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困境得不到根本改善 是因爲他們像「鴕鳥」一樣

近期,筆者閒來翻閱了日本的農機安全事故報告,卻深深的震撼於他們的細緻。在農機報告中,他們詳盡地指出農機事故各類出現的比率,僅交通事故一項,就列出了側翻等好多類目,針對側翻事故,政府在監管中強制要求農機裝安全架,保證生命安全。而更令筆者震撼的是,所有的數據來自交通管理部門,農業部門只分析了數據便以“問題導向”做出了高效精準決策。反觀我國現狀,部門不少,人員不少,但是農機安全事故怎麼就年年有呢?

農村困境得不到根本改善 是因為他們像“鴕鳥”一樣

看看我們的報告怎麼寫的,“操作失誤是引發農機道路外事故的最重要原因”,一句話把責任推到農機手身上,操作失誤是哪些比率大?這些失誤有沒有可能是機器設置問題不便於操作導致的?這些都並且說明,所以問題依然是問題,沒有起到任何有效作用。“無牌行駛的違法現象有所抬頭”,試問,無牌照很農機安全事故有什麼關係呢?這種現象不降反增就沒有農機主管部門的職責?

農村困境得不到根本改善 是因為他們像“鴕鳥”一樣

以農機安全為引子,想到我們在農業問題上還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我就以農機為例展開了說,就拿我們的農機可靠性試驗說,要求拖拉機出廠前連續作業750小時,收割機300小時,而這麼嚴苛的要求竟然會讓大部分企業“過關”。如果真過關的話,市場上那麼多不合格的產品是怎麼出來的?負責檢測的部門本著“只對樣機負責”的統一說法,檢測出來的證書卻是統一用於一個批次的產品。如果檢測者只對樣機負責,那誰應該對市場上千千萬萬問題機負責?誰該對老百姓負責?政策標準多次討論研究,最後卻出來了事實和標準“兩張皮”的現象,問題到底出在哪裡,這是農機市場走到今天瓶頸期決策者不得不深思的問題,如果這樣的現狀維持下去,整個行業恐怕還要繼續下行。

農村困境得不到根本改善 是因為他們像“鴕鳥”一樣

事實上,從今年農機補貼開始,可以看出決策者已經在調整思路。我們也在效仿歐美國家的事後監管,這樣可以讓監管更有效。市場是複雜龐雜的,事前干預,有太多不能計算的不確定因素,不如“放管服”,真正交給市場。人員有限的情況下,做到最大化的發揮政府工作效用才真正是有效的公共服務,現在有的主管部門領導說:“一天到晚我被一半上級安排的任務另一半黨務佔的滿滿的,哪還有時間想別的?”

農村困境得不到根本改善 是因為他們像“鴕鳥”一樣

這些人成為了政策執行中的“鴕鳥”,他們都是聰明的人,卻沒有被放在應該的位置上,資源浪費,也給農機行業帶來潛在的隱患。有時候,這種“沉默的螺旋”的鴕鳥政策執行者帶來的危害遠大於一個大膽決策犯錯的人,你們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