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范剑平:加快新旧动力转换速度 支持科技创新

经济学家范剑平:加快新旧动力转换速度 支持科技创新

范剑平老师个人介绍:

范剑平,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委员,原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兼经济预测部主任。长期在国家发改委系统从事宏观经济政策研究,参与许多国家级重要课题和近几次“五年规划”专题研究,对宏观调控政策、中国中长期发展战略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理论界和政府决策部门有重要影响,多次荣获国家发改委科技进步奖。

十九大后,我国经济战略有哪些全新的调整?本文我们将为您梳理,近一年来著名经济学家范剑平老师就宏观经济、房地产、金融等热点话题的关键论述。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未来十年,是中国老龄化和新旧动力转换赛跑的最关键十年。在实体经济中,要重点发展科技创新,保护好模仿性技术的后发优势,中国未来经济发展速度将比美国更快。

观点:老龄化和新旧动力转换

赛跑最关键的十年

“中国正像其他发达国家一样逐渐步入老龄社会,若无法在十年内完成向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的转型,中国将在未进入高收入国家的情况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范剑平表示,随着人均国民收入达到现代化发展的第三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速已逐步放缓,未来将像其他发达国家一样进入低增速阶段。现在我国的就业情况表现良好,在2017年的城镇调查中,我国城镇失业率已连续8个月低于5%,甚至出现了劳动力供不应求、招工难的情况。与此同时,我国的人口红利也已逐步消失。

观点:国家不再把房地产

作为经济发展的高速引擎

党的十九大报告“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部分中,没再出现房地产发展的部分。

范剑平表示:“很显然,国家不再把房地产作为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引擎,下一步更多的是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种完善,换句话说就是房地产显然在我们国家也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房地产过去那种所有城市价格普涨、建设规模全面增高这样的局面在十九大以后会慢慢的得到改变,房地产就是要寻找高质量发展中它所应该起的新的作用。”

据此,范剑平对未来房地产的发展新格局提出五点趋势预测:

①人口总量和年龄结构决定房地产总需求增速明显放缓;

②产业结构变化引起的年轻人区域流向决定未来房地产的局部热点;

③防控金融系统性风险决定房地产融资成本的高低;

④发展实体经济为重点的经济战略大调整决定房地产要回归社会平均利润行业;

⑤房地产行业的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区域性中小房地产企业将逐步淘汰。

观点:经济增长的金融杠杆代价太大

金融要回归本原,为实体经济服务,中国前几年杠杆大多加到了房地产行业,所以出现了金融杠杆率的问题,表面上看,我们金融贡献很大,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美国,房地产创造的GDP不过7%左右,而中国是8.4%以上,这不是金融业的发达,而是金融业的虚胖。

用金融加杠杆的办法追求高速增长后患无穷,用货币放水、信贷增速加快的金融加杠杆的办法虽然可能短期有效推高经济增长速度,但经济增长质量下降,出现一批僵尸企业,资产价格虚高,房地产出现泡沫。这种经济发展路径下,货币政策调控有再高的技艺也无济于事。

十九大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总的趋势就是要稳中求进。稳,说的是房地产行业要稳。限购、限贷、限售、发展租房市场、开征房地产税等政策都可以冻结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进,主要指的是科技创新和一带一路的建设。对于金融机构,“打铁还需自身硬”,在科技创新、人工智能的应用以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创新上还大有可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