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逐》——寓于枪声和火药的暴力美学电影

《放逐》——寓于枪声和火药的暴力美学电影

武侠片的要义在于冷兵器碰撞的清脆悦耳,在于高手过招时一招一式的考究。手起刀落瞬间,该站的站,该躺的躺,几个镜头切换下来,气氛、场面、写实感恰到好处。对于杜琪峰来说,寓于枪声和火药的暴力美学是在吃透前者基础上对枪战最完美的诠释,片中人物就是武侠,握在手里的枪就是剑,扣动扳机的瞬间,扬眉剑出鞘,没有撕心裂肺的咆哮,没有频频交换的暗语,有的只是把握节奏的枪声、潇洒的走位和彼此间默契的眼神。

《放逐》——寓于枪声和火药的暴力美学电影

在很多反应时代背景的枪战片中,人物出场就是齐刷刷的一水黑,为了描写大场面,这也爆炸那也爆炸。一场枪战下来,扭屁股的扭屁股,作秀的作秀,烟熏火燎毫无美感。而在电影《放逐》里,你能从枪响的那一刻读懂人物内心,读懂兄弟读情义,读懂影片所反映的时代,正因为是男人的戏,所以每一枪都要赋予其特殊的含义。

《放逐》——寓于枪声和火药的暴力美学电影

《放逐》讲述了澳门回归前夕,葡国人跑路,黑帮势力开始明刀明枪的角逐,大家都赶这几天清算旧账。杀手阿和(张家辉饰剧)与妻子带着刚满一个月的孩子重返故地,阿火(黄秋生饰)与阿波(林雪饰)奉黑社会老大大飞(任达华饰)的命令前来追杀,但另一对好兄弟阿泰(吴镇宇饰)与阿猫(张耀扬饰)闻讯赶来阻止。五个从小一起玩到大的男人,却在某天因为不同的使命而拔枪相向,又念着同一份情义而义无反顾的走到一起,即便是与整个黑帮作对,也不觉得孤独畏惧,面对死亡,也不会鼻涕眼泪的哭作一团。

《放逐》——寓于枪声和火药的暴力美学电影

电影里的多处对比让人无限感慨,尔虞我诈的江湖,凶狠残暴的黑帮,出卖各种消息的旅馆老板,见钱眼开的黑市医生,玩忽职守的澳门司警以及贪恋不义之财的妓女。世道在变,外界因素都在变,人人都为自己的利益而拼杀,幕后的玩家各个等着发财,而冲在一线的杀手看似冷酷却有情有义。兄弟五人最能体会江湖的险恶和人情的冷漠,他们是帮会的棋子,是马前卒,稍有差池就要小命不保。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中,他们就像一根根干柴,在黑夜笼罩的气氛中,聚到一起彼此燃烧。

《放逐》——寓于枪声和火药的暴力美学电影

杜琪峰的《放逐》,情感不流于表面。片中五位情深义重的杀手谈不上伟大,看过电影后,小人物的形象却高高地立在观众脑海中。放逐,顾名思义,五人都是一群被社会抛弃、流放的边缘人,他们问的最多的就是:去哪啊?他们没有了方向,哪都可以是路却哪条路都走不通。阿和本来都携妻儿跑路了,却又莫名其妙的回来,当阿泰问他为什么又回来的时候,他也只是随口说了一句:我喜欢。其实他也不想回来连累兄弟,只是无路可走。

《放逐》——寓于枪声和火药的暴力美学电影

”一吨黄金有多重?“”我想有100多斤吧。""哪有那么少,笨蛋!""我猜有一万斤。“”哪有那么多!”。阿和死后,四人兜兜转转来到观音山,面对押运而过的一吨黄金,他们似乎心里没有概念,也许作为杀手,对金钱的渴望没有那么强烈,兄弟手足才是他们活下去的意义。影片结尾,大飞哥通过阿和的妻儿来要挟四人,结果他们舍弃了黄金,义无反顾的回去救嫂子。这就是杜琪峰对情比金坚四个字的深刻诠释吧!

《放逐》——寓于枪声和火药的暴力美学电影

影片中阿和家的枪战是五兄弟相逢时的“见面礼“,彼此为了试探,打得火热却不想至对方于死地。豪华饭店和破旧居民楼里的枪战,为了兄弟,激烈的对射与无奈的静默交织。观音山下的枪战,完全是为了玩,几个人凑在一起比谁的枪法更准。而影片结尾发生于谢夫旅馆的枪战,为了救赎,一番混战后,兄弟间彼此微微一笑,视死如归。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人,不同的枪响却被杜琪峰穿针引线地连贯起来,构成了一曲悲壮的交响乐。

《放逐》——寓于枪声和火药的暴力美学电影

为拍摄一场大型枪战戏,每位演员都不容有失。一轮火并后,杜琪峰看回放,觉得未尽完美就要重拍,一直到自己满意了才收货。为求效果更佳,杜琪峰除安排演员练枪外,还特别从美国订购道具手枪及子弹,一场戏便用上五千枚子弹及反应弹,花费共二百多万元,杜琪峰更直言本片是他的个人作品中用子弹最多的电影,共一万八千粒。《放逐》正是因为导演把控到位及演员的敬业,成功入围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竞赛单元,也让杜琪峰的枪战片风格享誉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