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王光祈文藝獎特別報導(一)《進城記》:一個鄉土作家的鄉土情懷


溫江是音樂理論之父王光祈的家鄉,是世紀經典之作《在希望的田野上》的誕生地,在剛剛揭曉的溫江區第六屆王光祈文藝獎評選活動中,就有99位作者的148件作品參與評選,最終有31件作品獲獎。從本期報道開始,將播出5集系列專題片,為您集中展現其中的5部獲獎作品。今天給大家介紹長篇小說《進城記》。

第六屆王光祈文藝獎特別報道(一)《進城記》:一個鄉土作家的鄉土情懷

第六屆王光祈文藝獎特別報道(一)《進城記》:一個鄉土作家的鄉土情懷

1964年出生的章劍,是一位金馬河水養育的本土作家,也是一位農民,還是一新聞工作者,25年深入基層採訪的工作經歷,讓他了解農村、理解農民,尤其對新市民遷居城市的生產生活特別關注,也由此催生了一大批以城鄉變革為題材的文學作品。

張建國說:“近幾年溫江城鄉變革較快,作為作者看到眼前的變化非常明顯,我自己也是一名新聞工作者,平時的觀察採訪瞭解到了很多實際情況,所以想寫下這部小說記錄這歷史性的變革。”

記者的身份讓章劍對周遭的一切懷有敏感度,作家的身份讓他對社會有一份責任感,而當這一切融入進一部表現城鄉進程的長篇小說時,消耗了他不少的精力。

張建國說道:“這部小說初稿完成後,發現對失地農民的生活現狀和心態有很多不足。記得有次一個社區主任帶著我走訪了很多家失地農民家庭,小說裡的人物就是在這個時候形成的。”

長篇小說《進城記》講述了基層幹部本著愛崗敬業,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化解與群眾之間的矛盾,通過長期社區治理改善了社區環境,讓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係進一步好轉,幸福家園社區的居民也因此過上了真正的幸福生活的故事。在創作《進城記》的頭5年,每個寂靜的夜晚,章劍都要從10點寫到凌晨2點,整部《進城記》前前後後花費了他10年的時間。

張建國說:“有人問我值不值得花這麼長的時間來寫這部小說,現在想起來我還是覺得值得。這部小說反映的是這個時代的變遷,講述的是失地農民的故事,而且我自己也是農民,我寫自己的故事有什麼不好呢? ”

現在,章劍依舊每晚10點開始創作,依舊穿梭在鄉間進行新聞報道,依舊投入到新的小說創作中。他說未來,還有無數個10年,他要繼續關注農村、農民,繼續創作更多更好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