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剑平演讲实录: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关键是把握好大势

范剑平演讲实录: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关键是把握好大势

2018年9月21日,万企育才工程“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纪念专场——“新时代下企业发展形势展望”公开课在洪山宾馆盛大举行,本次活动特邀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委员范剑平,为在场的800余位来自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媒体的精英做《新时代下企业发展形势展望》及《武汉企业在中部崛起中的战略机遇》的主题演讲,分享他对新时代下企业发展形势的看法以及武汉企业面临的机遇及挑战。以下为演讲实录:

范剑平演讲实录: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关键是把握好大势

未来从中央的战略到宏观调控政策,从中美贸易战到世界科技变化,这些热点问题都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外在因素。在这样一个外在因素影响下,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关键是把握好大势。

“改革”、“开放”成就中国40年发展

每个国家的现代化都会分成四个阶段,其中第二个阶段是高速增长期。经济大国能够把高速增长期的时间延续20年以上,20年平均增速能够超过8%的国家都不多。中国在1978年到2011年高速增长期长达32年,32年的平均增速高达9.8%,可以说,中国创造了一个世界奇迹。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这40多年到底做了什么才有如此成就?从根本上来讲有两点,一是改革,二是开放。

改革就是以市场化为改革方向,党的十九大上对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了“三有”特征,即市场配置资源有效,微观企业有活力和宏观调控有度。市场来决定谁的效率高,就把更多的资源配置给他,这样才有了经济腾飞的奇迹;开放就是中国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世界潮流,把中国低成本优势和发达国家的技术资金结合起来,融入世界现代文明的大的潮流,接受WTO等一系列国际游戏规则。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要回避高速增长期间积累的大量问题,如收入分配不平衡、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严重不足等。

当前世界经济的基本格局是资本过剩,技术短缺。世界的资本从土地资本转移到产业资本,又再转移到金融资本,而未来是科技资本主导的时代。如果金融资本不能和科技相结合,企业很难挣钱。中国当前问题是资金过剩,并且大量流向房地产、金融领域,而不是科技领域。从国家层面看,应鼓励资金回流实体经济,加大力度投资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等领域。代表一个国家真正发展能力的并不是GDP总量,而是这个国家企业的活力。中美贸易战最后比拼的是看哪个国家企业有活力。企业资金投到高科技领域,不断研发出造福人类的新技术,那才是企业真正的进步。

保护好模仿型技术进步的后发优势

范剑平演讲实录: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关键是把握好大势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后发优势在现代化的上半场体现为低成本优势,这就是经济增长的旧动能,党的文件叫廉价要素驱动性。现在,中国已经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低成本优势没了,为什么还能保持比美国更高的经济增长速度?这是因为我们有了新的后发优势、经济增长新动能,新动能就是科技创新驱动性。

但我必须指出此处讲的“科技创新”主要是模仿型技术进步,国家的科技战略方针是“总体跟进,局部突破”。“模仿型”和“原创型”国家在技术进步方面付出的代价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于原创型国家来说,一个科技创新项目的成功背后是几百个项目的失败,他要走很多弯路,要交很多冤枉钱才能成功;而模仿型国家就照人家成功的去模仿,因为你不走弯路,技术进步速度会更快,因为不用交冤枉钱,技术进步成本会更低。我们必须珍惜和保护好中国模仿型技术进步的后发优势。

根据国际规律,一个国家人均GDP水平没有达到美国人均水平的75%之前,模仿新发展还不会碰到天花板。日本韩国现在都已经到了美国的75%,他们已经要转向原创性国家。去年中国人均水平是美国的20.1%,2050年也只有它的25%。事实上2036到2050年,我们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2050年中国GDP总量将遥遥领先于美国,人均争取15年再翻一番,到2050年能够达到美国的50%。到了2050年,我们的后发优势,即模仿型技术进步的优势仍然还没有消失。因此,中国必须韬光养晦,珍惜和保护好模仿型技术进步的优势。

制造业才是立国之本

千万别梦想中国可以靠服务业吃饭,全世界靠服务业吃饭的基本上是一些小国家,如马尔代夫靠旅游业就能吃饭,大国中只有美国、英国金融业发达,挣全世界的钱可以靠服务业过日子。日本,韩国,台湾,德国都是要制造业立国的,中国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立国之本就是制造业。一个国家如果弄到制造业都干不下去,一定会掉进中等收入陷阱。制造业如果早衰,工业化不行,城市化就结束。

