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助推高質量發展

「关注」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助推高质量发展

“2018市場監督管理論壇”於9月6日-7日在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本屆論壇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廣東省人民政府主辦,中國市場監督管理學會、廣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廣州市人民政府承辦,主題是“公平競爭與高質量發展”。論壇將圍繞實施競爭政策、營造公平有序競爭環境、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廣邀專家學者和企業家代表建言獻策。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在市場監管方面大膽探索、先行先試,始終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不斷強化和創新市場監管體制機制,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行了有益的實踐探索。

改革創新市場監管 為廣東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改革開放40年來,市場監管的改革創新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當前廣東市場主體蓬勃發展,營商環境日益優化,市場潛力、社會活力進一步釋放。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達8.99萬億元、連續29年穩居全國首位,進出口總額連續5年超6萬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率先超萬億元,區域創新綜合能力排名躍居全國首位,經濟發展穩中向好勢頭愈發鞏固,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廣東在全國率先開展市場監管改革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有目共睹的成績。

——創新探索,改革步伐走在前列。廣東充分發揮改革創新試驗田作用,在商事登記、互聯網+政務服務、產品准入、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探索市場監管新機制、跨區域消費維權合作等領域先行先試,取得了豐富的理論經驗和實踐成果,為全國推動市場監管改革提供了重要參考樣本和經驗借鑑。

——制度先行,改革設計影響深遠。廣東在全國率先試行註冊資本認繳制和年檢改年報改革,率先開展“先照後證”改革,率先立法引領改革,出臺《廣東省商事登記條例》《廣東省市場監管條例》,率先對標國際開展開辦企業便利度評估,一系列改革理念和制度設計上升為國家改革舉措。

——行穩致遠,改革成效積極豐碩。廣東的市場監管改革為市場主體繁榮發展提供了有效保障,夯實了經濟發展的微觀基礎,促進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市場主體總量、日均新登記企業數量均居全國第一,高新技術產業、新興服務業、“互聯網+”等新產業、新業態快速發展,為經濟轉型提供了新動能,帶動擴大了就業和稅收,有力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鞏固了廣東第一經濟大省的優勢地位。

市場活力持續激發 市場主體數量逾千萬

近年來,廣東推進市場監管現代化的腳步鏗鏘向前、從未停歇。

——始終堅持簡政放權,著力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以商事登記便利化作為切入點,堅持對標最優最先進,大力簡政放權,在全國率先開展商事制度改革,先後實施“三證合一”“五證合一”和“多證合一”,推動“先證後照”改為“先照後證”再到“證照分離”“照後減證”,變註冊資本實繳製為認繳制,實現全流程電子化商事登記全覆蓋,促進政府職能加快轉變,基本構建了與國際普遍趨勢相適應的商事制度體系,持續激發了市場活力和創造力。率先開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徹底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大力推進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簡化審批程序改革試點,深化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各類新企業、新產品、新藥品不斷湧現。截至2018年8月底,全省實有各類市場主體1097.6萬戶,每千人擁有企業41戶,已超越中等發達經濟體最高水平。

——始終堅持創新監管,著力營造公平公正市場環境。全面推動市場監管機制創新,變“九龍治水”“分段監管”為“聯合執法”“綜合監管”,大力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和綜合執法改革。全面開展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規範實施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有效糾正和堅決制止指定交易、地方保護和組織經營者壟斷行為。全面加大製假售假違法行為打擊力度,建立健全國家(廣東)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和守信聯合激勵、失信聯合懲戒機制,重拳打擊嚴重擾亂市場秩序行為,統一規範、權責明確、公正高效、法治保障的市場監管體系和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初步形成。“十三五”以來,全省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共查處各類違法違規案件16.2萬宗,案值6.8億元,罰沒7.9億元。

