、信息手段的能力不強、公共資源分配不合理等問題。從長遠來講,要在市場化的運作機制協調下,支持勞動生產者、產品加工者、商品銷售者、服務提供商等部門,通過勞動服務、訂單農業、共享農業、土地流轉、村集體經濟分紅等形式,建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小農戶之間的利益分享機制,將從事農村一二三產業的各種勞動者聯結在一起,實現利益分配的市場化。

(六)要素配置高效化

目前我國農業面臨著耕地面積規模小、勞動力科技水平不高、生產機械化程度偏低、 農業金融服務不足、農業生產組織化偏低等問題,而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通過市場調節機制, 在產前、產中、產後三個領域合理分配各種生產要素,提升土地、勞動力、科技、資本、 生產經營主體等要素的投入質量和有效配置率,從而有效提高資產產出率和投入要素的生產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