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中国海军的重庆号巡洋舰?

兵戎要志


重庆号原名曙光女神号,是由英国朴次茅斯船厂1937年竣工的一艘巡洋舰。该舰标准排水量5270吨,最大航速32节,主要装备6英寸(152毫米)MK双联炮3门、4英寸MK双联高射炮4门、40毫米维克斯高射炮2门、20毫米厄利孔高射炮8门、21英寸鱼雷发射管2具。



(接收回国途中的重庆号)

1945年8月,英国政府将该舰赠送给中华民国海军,作为对抗战期间在香港损失的中国海关缉私舰的补偿。蒋介石之前说起英国非常反感,觉得他们自私自利,总不把中国放在眼里,这回改变态度,认为英国人出手大方,终于拉了兄弟一把。


(重庆号巡洋舰主炮)

1948年夏,重庆号驶抵南京,成为当时国民政府海军战斗力最强的军舰。10月初,重庆号开赴塘沽、葫芦岛等地配合陆军参加锦沈会战(辽沈战役),蒋介石因为战局不利,心情糟糕,痛斥海军总司令桂永清管理混乱。重庆号虽然多次炮击解放军塔山阵地,但效果不明显,陆军纷纷抱怨海军太不给力。

(蒋介石视察重庆号巡洋舰)

实际上该舰很多官兵不愿意打内战,士兵中间还有人还组织了“重庆舰士兵解放委员会”(简称解委会),准备待机夺舰起义。因此,炮弹打到塔山不过是敷衍了事,凑几下热闹而已。桂永清陆军出身,属于海军技术盲,报告蒋介石说,太靠近恐怕吃水不行,所以只能远远打几炮。



(海军总司令桂永清)

1949年2月25日,重庆号在上海吴淞发动起义,“解委会”和舰长邓兆祥等军官达成一致,军舰顺利驶往解放区烟台。蒋介石火大,下令空军务必炸沉重庆号。重庆号转往葫芦岛隐蔽停泊,又被国民政府空军侦察发现。3月18日、19日,重庆号连续遭到轰炸扫射,为保全军舰,只好自沉。

1951年8月,新中国得到苏联专家帮助,打捞重庆舰出水,拖至大连船渠工程船坞。本来是想重新修复使用,新舰名黄河号,但后来仔细算一下代价实在太大,划不来,最终选择放弃。1960年代,天津641工程指挥部在渤海勘探开采石油,报废的重庆号一度做过指挥部海上宿舍船,不久即被拆解变卖。



(打捞出水的重庆号巡洋舰)

总的来说,重庆号在中国的结局是悲惨的,参加国共内战,经历了被炸、自沉、打捞、报废、拆解、变卖的坎坷命运,没有一天真正保卫过祖国的海洋。


冯杰


有关中国近代海军的问题问海研会就对了,陈悦来回答。

“重庆”号巡洋舰是中国海军史上一艘舰史非常曲折的军舰,大致来说,与其现代的赫赫声名相比,“重庆”实际上是一艘名不符实的“名舰”。


(中国海军接收后的“重庆”舰)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随着中国海岸线的丢失,一批中国海关缉私舰躲入了当时为英国人殖民统治的香港。然而太平洋战争爆发,英军并未能够守住香港,致使这批在香港的中国海关缉私舰也落入日本人之手。

二战结束后,国民政府追溯这件往事,要求英国必须向中国作出相应赔偿,1945年8月英国最终决定将一艘原本租借给中国的大型军舰改为直接赠送,这艘军舰就是后来的“重庆”号。

要准确评价“重庆”舰,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观察:


一、技术上,“重庆”是一艘舰况不佳、设计平平的小巡洋舰

民国政府以索赔抗战时损失的海关缉私舰为由,向英国“碰瓷”,在这种背景下,英国人赠送给我们的,实际也不是什么宝贝。

“重庆”舰原本是英国海军的Aurora号,曾被翻译为“阿罗拉”“震旦”“曙光女神”等,属于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建造的Arethusa(“林仙”)级轻巡洋舰。当时,英国海军根据《伦敦军缩条约》的军控要求,严格控制新造主力舰的吨位、数量,由于在巡洋舰方面还剩余一点点可用的吨位额度,于是就依据这种吨位额度,螺蛳壳里作道场,专门设计了吨位很小、标准排水量只有5000吨级的“林仙”级,共建造4艘。

