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採摘300多年的鴨梨、重20公斤的葫蘆,過一次接地氣的中秋節

俗話說:春賞花、夏看綠、秋嘗果、冬品樹。

初秋的時節,恰逢中秋佳節和國慶節的期間,去嘗一嘗那田間園中的果子該是一件讓人興奮又難得的事情了。

於是,我們驅車去往了聊城,或許你會說,聊城有什麼呢?在未去到之前,我的卻也是懷疑,但是走進了聊城,才是真正的收穫了一場秋日裡的瓜果盛宴。

【中華第一梨園——冠縣】

聊城採摘300多年的鴨梨、重20公斤的葫蘆,過一次接地氣的中秋節

從聊城市區驅車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便可抵達冠縣,冠縣是聊城最西邊的一個縣城,可謂是一處冀魯豫三省交界處的縣城,走進冠縣才知這個小小的地方竟是中國鴨梨之鄉、中國毛白楊之鄉,而它深厚的文化底蘊,更是讓我吃了一驚,那名揚天下的查拳、柳林花鼓、郎莊麵塑均是起源於此,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聊城採摘300多年的鴨梨、重20公斤的葫蘆,過一次接地氣的中秋節

聊城採摘300多年的鴨梨、重20公斤的葫蘆,過一次接地氣的中秋節

這次走進冠縣,只為吃一吃那梨樹上甜美多汁的鴨梨。冠縣種植梨樹歷史悠久,而且當地許多村子的村民也以此為生,豐富的梨樹自然景觀資源和深厚的梨文化都讓這個小小的縣城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

聊城採摘300多年的鴨梨、重20公斤的葫蘆,過一次接地氣的中秋節

聊城採摘300多年的鴨梨、重20公斤的葫蘆,過一次接地氣的中秋節

在冠縣有一處“中國第一梨園”的園子,哪裡有成片的梨樹,而且其中有你說不過來的品種。梨園內有一“梨樹王”,高8米,二人合抱才可將樹抱住,已有330多年的樹齡,直到現在那梨樹王的枝幹上還掛著數不清的梨子呢。年產鴨梨達1500餘公斤,樹型之高大,樹齡之古,產量之豐厚,均為全國第一。

聊城採摘300多年的鴨梨、重20公斤的葫蘆,過一次接地氣的中秋節

聊城採摘300多年的鴨梨、重20公斤的葫蘆,過一次接地氣的中秋節

梨園內的梨樹可達30萬畝,其中也有眾多的品種,比如:鴨梨、豐水梨、長把梨等等,任由你在其中穿梭,採摘。咬一口,都是滿嘴的汁水,甘甜美妙。這個秋季,去梨園採摘便是最美妙的事情了。花開花謝,梨青梨黃,一片片的梨樹,伴著悠悠的果香,似乎生活都香甜了起來。

聊城採摘300多年的鴨梨、重20公斤的葫蘆,過一次接地氣的中秋節

【圓鈴棗之鄉——荏平肖莊】

聊城採摘300多年的鴨梨、重20公斤的葫蘆,過一次接地氣的中秋節

除了梨,這個青黃交接的時候,便是棗子最好吃的時候了,每日清晨的霜霧打溼的何止是棗樹上的枝枝葉葉,更是那棗子紅了一半的清涼。那即是到了聊城,更不能錯過聊城肖莊的圓鈴棗,這個圓鈴棗之鄉,在初秋豐收的季節,更是熱鬧的讓人慾罷不能。

聊城採摘300多年的鴨梨、重20公斤的葫蘆,過一次接地氣的中秋節

聊城採摘300多年的鴨梨、重20公斤的葫蘆,過一次接地氣的中秋節

茌平的圓鈴大棗有3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是全國大棗型中最著名的品種之一。走進採摘園中看見一顆顆偌大的棗子在枝頭晃晃悠悠,那個大皮薄、色鮮質細的感覺,在還未品嚐棗子的味道之前,都已經溢出了腦海……

聊城採摘300多年的鴨梨、重20公斤的葫蘆,過一次接地氣的中秋節

聊城採摘300多年的鴨梨、重20公斤的葫蘆,過一次接地氣的中秋節

今年的收成還是不錯的,看在園中揮著長杆打棗農民的嘴角便可知道了這一切,他們臉上帶著皺紋的笑容,早就暴露了這一切。地下的尼龍布裡兜起來的何止那鮮紅的棗子,更是這一年他們付出的辛勞。

聊城採摘300多年的鴨梨、重20公斤的葫蘆,過一次接地氣的中秋節

茌平縣棗鄉生態園裡有一個500年樹齡的“棗樹王”,可謂是經歷過風吹雨打,走進跟前你還能輕易的看見那枝頭掛著的密密麻麻的棗子。

聊城採摘300多年的鴨梨、重20公斤的葫蘆,過一次接地氣的中秋節

【運河葫蘆風情文創小鎮】

聊城採摘300多年的鴨梨、重20公斤的葫蘆,過一次接地氣的中秋節

說起來,也算是走過不少城市的人,但是在聊城的竟然第一次見識到了那麼多種類的葫蘆,似乎我的印象中,葫蘆是一種可以做成盛水的舀子的東西而已,未曾深入的想到,那小小的葫蘆,可以長大到比人的頭都要大,小的話比人的手都要小……

聊城採摘300多年的鴨梨、重20公斤的葫蘆,過一次接地氣的中秋節

聊城採摘300多年的鴨梨、重20公斤的葫蘆,過一次接地氣的中秋節

那日下午沿著一片偌大的向日葵田,駛進了運河葫蘆風情文創小鎮,本也沒有帶著多少欣喜的心情,卻是在走進園區的時候,看見地上奇怪造型的物件,一問才知是葫蘆,這才忽然一下子便萌生了好奇的感覺。

聊城採摘300多年的鴨梨、重20公斤的葫蘆,過一次接地氣的中秋節

聊城採摘300多年的鴨梨、重20公斤的葫蘆,過一次接地氣的中秋節

運河葫蘆風情文創小鎮在新北環以北,與馬頰河,南水北調、古運河交叉區域的中心部分。整個小鎮是締造了一種以葫蘆場景為主,運用鄉村的風情。這或許不僅僅是從前的農業,更是一種創新的農業形式。

聊城採摘300多年的鴨梨、重20公斤的葫蘆,過一次接地氣的中秋節

聊城採摘300多年的鴨梨、重20公斤的葫蘆,過一次接地氣的中秋節

這裡的葫蘆絕對有你沒有見過的樣子,他們可大可小,可圓可扁,更可長可短,有來自國外的品種,更有國內特殊的品種,培育出不同的葫蘆,在他們的生長過程中加以塑造,變成了不一樣的造型。其中,在我們出去遊玩的景區中會看見各種類型的葫蘆工藝品,他們未採摘之前就是在這樣被藤曼環繞而成的支架下,塑造成一個別樣的世界。

聊城採摘300多年的鴨梨、重20公斤的葫蘆,過一次接地氣的中秋節

秋風送爽,真的是這樣,這樣一個閒適的季節,就該去田間地頭猜猜泥土,吹吹那來自地面上的風,這才是最最本真的生活呀。就去聊城採摘,吃鮮貨,過一此與眾不同的假期。

【關於作者丨乍暖】

(自媒體作者 · 旅行達人)

一個想要從南走到北、再從東走到西的我、一個想要撒一點野的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