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六君子」中的譚嗣同,死亡的時候竟如此的悲慘

譚嗣同是中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維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學》,是維新派的第一部哲學著作,也是中國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他早年曾在家鄉湖南倡辦時務學堂、南學會等,主辦《湘報》,又倡導開礦山、修鐵路,宣傳變法維新,推行新政。

譚嗣同可謂是一個民族英雄,何為民族英雄?民族英雄是為了國家為了人民而英勇就義的人,是面對死亡能夠大義凜然的人,而他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說起譚嗣同這個名字,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無論是初中的歷史課本還是高中的歷史課本都對他有著極高的讚譽。

“戊戌六君子”中的譚嗣同,死亡的時候竟如此的悲慘

光緒二十四年,譚嗣同參加戊戌變法。變法失敗後,在北京宣武門外的菜市口刑場英勇就義,年僅33歲。同時被害的維新人士還有林旭、楊深秀、劉光第、楊銳、康廣仁,六人並稱"戊戌六君子"。

說說這件事的始末吧,眾所周知晚清時期,清政府是機器腐敗的,一個偉大的帝國竟然渾身是瘡。救國復興幾乎是每一個人的希望。而1895年,30歲的譚嗣同的思想也逐漸的成熟起來,而這時帝國主義正對中國進行侵略,帝國主義的侵略使中國人民陷入到深重的災難之中,譚嗣同對此義憤填膺,開始倡導維新變法。

1897年,譚嗣同完成了維新派第一部哲學著作,也就是我們前面提到過的《仁學》,而後他又創辦了時務學堂,培養維新志士。1898年,譚嗣同創建南學會宣傳變法,功夫不負有心人,同年6月的時候,光緒頒佈了《定國是詔》,決定變法。

“戊戌六君子”中的譚嗣同,死亡的時候竟如此的悲慘

譚嗣同參與領導了這次變法運動,但運動僅持續了一百餘日就宣告失敗了,故而這次運動又稱"百日維新"。

但是好景不長,變法很快就宣告失敗了,變法失敗後,梁啟超和康有為潛逃,只有譚嗣同、康廣仁等六人站了出來,他們也被稱為"戊戌六君子"。

“戊戌六君子”中的譚嗣同,死亡的時候竟如此的悲慘

戊戌六君子很快被抓,並在北京宣武門外的菜市口刑場斬首示眾。人們不知道被斬首的人對中國的命運和前途抱著多麼深的關切,譚嗣同不怕死,他要用自己的鮮血喚醒當時麻木不仁的百姓。他被判處斬首之刑,但是慈禧竟然命令使用鈍刀,鈍刀砍頭,一刀不能落地,而譚嗣同竟然被砍了30多次。

譚嗣同死前承受的痛苦是我們無法想象的,但是他的鮮血卻終於喚醒了一部分的愛國義士,他的死終究是意義非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