(英国移交“曙光女神”前,对该舰进行最后改造的设计图纸。陈悦收藏)

(“曙光女神”移交前改造图纸局部,可以看到舰尾的原AURORA舰名牌上打了斜线,示意为将之拆除)

“重庆”所属的“林仙”级,应为是在严格控制吨位的前提下建造,相比起同时代的英国其他轻巡洋舰,给人以“简装版”的感觉。其战斗力实际在同代的轻巡中也很平平,主炮只不过是6英寸口径,共装备3座双联的6英寸MK XXIII舰炮,另有4座双联装的4英寸MK XVI高射炮,2座四联装的40mm口径“乒乓炮”,以及2座三联装21英寸口径鱼雷发射管。比较有看头的是,二战中加装了平面搜索雷达、对空搜索雷达、火控雷达等电子装备。

当二战结束时,“曙光女神”实际上是“林仙”级中舰况问题较大的一艘,因为该舰1941年12月19日在地中海触碰意大利海军布设的水雷,导致舰首的龙骨和舰体结构严重受损,且引起过舰内进水,也就是说是一艘龙骨曾经受过伤的军舰。

可以说,英国人是挑了一条相对最次的轻巡洋舰给中国。


二、从接收时的中国海军视角,“重庆”是一艘不得了的掌上明珠

尽管在英国海军中,“曙光女神”只是一艘吨位小、舰况差、能力平平的小型轻巡,但在1945年英国决定将这艘军舰赠送给中国时,着实令中国海军大为激动。

因为经历抗战后的中国海军,当时所剩的水面作战军舰了了无几,且多是千吨乃至百吨级的老旧军舰,舰型上又多是炮舰、长江炮舰之类。在这种情况下,猛然来了一艘排水量5000吨级的巡洋舰,确实堪称巨舰。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随赠送“曙光女神”,英国同时为中国海军提供舰员培训和接舰训练。从民国时代起,中国海军因为技术装备的落后,海军技术教育也与世界主流脱节,而通过接收“曙光女神”,中国海军的一批官兵获得了包括电子装备在内的大量新装备操作技能的培训,同时也获得了英国海军舰上管理制度、战术战法的培训,是极为难得的机会。

所以,在刚刚接收时,“重庆”是国府的掌上明珠。


三、从接收后的情况看,“重庆”变成了鸡肋舰

英国将“曙光女神”赠送中国后,国民政府以战时首都的名字命名为“重庆”号,级别定为特等舰。1948年8月13日,该舰由邓兆祥率领的接舰官兵,以及英国海军派出的随行顾问驾驶,抵达南京。

(回国途中在新加坡拍摄到的“重庆”舰)

(“重庆”舰归来后,海军总司令部向随舰协助驾驶的英国海军顾问团赠送“同舟共济”锦旗。实际上,在该舰回国途中,英国海军顾问团和舰长邓兆祥之间关系极度紧张,多次发生不愉快事件)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入役之后,“重庆”舰的华丽光彩就很快褪去。

首先是该舰的内部管理极其混乱,一方面因为官兵士气低落(“重庆”舰回国时,正值国内发行金圆券,很多官兵将积攒的外币兑换为金圆券,但不久就遇到了金圆券大幅贬值,很多官兵萌生了受政府欺骗、剥削的感觉。此后,因为海总对“重庆”舰官兵不再按在英国时的标准发放薪金,更使得舰上怨声载道),另一方面也和邓兆祥等军官与桂永清领导的海总存在种种不和睦有关。“重庆”回国后,曾发生了海军总司令桂永清登舰时遭到排斥的荒唐事件,到了国共内战爆发时,蒋介石临时驻节“重庆”舰时,也曾对“重庆”舰上的管理情况大为光火,下面这段是蒋介石驻节“重庆”舰时所写日记的内容:

