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袁岳:文創產業,該以什麼樣的姿勢離變現最近

對話袁嶽:文創產業,該以什麼樣的姿勢離變現最近

| Vol.262 |

近年來,“文化產業”、“文化創意產業”話題非常熱,但大家的討論往往只停留在概念層面,到底“文創”或者“文化產業”是什麼?中國的“文創”還有哪些可能?

帶著這些問題有聲Voice在文創獨角獸峰會上採訪到了飛馬旅聯合創始人袁嶽。

成立於2011年的飛馬旅是由成功創業者、媒體管理機構、領先的信息研究管理諮詢機構等共同發起創立,為中早期創業企業提供創業管理服務的機構,文創類是其中一個線條。

在今年全國雙創週期間,飛馬旅在武漢成立了2億飛馬武漢天使基金和10億文創產業基金,希望打造華中最大文創街區。

對話袁嶽:文創產業,該以什麼樣的姿勢離變現最近

身兼多重身份的袁嶽,既是飛馬旅聯合創始人、首任CEO,也是零點研究諮詢集團董事長、新滬商大商學院院長、北京大學社會學博士。但在這些光環之前,袁嶽還曾有過一段公務員經歷。

從西南政法大學碩士畢業後,袁嶽聽從父母的教導進入了國家司法部辦公廳從事文字秘書工作。然而,註定要“折騰一輩子”的袁嶽很快就發現部委機關這種一切循規蹈矩的生活並不適合自己,最終選擇辭職下海。

袁嶽打趣道:“這段經歷讓我深刻認識到人要天天創新不容易,但人幾十年如一日的不創新更不容易。”

因此,成為企業家後的袁嶽,也常常鼓勵大學生多去嘗試,多去折騰。在他看來,世界上最合適的分配方式就是讓雞呆在窩裡,讓鷹飛在天上:“我其實不是鼓勵大家都得去創業,而是希望同學們不要怕嘗試、怕折騰,只有嘗試了才知道自己是鷹還是雞。”

文創是文藝復興or新文化運動?

談起中國當前的文創行業,袁嶽很是“來勁”,並提出了一個新詞——“新文創”。

他認為在娛樂消費升級的背景之下,傳媒和文創產業迎來了一個非常利好的好時代,“現在消費升級的概念很火,百姓在滿足了口腹之慾後,還需要精神方面的滿足,這就是新文創市場的存在”。

對話袁嶽:文創產業,該以什麼樣的姿勢離變現最近

“年紀大的搞文創是文化復興,而我們搞的是新文化運動。”這場文化運動不僅是繼承過去的文化,更是在這個特殊的時代創造新型的文化。

過去文化總把自己標榜為一個領域,跟其他領域不往來,而今天新文創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將文化與新興的要素組合起來,為消費者們帶來更優質的服務。

袁嶽表示,如今文創產業已經形成了巨大的需求,然而具體的工藝卻跟不上,傳統產能過剩、新產能缺乏是現代產業一個普遍的現狀。但文創產業也屬於創意產業,它高度依賴文化的創新意識。

“文創本身就是一種啟蒙,需要以靈活、生動的內容啟蒙受眾。每一代人要創造出屬於自己時代的東西,才能讓每一代人都能感到興奮。”

那什麼樣的文創項目才能離變現更近呢?袁嶽認為文創競爭主要是圍繞如何爭奪受眾的注意力,並圍繞受眾的注意力展開多種經濟附加值服務,因此能夠讓用戶留存的時間越長,項目就越有可能實現變現。

同時,袁嶽注意到現今文創最大的特點產品、營銷、渠道一體化,“過去產品、文化、設計、營銷等都是分開的,但今天,文創內容本身就包含了營銷自身,用新媒體掌握受眾,在掌握的受眾上實現商業化。”

打造武漢的文創聚集地

談及飛馬旅為何來到武漢簽約文創項目的落地,袁嶽也給出瞭解答:“武漢年輕文化較盛,有著很好的文創土壤。武漢的年輕文化有三個特點:首先,武漢大學生資源豐富,學生和社會的流通度也較高,反觀上海大學生在上學期間大多都在大學城,與真正的上海是存在脫節的;其次,武漢位於中國中部地區,九省通衢,人口的流動性也比較好。而且這裡有著包容的創業環境,就像當年的漢正街,外地人到武漢來做生意也能做出一番成績。”

事實上,近年來武漢文創產業的進步也有目共睹。今年初,武漢市提出,在中心城區,加快建設文化功能集聚區,至2020年,建成與超大城市相匹配的文化產業功能體系,文化產業增加值佔GDP百分之五以上,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

對話袁嶽:文創產業,該以什麼樣的姿勢離變現最近

作為一個在上海創業了25年的企業家,袁嶽表示在武漢的江岸也找到了當初在上海創業時代的感覺。袁嶽相信,未來大家一提到黎黃陂路,就能想到這是一個文創聚集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