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劇透,敢把「賑災糧」變爲「植樹糧」的第二任右玉縣委書記

提前劇透,敢把“賑災糧”變為“植樹糧”的第二任右玉縣委書記

反映右玉曆屆縣委、縣政府“一張藍圖繪到底”,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帶領全縣廣大幹部、群眾植樹造林戰風沙,改變惡劣生存環境的電視劇《右玉和她的縣委書記們》正在熱播。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熱議和好評。特別是黃品沅老師飾演的縣委書記梁懷遠,令觀眾們無數次感動落淚。昨天老醯兒給大家講了梁懷遠的原型右玉第一任縣委書記張榮懷的故事。張榮懷書記在右玉工作了3年,拉開了右玉近70年堅持不懈植樹造林改善生態環境的序幕。1952年3月,他將接力棒交給了第二任縣委書記王矩坤。

提前劇透,敢把“賑災糧”變為“植樹糧”的第二任右玉縣委書記

王矩坤

從陽高調任右玉時王矩坤僅僅31歲,和張榮懷一樣在上任的路上他就感受到了右玉的風沙和貧困。和前任一樣,他認為只有植樹造林才能改變右玉的生態環境,才能讓右玉的老百姓過上好日子。1952年春,他一上任就和時任縣長李文仁組織開展了植樹造林萬人大會戰。他們和上萬名的幹部職工、中小學生和群眾一樣,冒著塞北初春的嚴寒奮戰在植樹的現場。他們和群眾幹在一起,吃在一起,沒有人能分得清楚哪個是領導,哪個是群眾,哪個是幹部,哪個是百姓,更沒有誰能認出他就是新來的縣委書記。

提前劇透,敢把“賑災糧”變為“植樹糧”的第二任右玉縣委書記

萬人植樹會戰

1953年,右玉遇到罕見的春寒,幾乎家家斷糧。國家給右玉下撥了40萬公斤玉米作為救災糧,王矩坤沒有把這批救災糧直接發給老百姓,而是搞了個以工代賑,拿出救濟糧大部分作為植樹的獎勵糧,每種一畝樹驗收合格後,獎勵給17斤玉米。當時有人怕犯錯誤,對這一做法提出了異議,王矩坤卻說:“如果犯了錯誤上級追究下來,我一個人擔。”

在發放賑災糧的大會上,王矩坤發表了一番動情的講話:“同志們,這糧食是國家白給的,但我們不能白吃,我們今年白吃了這批糧食,那我們明年還得繼續靠國家救濟,或許十年二十年以後,我們還得靠國家來救災。我們右玉人不能這麼沒出息!我們右玉人要靠自己的雙手去改變自己的命運!這些糧食我們不能當做救濟糧,要當做‘植樹糧’,吃糧的人就得種樹,種樹的人,才有資格吃糧。”

提前劇透,敢把“賑災糧”變為“植樹糧”的第二任右玉縣委書記

同幹同吃在植樹工地的右玉幹部群眾

當年右玉家家戶戶都吃上了“植樹糧”。從1952年3月到1955年1月,王矩坤書記在右玉工作了3年,3年裡右玉植樹造林12.7萬畝,零散種樹17萬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