“我在过去数十年中,曾驻节各型军舰甚多,觉其都很整齐清洁,但此次驻节‘重庆’军舰期间,觉得到处都不清洁,以我驻的司令厅而言,办公桌、箱柜内、卧室睡垫下,到处都是灰尘,而特别令人不解的,厕所马桶旁有一立式扶手,显系备大风浪时手握支撑用的,但其专供握手的把手竟被拆除,这舰上似有很多问题”。

其次,“重庆”归来时,美国援助中国的大量军舰也在到来,诸如“太”字护航驱逐舰、“永”字炮舰,“中、美、联、合”登陆舰艇等。虽然单舰体量上,美援军舰的个头比不上“重庆”,但是美援舰数量规模大,中国海军派往受训的人员多,所受影响大。在这种中国海军急剧美式化的趋势下,势单力孤的英赠军舰“重庆”本就显得格格不入,再加上军舰管理混乱,人心浮动,以至于成了国民政府海军中著名的劣舰。风头很快被美援“太”字舰、“峨眉”舰盖过。

再次,在内战中有个关于“重庆”的著名历史,即辽沈战役时,“重庆”舰曾用舰炮对扼守塔山的解放军阵地实施猛烈炮击,对解放军带来严重威胁。而真实的情况实际出人意料,在炮击塔山行动中,“重庆”的表现非常糟糕。解放军的塔山阵地距离海岸相对较远,而“重庆”舰排水量大、吃水深,又无法抵近海岸,实际上“重庆”对塔山的炮轰是一种“超视距”的盲射。即无法目测到解放军阵地的位置,也无法目测、修正弹着点,只是根据地图来标定射击方位。实际上其炮击所造成的破坏效果不值一提。

而在“重庆”舰上,情况则在继续恶化。1948年,“重庆”发生了一部发电机莫名其妙故障炸毁的严重事件,又发生了大批或是不愿参加内战,或是对职业前途没有希望的水兵逃亡的事件,全舰编制500余人的“重庆”,逃亡水兵人数多达200余人。


四、起义加入人民海军,依旧是鸡肋舰

1948年,因“重庆”舰管理混乱,又加之出现了多达200余人的水兵逃亡。海军总司令部决定派作战处处长卢东阁接替邓兆祥,同时从海军新兵大队抽调200余名学兵上舰填补缺额。

(抵达解放区上岸接洽后,得知“重庆”舰的行动被定性为起义而非投诚后,邓兆祥兴奋的表情)

就在卢东阁率领新兵上舰,开始熟悉“重庆”舰情况,准备和邓兆祥交接期间,1949年2月25日,中共地下党领导的“重庆”舰进步官兵组织发动起义,将军舰从上海开往解放区城市烟台,为补给燃油,又转往解放区城市葫芦岛。

因为发觉到“重庆”舰除发动起义的官兵外,其他大量官兵人心不稳,到达解放区后即将包括舰长邓兆祥在内的数百名人员撤离上岸,接受政治教育。舰上仅留下起义官兵和登舰警戒的解放军等约100余人。1949年3月18、19日,国民党空军第八大队的B-24M轰炸机群连续对“重庆”开始实施轰炸,因为技术岗位人员缺额太多,“重庆”舰未能组织有效的防空。

(国民党空军航拍照片:翻沉在葫芦岛港的“重庆”舰。由于自沉行动事发突然,经历18、19两天轰炸的国民党空军,当再次飞临葫芦岛上空看到“重庆”翻沉后,曾判定该舰是在前几日的轰炸中重创而沉没,后据此论功行赏)

为保该舰不被炸毁,“重庆”于20日下午在葫芦岛港自行注水坐沉,由于注水行动仓促,且缺乏专业规划,导致“重庆”在自沉过程中发生侧翻,使得舰体以及龙骨受损。

(1951年打捞出水后的“重庆”舰。因为自沉时发生了侧翻事故,可以看到舰体的左侧受损严重)

