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作品得自然之妙者爲上品,那麼,何爲自然之妙?

一為筆法自然。前輩論筆法多以自然之物象擬喻,如衛夫人《筆陣圖》中所述:橫如千里陣雲,隱隱然其實有形。點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不僅描繪出筆畫的形狀,還有動態之感,寫盡了高妙筆法之生動。姜夔續書譜雲:折釵股欲其曲折圓而有力。白石道人不講如何書寫折彎,而以釵的狀態做比,古時的釵為常見的首飾,多用金銀所制,有韌性不易折斷,將釵用力彎折而不斷,其彈性,力度躍然紙上,以此類比書法線條之圓實,遒勁爽利,表現出力感美。

書法作品得自然之妙者為上品,那麼,何為自然之妙?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懷素曾與顏真卿論草書,素曰:吾觀夏雲多奇峰,輒常師之,其痛快處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用飛鳥投林、驚蛇入草來描述筆勢輕靈飛動,迅疾突然,表現草書的快捷與流暢。姜夔《續書譜》稱:屋漏痕者,欲其無起止之跡。古代房屋牆壁為磚壘砌,錯落有致,凹凸不平,若牆壁漏水,其下行痕跡必然是順牆壁之勢蜿蜒頓挫而下,而不是飛流直下。李斯用筆法:夫用筆之法,先急回,回疾下;如鷹望鵬逝,信之自然,不得重改。送腳,若游魚得水;舞筆,如景山興雲。或卷或舒、乍輕乍重。皆以自然之物象以喻筆法。

書法作品得自然之妙者為上品,那麼,何為自然之妙?

懷素自敘帖

其二為書者狀態自然。蔡邕《筆論》有云: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後書之;若迫於事,雖中山兔毫不能佳也。這裡點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書寫狀態,任情恣性,迫於情事。王羲之在極其瀟散的狀態下寫出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顏真卿在悲憤扼腕之間寫出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皆出於任情恣性。

書法作品得自然之妙者為上品,那麼,何為自然之妙?

祝枝山書法作品

意在筆前,文向思後,是有意作書,還不是作書自然的最高境界。最高境界應該是心忘乎手,手忘乎筆,心手兩忘,一片神行!沈尹默眼睛幾近青盲之下,寫就的紅色里程碑,讓人驚歎為神來之筆。這讓我想起了一個書法界之外的故事,中國男籃以三分聞名的前國手胡衛東,可當有人問起他是怎麼練就遠程發炮的火眼金睛時,老胡卻笑了,因為他投籃時根本不看籃筐,既近視又散光的他其實根本看不清籃筐。 既然看不清楚,所以自己投籃的時候乾脆不看籃筐。真可謂籃筐在心中。

書法作品得自然之妙者為上品,那麼,何為自然之妙?

王鐸書法作品

書法作品得自然之妙者為上品,那麼,何為自然之妙?

沈尹默書法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