武汉需形成大中小企业的企业集群

范剑平演讲实录: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关键是把握好大势

讲到整个中国经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我们国家区域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目前全国,企业用于科技研发投资占GDP的比重,北京已经超过6%,深圳4.3%,上海3.6%,广州、杭州是2.5%,武汉作为第二梯队是领先的,但是与第一梯队城市比,确实还有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武汉光谷起步早,高新技术产业与未来高科技发展方向的人工智能、新能源、新型材料、生物技术等等,都已经有了一些在全国排名靠前的企业,但是要把这些企业培养成先进制造业集群,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努力,需要形成大中小企业的企业集群,还要形成产业配套的综合配套能力。

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快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好多人问深圳高房价会不会把深圳实体经济搞垮,把高科技企业搞垮?我反过来问一句,东北房价很低,东北的实体经济好了吗?我们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高房价是结果,不是原因。一个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快,高端人才集聚,上市公司集中,科技新贵更多,这恰恰是由于它的附加值率高,高附价值的企业多,收入高,才使这个城市房价高。高房价并没有吓退年轻人,中国现在年轻人的人口流向都是从低房价城市在流向高房价城市。有人说年轻人脑子坏了,怎么干出这么不合逻辑的事情?因为我们年轻人没有把房价作为选择未来到什么城市去发展的唯一考虑因素,他会综合考虑,年轻就是优势,所以他会考虑到什么城市去发展更有前途。当然要到那些能够给自己提供更多施展才华的城市、高科技企业集中的城市、产业升级快的城市。在这个过程中,所以有一些城市老是觉得武汉低房价是个优势,不要这么认识,关键还是要看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现代化的上半场,就是看城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投资快,城市发展后劲就大。到了现代化下半场,一个城市有没有发展前途就是看科技研发占GDP的比重。只有科技研发投资增长快,这个城市才有后劲,投资上不去,固定资产投资都会投不出去。高速增长的时候我们是拼命把蛋糕做大,高质量发展还要把蛋糕分配好。高速增长的时候拼命搞基础设施投资,搞固定资产投资,就可以吸引外来的投资;而高质量增长期间,要保护好高科技人才,保护好企业家人才,因为这些人才是一个城市未来的希望。政府尤其是要鼓励大家去攻克技术难关,干一些国内别人不能干的、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进而形成一个产业集群,这个城市才有更大的后劲。

高科技、大消费、泛娱乐、智能养老

是未来四大产业风口

未来整个科技发展的主线是以人工智能为主题的高科技产业,所以高科技是未来中国最大的产业风口。

在人工智能的时代,人类目前80%的工种都可以被机器人取代,悲观主义者认为机器人抢走了我们80%的饭碗,乐观主义者当年汽车取代马车的时候,马车夫失业了,但是我们创造了更多汽车驾驶员的工作,台式电脑普及的时候,打字员失业了,可是我们创造了更多计算机程序员的工作。所以,人工智能只是消灭旧的工作,它还会创造出很多新的工种来,甚至有人认为,这是我们人类主动把80%不好玩的工作、无趣的工作交给机器人去干。

很多人都会问,将来在人工智能的新时代,到底什么样的产业是朝阳产业?人工智能会解放人类的时间,我们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以后,第一,大家会把多出来的闲暇时间愿意去干什么?第二,大家还愿意为此买单、付费。想明白这两点,你就知道未来的朝阳产业是什么。我们人类的需求,说到底就是三个层次,生存性需求、发展型需求和享受性需求。人工智能时代,生产性需求不再是人类关注的焦点,这时候人类会更多的去满足自己的发展性需求,而人的发展主要是两个方向:智力的发展和体力的发展。因此,未来的朝阳产业,是体育产业和泛娱乐产业。

此外,我们国家还有一个大的产业,智能养老产业。中国的老龄化来的速度非常快,中国将来会有世界上人数最多的老人群体。有的人老把老龄化当作一个负面的事,其实不是,它是把双刃剑,它也是个巨大的商机,中国会出现一个全世界人口规模最大的银发产业市场。针对老年人的需求去开发银发产业,一定会有很高的回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