新中国成立后,在苏联专家指导下,于1950年开始打捞“重庆”舰,更名为“黄河”舰,1951年5月16日打捞出水,随后送入大连造船厂进行设法维修。

(在大连造船厂船坞中进行维修的“黄河”舰)

(海军司令员肖劲光与苏联专家现场调研“黄河”舰的修复事宜)

由于“重庆”是英制舰,各种系统与当时人民海军开始引入的苏联制式不符,使得要恢复该舰的战斗能力困难重重。经苏联列宁格勒设计局设计,拟将主炮更换为4座双联装苏式130mm舰炮,副炮改为8座苏联制双联装57mm高射炮,同时更换包括雷达、辅机等在内的配套设备,估价需要经费2亿卢布,为时需四至五年。

由于所需代价太大,且恢复后的实际意义有限,1955年“黄河”舰部队被解散,1957年“重庆”舰做报废处理。


海研会


作为二战后中国海军接受的最大的水面火炮巡洋舰,该舰由英国的远东舰队移交而来。从整体来看,该舰排水量超过5000吨,且装备多门高平两用炮,属于二战早期轻型防空巡洋舰。之所以说是二战早期,并不是指该舰的建造和服役较早。而且其火力的密度只能被称为早期防空巡洋舰,因为相比二战后期各国建造的普遍装备10到14门高平两用舰炮的5000吨级轻巡洋舰而言,重庆号的6门6英寸炮和混搭的8门4英寸炮防空能力明显要略逊一筹,其中很大的原因是二战英国面对的是德国海军,并没有很强的防空需求,所以防空火力并没有美日建造的高性能防空巡洋舰强也是情有可原。

虽然防空性能较差,但是重庆号的反潜和炮战能力由于需要得到了很大的增强,先是在1941年的改装中,重庆号不仅安装了声呐探测装置和反潜火箭弹发射器用来加强该舰对德国U型潜艇的打击能力,该舰还安装了美国提供的火控雷达以用来进行远距离高精度炮战。所以在综合作战能力丝毫不会比美日同时期轻巡洋舰战力差。且该舰继承了英国军舰一直以来的大航程和高巡航速度能特性,使得该舰的部署能力和反应速度较同时的美日同类型巡洋舰可谓要高出来很多。

战后,英国为了保持在远东的影响地位,将该舰送给了中国国民政府。在随后的投诚过程中,该舰在葫芦岛空袭中被中国方面自行坐沉,可谓是十分可惜。然而,历史不能重来,该舰即使保留下来也只会给中国方面和台湾地区带来更多的负担,引起更加激烈的巡洋舰购买建造竞赛,沉没在葫芦岛也可以说是对双方最好的结果。


利刃军事


“重庆”号轻巡洋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赠送给中国的一艘著名军舰,原名“欧若拉”(Aurora)号。后舰上官兵起义,使其成为人民海军最大的军舰,也是第一艘巡洋舰。有意思的是,苏联海军著名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英译名也是“欧若拉”,冥冥之中似有天意。

“重庆”号本为英国“林仙”级轻巡洋舰的4号舰,“林仙”级轻巡洋舰长154.22米,宽15.54米,吃水5.03米,标准排水量5270吨,满载排水量6715吨,装有4台帕森斯透平主机,64000马力。满负荷最高航速31节。配有152毫米双联装前主炮塔2座,后主炮塔1座,102毫米双联装高平两用副炮塔4座,另有 40.5毫米四联装炮2座,三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2组,1941年还加装20毫米双联装高射机关炮3座,20毫米单装高射机关炮2座。“林仙”级上还装备有 1具高角度指挥仪控制塔和284/286对空搜索雷达,273型和271型对海搜索雷达,285型和282型对空火控雷达,拥有当时先进的火控系统。

