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坊间热炒的高溢价,盘点大连土地市场七年成长史

“五一”前后,住建部就房地产调控问题约谈了包括大连在内的12个城市,要求对房价潜在上涨因素进行遏制。有消息称,大连上周临时叫停“大橡塑”地块出让的举措或与此相关,目的在于避免出现土地市场过热的情况。

但土地话题的热度,在大连从未消散。对此,《房探零零七》栏目客座嘉宾、大连新峰房地产顾问有限公司高级分析师李云龙,结合近年来的土拍数据,对大连土地市场进行了权威分析。

一、根据近年来的住宅用地出让成交数据,分析一下大连土地市场的现状和政策。

说实话,近三年我们的土地成交量并不多,基本上出让的土地都会成交,成交率在95%以上。

去年一年,大连市内五区成交的居住用地共13宗,建筑面积为172万㎡,同比下降了40%,成交的楼面价为5043元/㎡,同比增长了41%。对于开发商而言,想买地解渴,地还不便宜,你花同样的钱,在过去能买一桶矿泉水,现在也就只能买一瓶矿泉水,差异还是很大的。

抛开坊间热炒的高溢价,盘点大连土地市场七年成长史

我们大连目前还没有介入相关的土地调控,比较宽松,毕竟城市在北部区还有很多土地需要平整,需要拿出来卖,来建设美好大连。但市中心或者说中心成熟区域,地稀价高,未来不排除有调控的可能。

二、很多楼盘在宣传的时候,往往会突出大连城市中心土地的稀缺性。就新峰目前掌握的数据来看,大连市内五区的住宅用地算不算紧张?大连住宅用地出让的趋势是怎样的?

给大家带来一些猛料,数据量可能比较大,但绝对能看懂。

抛开坊间热炒的高溢价,盘点大连土地市场七年成长史

先说这个成交宗数,这几年西岗区可以说是基本没有地成交,就2014年成交了一个烈士公园边上的地,后来还被保利收购了,项目名叫保利熙悦;剩下的大都分布在中山区,中山区2014年以前成交主力都放在东港,2016年放在了解放路和中南路,山海两侧是土地的机会点;高新园区零零散散,没有太大规模;规模最大的就是甘井子区,是供应的核心。

抛开坊间热炒的高溢价,盘点大连土地市场七年成长史

再来看规模,就是土地的建筑面积。

中山区可以算是中心城区之内规模最大的了,毕竟2012年到2013年有东港的大面积供地。但随后,不论是中山区也好,沙河口区也好,规模直线下滑,基本徘徊在个位数。一个项目,如果建筑面积太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它的舒适度和可塑性。这些中心城区的地块,要么是有配套建设,要么是容积率过高或过低,要么就是有租赁配建,开发起来会有一些难度。

而甘井子区,地大物博,近几年成交的土地平均容积率在2.5以下,舒适性比较不错,项目的可塑性更高,开发商对于这样的土地也比较感兴趣。为什么像华润·二十四城这样的大社区项目会很受欢迎?因为它地块大,所以才能建出那么大的示范区,如果你就只有两三万平的土地,你又怎么会舍得建如此大的示范区呢?

抛开坊间热炒的高溢价,盘点大连土地市场七年成长史

再来看一下价格,中心城区楼面价多数触碰万元,大家过去看中山区可能很平稳,但搁到现在真的不好说。5月15日成交的是一宗综合型用地,并非单纯的住宅,所以楼面价格不算太高,但也是6000多,抛掉商业、办公和租赁,剩下的那部分公寓价格也是比较高的。

价格最突出的两个区域是沙河口区和高新园区,去年都破万了。说明一下,2013年沙河口区楼面价1032元/㎡,是因为有棚户区改造用地。2016年高新园区单价低是当时成交了2宗英歌石三寰农场的土地,据说现在门票都100多块,里边有很大一片草坪,做的不错,未来可能会有住宅群。

甘井子区价格就不是很浮躁了,相对增长比较匀速,最新价格4569元/㎡,这样的低单价其实同比去年也增长了42%。2016年与2015年相比,增长了25%。随着片区板块的不同,也会进行价格上的浮动。

最后看一下2018年土地供应计划,显而易见,光甘井子区自己就占了一半还多,所以不用我多说,未来的供应主力一定是甘井子区了。

三、通过近几年的土拍情况,我们发现全国品牌房企在大连拍地的热情特别高。那么,品牌房企为什么青睐大连?销售额是否可观?

作为消费者,我是倾向于品牌的。我们的日常消费都会信赖品牌,所以在买房子这方面,品牌更值得信赖,毕竟这是一次善待一生的买卖。

粗略统计,大连目前全国知名房企的数量在20家以上,这是已经有项目的,并且卖的不错的房企,还有一些势头强劲的开发商也在观望我们大连,比如说阳光城,近一年突然跃入大家的视野。今年1-4月大连前十房企的销售额市场占比达到了37%,与去年相比相差不大。去年全年,前十房企的销售额也在40%左右。品牌项目销售量很可观,这样的数字给了品牌房企信心,因为品牌在市场的占有率很高。

另外,单从财力和趋势方面来考虑,本土开发商不会占有太多优势,很多大型房企会收并购这些本土企业,并在土拍上显示雄厚的实力。从大的方面来说,大连毕竟是东北三省经济最为突出的城市,发展机会很多,城市北移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些都是开发商可以预见的。

抛开坊间热炒的高溢价,盘点大连土地市场七年成长史

在飞机上俯瞰大连体育新城

四、我们知道,像龙湖、亿达、万科等房企,除了在招拍挂市场发力之外,也比较重视二级市场。八卦一下,大连今年有哪些“二手地”可能会出让?

在聊 “二手地” 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叫“一手地”。所谓 “一手地” 就是国家直接出让土地使用权,然后由竞得人摘取的土地。

“二手地” 则是这些竞得人竞得土地后转让给别人,比较简单易懂。但我们交易的都是土地的使用权,和美国不一样,美国只要买到了土地可以代代相传。

再说回大连的居住用地。据我们统计,从2002年到现在,成交土地的建筑面积约6741万㎡,而近五年住宅销售面积均值约在351万㎡。住宅的销售面积,也就是我们造出房子的面积。我们用6741除以351,得出一个初步结论,就是这些土地可能需要去化19年。今年是2018年,我们已经用掉了16年,也就是还剩3年的量。这样看来,我们的 “二手地” 资源其实并不多。

我们做过一个粗略的统计,大连市内五区,整宗土地均为上市的建筑面积约为638万㎡,这个数字可能只够我们一年卖的,况且这些地有很多都未动工,真实的土地存量真的不多。

大连的 “二手地” 有哪些要出让我还真不好说,但我可以说几块二手地的分布。

中山区东港 “二手地” 众多,前不久万科就买了一宗,这也是万科首次进入东港,动作挺迅速的,连围挡都换上了。

15路明泽街终点站,清水湾对面,金碧辉煌串吧隔壁,是2006年的一块“二手地”,至今没开发。

甘井子区多数都是土地储备,别看甘井子区大,但是 “二手地” 真的不多,尤其是革镇堡、泉水、大连湾、辛寨子一带。说到辛寨子,我记得新星艾维尼小城东边有一片围起来的区域,打着新星奥特莱斯的广告,那宗地放在那儿也有年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