——始終堅持優化服務,著力提升企業群眾滿意度。著力強化質量安全監管,建立產品傷害監測體系和風險評估機制,在全國率先開展電梯、氣瓶等特種設備安全監管體制改革,落實特種設備使用管理權人“首負責任”。加強對重點領域食品藥品生產經營企業的日常監管和飛行檢查,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組建中國(廣東)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成7個國家級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知識產權保護有力有效。大力推進消費維權,率先構建消費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創新維權模式,完善維權機制,加大公益訴訟力度,為百姓營造了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十三五”以來,全省系統共受理消費者投訴134.9萬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4.7億元。

堅持創新監管 著力營造公平公正市場環境

今年適逢改革開放40週年,廣東要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改革開放再出發,對標國內外最優最好最先進,著力營造公平公正市場環境。

一是以商事制度改革為重點,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實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進一步放開對服務業、民營經濟的准入限制。大力壓減企業開辦時間,確保年底前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5個工作日內。進一步推進“多證合一”,全面實施“證照分離”,持續推動“照後減證”,著力破解“准入不準營”難題,提高社會投資創業效率。簡化和完善企業、個體工商戶註銷流程,探索簡易破產程序,有效釋放社會資源。

二是加快構建競爭政策體系,加大競爭執法力度,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全面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堅決打破行政性壟斷。加大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價格法等執法力度,嚴肅查處達成實施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依法制止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行為,打破地域分割和行業壟斷,保障市場公平競爭。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探索懲罰性鉅額賠償制度,增強打擊侵權假冒違法行為的震懾力。

三是夯實質量基礎,提高產品和服務供給質量,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開展農產品、食品藥品、工業消費品等重點領域質量提升行動,推動消費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完善企業服務平臺,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產品檔次,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廣東名牌產品。促進質量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與開放共享,提升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綜合服務能力。深入推進標準化工作改革創新,以高標準引領高質量發展。

四是完善監管體制機制,創新監管方式,著力提升市場監管整體效能。推進市場綜合執法改革,建立健全綜合監管部門和行業監管部門的協調配合機制。建立以“雙隨機、一公開”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加強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技術在市場監管中的應用。落實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加強行業自治功能,充分發揮社會公眾、中介機構、新聞媒體等對市場秩序的監督作用。

五是堅守質量安全底線,嚴厲打擊假冒偽劣行為,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落實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四個最嚴”要求,確保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安全。強化產品質量監督抽查、證後監管、召回等安全監管措施,深化特種設備監管體制改革。持續推進重點商品專項執法打假行動,集中整治一批質量安全重點產品、重點行業、重點地區,讓人民群眾買得放心、用得放心、吃得放心。

六是深化對內對外合作,提升市場監管區域化、國際化水平,形成聯防聯控、綜合監管新格局。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契機,聯合港澳開展區域、國際標準研製,推行認證認可、檢驗檢測互認制度。深入推進泛珠區域市場監管、人才交流等合作,實現跨省區執法打假信息和資源共享。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監管標準、制度、規則等制定工作,建立知識產權國際維權合作和援助機制,有效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和貿易摩擦。

市場監管改革創新任重道遠,廣東將在新的起點上再出發,在強化市場監管、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當好“主力軍”、下好“先手棋”,不斷推動市場監管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為開創市場監管新局面、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聚焦民生 突出重點

持續開展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

近年來,廣東省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及時回應社會關切,聚焦民生熱點,突出重點問題,持續不斷開展競爭執法專項整治。

注重重點整治。2016—2017年,連續兩年針對公用企業利用優勢地位破壞市場競爭、損害消費利益問題,對供水、供電、供氣、公共交通等公用企業開展專項整治,查處了一批有影響力的限制競爭案件,有效減輕企業負擔,保護消費者權益。2017年,針對老年人受騙問題,對推銷保健品、醫療器械的“老人免費體驗店”開展專項整治並取得較大成效。2018年,以貫徹實施新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為契機,組織全省各有關部門共同開展為期4個多月的打擊不正當競爭保護品牌商譽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嚴厲查處網絡市場中各類侵犯知識產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注重案件查辦。在專項整治和日常監管執法工作中,全省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廣拓案源,深挖線索,大力查處各類不正當競爭行為。近三年來,共查處不正當競爭案件9687宗,案值2.37億元,罰沒款1.23億元,其中,查處了侵犯知識產權案件1723宗,案值超過3000萬元,維護了一批國際、國內知名企業的合法權益。自2011年以來,省工商局積極發揮工作主動性,經原工商總局授權,立案查處了3宗壟斷案件,涉及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以及壟斷協議三種違法類型;依法核查並處置涉嫌壟斷線索36宗。此外,廣東省工商局還積極協助總局核查利樂包裝、微軟有限公司涉嫌壟斷案件的調查工作。