“林仙”级轻巡洋舰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产物。1号舰下水时间为1934年3月6日,竣工时间为1935年5月23日。“欧若拉”号建成最晚,1936年8月20日下水,1937年11月12日竣工。“林仙”级轻巡洋舰因仅有3座双联装152毫米炮塔,火力较为单薄,不适合参加舰队间的炮战。但在追击敌方袭击舰、保卫己方航线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二战期间,该级舰充分发挥了航速快、续航能力大,尤其是防空能力强的特点,主要承担为舰队防空掩护的任务,经受住了严酷的战争考验。

“欧若拉”号服役后即被编入英国海军本土舰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若拉”号被派往挪威海域及北大西洋海区担任护航和反潜任务。1941年5月24日,在围捕德国战列舰“俾斯麦”号的著名海战中,“欧若拉”号曾和姊妹舰“格拉蒂娅”号轻巡洋舰护卫着“胜利”号航空母舰向“俾斯麦”号发动进攻。同年秋天英国组建K舰队进驻地中海的马耳他海军基地。“欧若拉”号成为K舰队的旗舰,成员包括同型舰“帕涅罗珀”号和2艘驱逐舰。在短短两个月里,K舰队共击沉敌舰11艘,商船21艘,击伤敌舰9艘。“欧若拉”号的勇猛顽强给了意大利海军极大的震慑,意大利海军称其为“银色怪物”。“欧若拉”号后又转战地中海,参加了西西里登陆作战的海上支援炮击以及接受意大利海军投降和接管土伦法国维希政府海军的行动。在整个二战期间,“欧若拉”号总共击沉了1艘巡洋舰,10艘驱逐舰,3艘扫雷舰,7艘登陆舰和7艘商船,重创了9艘驱逐舰,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就是这样一艘战功卓著的军舰,晚景却颇为坎坷。

1948年5月19日英国政府为抵偿代为保管中丢失的中国6艘海关缉私舰,将“欧若拉”号移交国民党政府,由此改名“重庆”号,成为国民党海军中最强大的战舰。1949年2月25日,在舰长邓兆祥率领下,“重庆”号全舰官兵547人在上海吴淞口发动起义。该舰起义后由吴淞口向北航行到达东北解放区。3月19日,国民党军派出多架B-24重型轰炸机对“重庆”号进行轰炸,将其炸伤,舰上官兵遂将该舰自沉于辽西葫芦岛附近的渤海湾内后登陆。

人们并未就此忘记“重庆”号,1951年5月16日“重庆”号被重新打捞出水,送入大连造船厂。因沉没已经两年,要恢复“重庆”号的战斗力并对其进行现代化改装,是一项艰巨而浩繁的系统工程。经过权衡利弊,国家放弃了修复计划。后来“重庆”号舰体被拆解作废钢处理。一代名舰就此消失,仅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还保留着它的舰牌和船钟。

小时候读到过有关“重庆”号的故事,曾经对国家不将这艘重要的军舰修复而感到不解,长大后通过对相关历史的学习研究才知道,在那个年代,将“重庆”号修复是非常不现实的。当时苏联专家对打捞出水的“重庆”号堪验后认为,全部修复“重庆”号需费约2亿卢布,时间约4至5年。而若以此经费造舰,可以建成8艘潜艇或50艘鱼雷艇,其作用远远超过1艘巡洋舰。在那个人民海军还很弱小的年代,修复“重庆”号这样一艘大型军舰,对人民海军的实力提升没有太大的作用,反倒会使其成为易受敌人攻击的大型目标。虽然说历史不能假设,但曾有朋友闲来无事和我讨论如果“重庆”号修复后留在人民海军当中,会有怎样的结局。我仔细想过后认为,就算“重庆”号真的修复了并恢复了战斗力,因为经费问题和易受攻击,只能驻于重要港口内,极少会有出海一露峥嵘的机会,最后的结局是慢慢老去,退役解体。这位朋友以前还问过如果日本把“长门”号战列舰赔给中国会怎么样,我想不管是“重庆”号还是“长门”号,都应该是差不多的结局吧。

现在,人民海军已经有了航空母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