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成都车展新能源车看点这么多,还买什么燃油车?

燃油车正被加速抛弃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受益于相关政策的新能源车则无可避免的成为了车展的重头戏。即将在8月31日,2018成都国际车展开幕日亮相的一大波新能源汽车已经达到天府之国,趁着没被火锅、串串辣翻之前,赶紧看看哪些新车最有惊喜。

北汽新能源EC3

新车亮点:EC系列升级产品

北汽新能源在国内自主品牌中起步较早,EC系列也早已是当家产品之一,而EC3就是EC系列的全新升级车型。EC3对外观进行了全新设计,前脸从Logo两侧伸展张开的线条,一直贯穿至前大灯内,车身侧面则有跨界车型的影子。

2018成都车展新能源车看点这么多,还买什么燃油车?

新车的内饰看起来更加简约,大尺寸的全液晶仪表和悬浮中控大屏提升了车内的科技感。如果你细心留意,还会发现内饰版颜色和车型外观颜色保持一致。据买车君了解,新车的综合续航里程也会有所提升,具体参数信息在上市时将会详细公布,车友们记得留意买车君的现场报道。

2018成都车展新能源车看点这么多,还买什么燃油车?

短评如果你不想花太多钱体验一辆纯电车型,补贴后的EC3不妨了解一下。

荣威MARVEL X

新车亮点:超长续航里程、价格高

荣威MARVEL X上市后将成为荣威旗下的旗舰新能源车,从产品定位也能看出,该车价格不便宜。MARVEL X基于荣威光之翼Vision-E概念车打造而来,性能和智能是这款车的最大看点。

2018成都车展新能源车看点这么多,还买什么燃油车?

首先来说说性能方面,荣威MARVEL X两驱Premium版电池电量为52.5kWh,最大功率137kW,峰值扭矩410牛·米,工信部续航里程为403公里。在用户最关心的续航里程方面,目前荣威MARVEL X表现较为突出。至于“智能”一向是上汽的王牌项目,搭载互联网汽车智能系统3.0,MARVEL X除了有AI语音、智能支付、手机远程控制等功能,智能驾驶也将成为一大看点。

2018成都车展新能源车看点这么多,还买什么燃油车?

短评

有了前几年的技术铺垫,荣威有望借助MARVEL X打进高端这一细分市场。至少,价格够高

欧拉iQ

新车亮点:长城新能源品牌欧拉首款车型

欧拉是长城汽车旗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首款车型iQ已确定将在成都车展上市。iQ的外形突破了长城固有的设计风格,前脸看起来十分前卫,接受度也较为极端。从车身侧面来看,新车的跨界风格浓郁,与WEY的老对手领克有的一拼。

2018成都车展新能源车看点这么多,还买什么燃油车?

车身尺寸方面,iQ的长宽高分别为4445/1735/1567mm,轴距为2615mm。对手锁定为吉利帝豪GSe,两车的造型也有相似之处,评价两极化。续航里程方面,iQ搭载的电动机提供最大功率120kw,最长续航里程360公里。在快充模式下,只要25分钟就能从30%充到80%电量,而慢充则需要将近8小时。

短评从iQ的定位明显可看出长城切入家用车市场的决心,肩负着长城开辟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任。

比亚迪宋EV 500

新车看点:颜值高、续航+配置提升

宋EV 500是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又一代表作,尤其是颜值明显提升后的整车设计,吸睛度要加上个80分。前奥迪设计师艾格的功力确实不可小觑,套用上“Dragon Face”设计语言后,不仅辨识度高了不少,还足够霸气、大方。

2018成都车展新能源车看点这么多,还买什么燃油车?

至于等速续航500公里,反而不是那么重要了……(开个玩笑)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深谙用户心理,比亚迪还给宋EV增加了车道偏离预警、全景影像等安全配置,甚至标配了比亚迪DiLink车机系统,好玩度提升。

2018成都车展新能源车看点这么多,还买什么燃油车?

短评比亚迪很聪明,颜值这么高的宋EV 500还看什么续航里程,光是设计就足够令人买单,这个设计师真的请对了!

新特DEV1

新车看点:价格低于10万元

新特汽车属于国内造车新势力,不同的是新特汽车与一汽之间有着莫大的联系,近日新特首款电动车DEV1正式在一汽的生产车间下线。DEV1确定在成都车展开幕前一日上市,预计新车的售价将不超过10万元,同样主打家用车。

2018成都车展新能源车看点这么多,还买什么燃油车?

新特DEV1整车造型十分简约,但辨识度还是不错的,双U型的日间行车灯和新特汽车的logo均以简单的几何线条勾勒出来。另外,悬浮式车顶和多种车身颜色也是当前主流的新车卖点。新车的身材较为袖珍,长宽高分别为3735×1655×1550mm,轴距为2415mm。最大续航里程可达到350km,短小的车身加上这个续航里程,注定为上下班通勤和买菜而用。

短评新特汽车在以上几个品牌中资历较浅,如果首款车型不能脱颖而出,前景也不会太乐观。不过,观众们要是买票进去看看,不妨多关注一下,造车新势力们的出街率不高,而车展不失为亲密接触和了解的最佳途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