注重規範指導。廣東省工商局通過制定下發《廣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經濟檢查案件督辦制度》等制度,指導基層不斷提高執法效能,規範執法行為。注重通過案件的查辦規範行業的經營秩序,針對小區物業管理企業限制競爭行為較為突出的現象,以廣東省工商局名義向省物業管理行業協會發出行政建議書,要求行業協會積極發揮引導作用,形成企業自治、行業自律、政府監管三位一體的良性互動局面。

注重競爭審查。堅決貫徹《國務院關於在市場體系建設中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的意見》,完善內部審查機制,細化審查標準,明確審查程序和分工,對自身發佈的所有規範性文件進行審查清理,防止出現妨礙公平競爭和市場統一的權力濫用行為。對涉及政府及其所屬部門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的投訴,依法開展核查,積極提出行政建議,促進政府及其所屬部門依法行政。省工商局開展公平競爭審查工作的情況受到了國家公平競爭審查專項督查組的肯定。

數說高質量發展

廣東市場主體數量比改革開放初期增長48倍

自2012年在全國率先開展商事制度改革(以下簡稱“商改”)以來,廣東省市場主體持續快速增長。截至2018年8月底,全省實有各類市場主體1096.31萬戶,佔當前全國實有市場主體總量的十分之一以上,比40年前改革開放初期的數量(1978年我省市場主體22萬多戶)增長了48倍。目前,我省實有市場主體總量、企業以及私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個體工商戶戶數等五項指標均位居全國第一。

現有市場主體存量比商改前翻了一番

商改前的2011年末,全省存量市場主體為487.58萬戶,目前的1097.6萬戶比改革前的歷史存量翻了一番多。2012年至2017年各期末,全省實有存量市場主體戶數分別為516.39萬戶、582.41萬戶、673.74萬戶、775.95萬戶、896.63萬戶、1025.63萬戶,2012年至2017年各期末與上年同比增長率分別為5.91%、12.78%、15.68%、15.17%、15.55%、14.39%,自2013年起每年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率。

商改六年半來,我省新登記市場主體累計達到929.69萬戶。從2012年至2017年新登記市場主體逐年遞增,年均新登記戶數超過135萬戶。其中,2012年全省新登記市場主體81.64萬戶,2013年110.76萬戶,2014年130.59萬戶,2015年138.76萬戶,2016年161.58萬戶,2017年195萬戶。2013年至2017年,與上年同比增長率分別為35.68%、17.9%、6.26%、16.45%、20.68%。2018年,預計全年新登記市場主體超過200萬戶。

每千人擁有企業數超越國際中等發達經濟體最高水平

2018年上半年,全省新登記市場主體111.36萬戶,日均新登記市場主體6152戶,同比增長24.96%,其中,日均新登記企業2790戶,同比增長16.93%。自我省全面推開商改以來,歷年日均新登記企業分別為2014年的1366戶,2015年的1674戶,2016年的2160戶,2017年的2476戶,及至2018年上半年的2790戶,再創新高。

商改六年半來,全省每千人(按常住人口計算)擁有企業數不斷增長,從2011年末的13戶發展到2012年14戶、2013年17戶、2014年20戶、2015年25戶,2016年32戶,2017年38戶。2018年6月末,全省每千人擁有企業41戶(全國每千人擁有企業23.2戶),其中,珠三角地區每千人擁有企業67戶。從國際比較來看,該項指標,發達國家一般50戶左右,中等發達國家20至30戶。目前,全省該項指標已超越中等發達經濟體最高水平,珠三角地區達到發達經濟體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